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橡胶工业?

什么是橡胶工业?,第1张

什么是橡胶工业?

[拼音]:xiangjiao gongye

[外文]:rubber industry

以橡胶为基本原料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工业。自从1823年英国建立第一个生产防水胶布的工厂以来,橡胶工业已成为高分子化工和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见橡胶工业发展史)。

橡胶是高d性聚合物。橡胶加工过程就是先将d性体加工成塑性高的材料,然后与各种必须的配合剂混炼成胶料,并通过压延、压出、贴合、成型、定型等工序制成所需形状的半成品,最后通过硫化(交联),将具有塑性的半成品转变为d性高、物性好、能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的橡胶制品。

橡胶工业的主要特点

(1)橡胶工业可视为高d性材料及高d性制品的工业,其产品如轮胎、力车胎、胶带、胶管、胶鞋、工业制品、生活用品等都是d性高、综合物性好的制品。

(2)橡胶工业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应用面甚广。差不多每一个部门和行业、每一个家庭都离不开橡胶制品。一辆载重汽车需用橡胶制品180余件,一架飞机需用2000多件橡胶制品,一套大型轧钢机需用橡胶制品多达3000余件。目前,中国生产的橡胶制品品种和规格已达5万余种。

(3)橡胶制品大多数属配套产品,其产品多数为各种车辆的轮胎,以及各类机械和设备的橡胶配件及零件。具有独立用途的橡胶制品多数为生活用品。橡胶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与它配套的工业发展的制约。

(4)橡胶工业使用的原材料有各种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此外,还有硫化剂及硫化促进剂、防老剂、补强剂、软化剂、增塑剂、填充剂等各种橡胶助剂以及各种纤维织物和金属材料等。每个橡胶制品一般都包含十余种、有的多达数十种不同的组分。各种原材料及配合剂对橡胶制品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橡胶工业必须与配套的原材料及助剂工业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热塑性橡胶的广泛应用以及橡胶与塑料共混及复合技术的发展,橡胶工业与塑料工业的界限正在开始消失。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5)与塑料成型和纤维制造工业相比,各种橡胶制品加工过程的基本工艺要求相近似,但过程比较复杂,流程比较长,工序比较多,需要使用一系列重型加工设备,其中不少工序较难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劳动生产率偏低,劳动强度偏大,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橡胶工业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装备水平的状况。

(6)橡胶工业生产企业众多,除轮胎、胶管、胶带生产厂一般规模较大外,其他橡胶制品的生产规模均较小,布局分散。以日本为例,职工在千人以上的企业16个,300~999名职工的企业76个,30~299名职工的企业521个,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其他国家均不例外,中国的中小型橡胶生产企业数更为可观。

世界橡胶工业

1984年世界耗胶量达13.12Mt,其中合成橡胶占66.8%。美国耗胶量居世界首位,其次为苏联、日本与中国(见表)。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后,近年来世界橡胶工业开始摆脱不景气的局面,1982年以后开始缓慢回升,1983年世界耗胶量比1982年增长5.4%(图1),1984年增长6.5%,1985年预计年增长率为1.7%。就发展趋势而言,发达国家的增长率较低,发展濒于停滞,而某些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较快,东亚、中国、印度等国其年增长率约为10%左右。轮胎是橡胶工业的主体,世界总耗胶量约有一半用于轮胎生产,1983年世界轮胎总产量为6.65亿套,其中子午线轮胎占63.3%,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较高(图2),轿车轮胎中子午线轮胎占76.1%,载重轮胎中占34.5%,轻型载重胎中占23.6%。世界生产轮胎的主要工厂目前约有 300余家,其中大部分生产集中于十多家大型跨国橡胶公司。世界非轮胎产品的分类产量及耗胶量迄今还缺乏准确的统计。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轮胎耗胶量大于非轮胎产品,而发展中国家的非轮胎产品耗胶量往往大于轮胎产品。1984年中国轮胎耗胶量占总耗胶量的32.80%。










世界橡胶工业近期的发展主要围绕节约能耗,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广应用新型材料,发展橡胶与其他材料的并用和复合技术。轮胎的发展仍以子午线结构的节能轮胎为主要方向,自行车胎内胎将普遍使用丁基橡胶;胶带重点发展合成纤维及钢丝绳运输带;低压胶管和胶鞋的材料将向橡塑并用及复合材料的方向发展;预硫化翻胎仍然是翻胎的主要发展方向。除传统的橡胶制品外,橡胶工业正在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地下铁道已试用橡胶轮胎;橡胶气垫船、气垫车已逐步推广使用;橡胶柔杆钻机开始用于海洋钻探;橡胶拦油栅已成为防治海洋污染的重要手段;橡胶水坝在水利建设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橡胶防震技术已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橡胶人工心脏及其他精密医疗卫生制品为人类与疾病作斗争提供了新的手段。

中国橡胶工业

中国橡胶工业起步较晚,1904年华侨从国外引种三叶橡胶树到海南岛栽培。1915年在广州开设广州兄弟创制橡胶公司,生产橡胶制品。随后,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地陆续建立了一批橡胶制品厂。1949年全国耗胶量仅为13kt,而国内自产的天然橡胶仅200t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橡胶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984年中国耗胶量(不包括台湾省)达到610kt(图3),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合成橡胶耗用量210kt,占总耗胶量的34.4%;1984年中国轮胎产量为 1424万套(图4)居世界第11位。力车胎和胶鞋产量分别达到1.11亿条和5.72亿双,均居世界首位。中国橡胶工业现有1000多个企业,分布于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职工34万名,形成了上海、青岛、天津、沈阳、广州等11个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基地,建立起产品制造、原材料生产、科学研究、工厂设计、设备加工等门类齐全、基本配套的橡胶工业体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19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