关于整地介绍

关于整地介绍,第1张

关于整地介绍

[拼音]:zhengdi

[外文]:land preparation

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整地是作物栽培的基本环节之一,其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以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提高土壤有效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的生长发育、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整地的技术措施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作物生理特性等决定。在中国,整地的主要作业一般包括浅耕灭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镇压、平地、耖田、起垄、作畦等。

浅耕灭茬

用圆盘灭茬耙、旋耕机、灭茬犁等破碎根茬、疏松表土、清除杂草的作业。有提高翻耕与播种质量的作用。通常在作物收获后、翻耕前进行。在一年多熟地区,为抢农时,可在浅耕灭茬后直接播种下茬作物;也可不进行浅耕灭茬,直接进行翻耕。

翻耕

用有壁犁翻转耕层和疏松土壤,同时翻埋肥料和残茬、杂草等的作业。是整地作业的中心环节。由于犁壁形状和对耕层影响的不同,翻耕可分为全翻垡、半翻垡和分层翻耕等方式。适宜的翻耕深度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气候、季节等确定。加深耕层宜在原有基础上逐步进行,以免一次翻耕过深,使僵硬的底土翻出,不利于当年作物生长。适于土壤翻耕的时期(土壤宜耕期),一般以土壤田间持水量40~60%时为宜。在不同季节进行翻耕常有不同作用。秋季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翻耕宜深,因距下茬作物播种时间较长,经晒垡和冻融可使耕层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分解,提高土壤有效肥力;盐碱地秋耕有利于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土壤盐分上升。春耕宜早,以利保蓄土壤水分;又因离春播时间近,熟化时间短,应以浅翻为宜;南方在春季绿肥盛花时翻耕压肥。冬闲田多在冬季翻耕。北方一年一熟地区常在小麦收后进行夏耕,以便通过晒垡促进土壤熟化,蓄纳雨水,消灭杂草。

深松耕

用无壁犁或凿或犁疏松耕层,破除犁底层的作业。目的在于改善耕层构造,蓄水保墒。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

耙地

翻耕后利用各种耙平整土地的作业。耙深一般为4~10厘米。土壤翻耕后由于垡片并不十分散碎,垡片土块间的空隙大,空气流通快,蒸发强,不利蓄水保墒。采用圆盘耙、钉齿耙等机具进行耙地,可以破碎土块,疏松表土、保蓄水分、增高地温,同时具有平整地面、掩埋肥料和根茬及消灭杂草等作用。中国北方常在早春表土开始化冻、下层仍结冰时进行顶凌耙地。干旱地区在雨后及时耙地、破除板结,对增温保墒尤其重要。南方稻田在翻耕后进行的耙地有干耙和水耙之分。干耙的作用主要是碎土;水耙的主要目的在于起浆,同时也有平整田面和使土肥相融的作用。旱地与水田的耙地须在土壤水分或水层适合时进行,力求耙细耙匀。

耢地

中国北方旱区在耙地之后或与耙地结合进行的一项作业。传统方法多用柳条、荆条、木框等制成的耢(耱)拖擦地面,使形成干土覆盖层,以减少土壤表面蒸发;同时也有平地、碎土和轻度镇压的作用。

镇压

一般指耕翻、耙地之后利用镇压器的重力作用适当压实土壤表层的作业(见镇压)。

平地

用平土器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作业。作用是整平地面,利于播种和田间管理,对灌溉地区更为重要。平土器可用机引或马拉。结合耙地、耢地、镇压等进行复式作业,效果良好。

耖田

水田中用耖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作业。目的在于使耕耙后的水稻田地面平整,并进一步破碎土块和拌匀肥料,促使土肥相融。有干耖和水耖两种方式。干耖时土壤水分要适宜,水耖时水层不宜过深或过浅,以2~3厘米为宜。耖田常在播种前或插秧前进行。

起垄

在田间筑成高于地面的狭窄土垄的作业。有加厚耕层、提高地温、改善通气和光照状况、便于排灌等作用(见垄作)。

作畦

畦是用土埂、沟或走道分隔成的作物种植小区。经翻耕、耙平的土地,作畦播种或栽种有利于灌溉、排水。可分为平畦和高畦两种形式。平畦的畦面与地面相平,但低于灌溉渠底面,畦间有土埂,畦面平整,适用于降水较少、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高畦的畦面略高于地面,畦间有畦沟,畦头有横沟,适用于降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和地势低洼的地区。作畦可用作畦机、铧犁或锹、铲等进行。

参考文章

  • 关于香蕉种植前整地的技术果树园艺
  • 甜菜地膜覆盖栽培如何整地?经济作物
  • 播前耕作整地 有利小麦增产粮食作物
  • 高油玉米的整地施肥粮食作物
  • 玉米制种标准化生产技术--选地整地、划行覆膜粮食作物
  • 玉米精细整地粮食作物
  • 玉米种植的耕地整地技术粮食作物
  • 银杏育苗时如何整地?果树园艺
  • ISZL--230震动、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农业工程
  • 小麦整地机械的农业技术要求农业工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5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