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苎麻介绍

关于苎麻介绍,第1张

关于苎麻介绍

[拼音]:zhuma

[外文]:Boehmeria nivea

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其茎内的韧皮纤维可用作纺织原料。(见彩图)

苎麻原产中国。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距今4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用苎麻纤维织成的平纹布。《诗经》有沤制苎麻的记载。北魏《齐民要术》及元代《农桑辑要》等古农书有关于栽麻经验的系统总结。

18世纪中国苎麻原料和纺织品开始输入欧美各国。现在世界上自南纬25°到北纬38°都有苎麻栽培,以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为多。中国的苎麻主要产区在湖南、湖北和四川,安徽、江西、广西、贵州和台湾等省(自治区)次之,其他地区有少量栽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年产苎麻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1982年栽培面积约4.67万公顷,年产约5.59万吨,居世界首位。巴西和菲律宾的产量次于中国。此外,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生产。中国、巴西和菲律宾是出口苎麻原料最多的国家,日本是进口最多的国家。

类型和品种

中国普遍栽培的苎麻为白叶种,染色体数2n=28。绿叶种苎麻(B.nivea var.tenacissima,2n=24)仅在海南和云南等热带气候地区有少量分布。根据根系入土深浅和地上部生长状态,苎麻品种可分深根丛生型、浅根散生型和中间型3类(图1)。中国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优良农家品种有黑皮蔸、芦竹青、细叶绿、黄壳早等。主要育成品种有湘苎1号、黔苎1号等。此外,四川和贵州省还育成雄性不育系,台湾省育成四倍体高产新品种。

形态和特性

苎麻根系发达,有粗大的贮藏根和细根。地下茎(俗称种根)不断分枝。各分枝的顶芽萌发出土,成为地上茎。一般栽植密度时每蔸有效茎为10~30根。茎高1.2~2米,直径0.7~1.5厘米,通常不分枝。叶心脏形或椭圆形,有尾状尖端。白叶种叶背有银白色交织的茸毛,叶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状花序腋生,雌花序生在茎上部,红色或黄色,雄花序位于下方,黄绿色。在二者交界处往往同一花序上雌花和雄花并生。瘦果小。种子纺锤形,褐色。千粒重约0.05~0.15克(图2)。

苎麻以地下茎和根系留地越冬。日平均气温上升到9℃左右时,地下茎的芽开始出土,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7~30℃;低于3℃时生长停止;0℃以下麻苗受冻而死。当土层 5厘米以下的地温降到-3℃时地下茎遭受冻害。要求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在生长季节中均匀分布。适宜相对湿度为80~85%。当温度和降水量适宜时,地上茎每天可生长3~6厘米。干旱则生长停滞,纤维中木质素含量增加。如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地下茎和根容易腐烂。丘陵、山区和平原都可栽培,但土层必须深厚。土壤pH以6~7为宜。苎麻是短日照植物。昼夜的长短会影响开花的迟早和雌、雄花数的比例;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提早,雌花多,延长日照则开花期延迟且多生雄花。在中国,常在秋季开花、结实。

栽培和管理

以营养繁殖为主。方法以分蔸法较常用,即在早春出苗前掘出地下茎,切成6~15厘米带芽的小段或小块,直接栽植于大田中。如果采用细切种根的方法繁殖,要先育苗再移栽。分株法系在春季萌芽后掘取带根的小麻株,直接移栽于大田。此外,也可用压条或扦插法繁殖。营养繁殖简便易行,麻株生长快,初期产量高,但种苗来源有限,繁殖系数较低。种子繁殖一般在早春进行。播种后用塑料薄膜或稻草等物覆盖,出苗后分次揭除覆盖物。苗床土壤须保持湿润,并结合灌溉分次浇施肥水,及时除草、间苗并拔除劣苗。待苗长出10~12片真叶时移栽于大田。种子繁殖法繁殖系数高,但因常导致麻株变异,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只用于杂交育种。如用组织培养和茎梢、嫩枝带叶扦插法育苗,可保持优良性状,提高繁殖系数。

苗株宜选避风处栽植。春季一般采用穴栽,穴、行距均为50~75厘米。每穴栽地下茎1~3块(段)或麻苗1~2株。条栽时行距70~80厘米,株距18~24厘米。须施足基肥。新麻田的管理以查苗补缺、松土、除草和追肥提苗为主。苎麻田多在严冬来临前采取深中耕、深施肥和客土覆盖等措施,以疏松土壤、增厚土层、改良土质,为下年麻株生长提供缓效性养料,并可防地下部分受冻害。当苎麻亩产140千克粗制纤维时,每产100千克约需纯氮10.3千克,磷酸2.5千克,氧化钾13千克。在全年总施肥量中,冬肥约占40~60%,以有机肥为主。春天头季麻出苗和每次收获后,即施速效氮肥为主的追肥。剥麻时留下的茎叶残渣也可用以肥田。干旱季节可用湖草、树叶等覆盖地面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灌水应随灌随排,防止渍水。种植多年的麻田,若因地下部分生长过密或病虫害、渍害等而引起衰败时,应进行疏蔸,增施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防治。严重衰败的麻田,要挖去老蔸,改种其他作物,进行几年轮作后,再栽新麻。

中国苎麻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线虫病、白纹羽病、炭疽病等。根腐线虫侵染地下茎和根时,出现黑褐色小斑,以后扩展,引起腐烂,并使植株生长矮小,叶变黄。白纹羽病菌导致地下茎和根腐败,植株生长衰弱。炭疽病为害叶和地上茎,产生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后期使纤维产生红色斑点。主要害虫有苎麻夜蛾、天牛、金龟子、黄蛱蝶、赤蛱蝶等。均可用药剂防治。

收获和加工

苎麻生长基本停止、下部叶片脱落、茎的中下部变褐色时,为工艺成熟期。此时纤维产量高、品质好,即可收获。新栽的苎麻当年可收纤维1~2次,以后每年收获的次数随纬度、海拔及气象条件而异。中国长江流域、日本、美国佛罗里达州、巴西等一般每年收获3次;中国广西和台湾省可收4~5次;菲律宾可收6次。栽植后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收获方法一般是在田间折断麻茎后剥下麻皮,也可割倒麻茎运回剥皮。鲜麻皮可用刮麻器刮去表皮制成纤维(即纺织工业的原麻),或把脱叶鲜茎用剥麻机直接剥制纤维。大面积麻田由飞机喷撒脱叶剂,用联合收割机收剥纤维。剥制的湿纤维应立即晒干或烘干,以防发霉变色,然后分级扎把打捆。初制的干纤维进行化学脱胶,制成洁白的精纤维或麻条供纺织用。

用途

苎麻的单纤维长60~250毫米,是植物纤维中最长的。表面光滑,有纵横条纹,无捻曲。单纤维强力大,浸湿后更大。细度一般为1300~2000公支(米/克)。抱合力和柔软性不如羊毛、蚕丝和棉花,但大于大麻和亚麻。由于苎麻纤维具有吸湿、散湿快以及耐磨、绝缘、热传导快等特点,且脱胶后洁白而有丝光,故适于纺制夏令衣料布,如纯麻夏布或麻涤、麻毛、麻丝混纺品。制成的衣服凉爽、易洗、快干。也可用以织制帆布、刺绣抽纱用布、家具装饰织物,以及渔网、水龙带、皮尺和麻线等。苎麻叶和嫩梢含较多蛋白质及钙、磷、维生素A,可作牲畜饲料。根可供药用,有止血、安胎、清热解毒功效。

参考文章

  • 苎麻播种育苗的技术要点是什么?经济作物
  • 苎麻细切种蔸繁殖技术要点有哪些?经济作物
  • 苎麻排灌技术要点有哪些?经济作物
  • 种植苎麻对自然条件有何要求?经济作物
  • 苎麻金龟子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经济作物
  • 如何识别和防治苎麻角斑病?经济作物
  • 新栽苎麻的田间管理主要有哪些?经济作物
  • 新栽苎麻何时破秆最好?经济作物
  • 苎麻园如何中耕除草?经济作物
  • 苎麻冬季培管措施主要有哪几方面?经济作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060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