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坛?

什么是天坛?,第1张

什么是天坛?

[拼音]:Tiantan

[外文]:Temple of Heaven

在北京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是明清皇帝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它是保存下来的封建王朝祭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有内外两重围墙,外墙南北1650米,东西1725米,内墙南北1243米,东西1046米。正门在西面。内外墙的南面二角都是方角,北面二角都是圆角,以附会“天圆地方”之说(见坛)。坛内主要建筑有两组,即祭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布置在稍偏东的南北轴线的南北两端,中央连以长359米的砖砌高甬道,通称“丹陛桥”。另在第二重墙西门内南侧有皇帝祭前斋戒时居住的斋宫,是一座城池环绕的砖砌筒壳建筑通称无梁殿(见拱券)。




圜丘

每年冬至日祭天处,为汉白玉石砌的三层露天圆坛,围绕着石雕栏杆,下层径54.7米。中国古代认为天是阳性,又以奇数为“阳数”,故圜丘的台阶、栏杆、铺地石块等都取一、三、五、七、九等奇数,以象征同天的联系。坛外有两重矮墙,外方内圆,四个正方向都有白石做的棂星门。内外墙之间有祭祀用的燎炉和望灯。

圜丘以北有皇穹宇,祭天所用“皇天上帝”牌位平时即贮于此。它是一座圆形单檐攒尖蓝琉璃瓦顶建筑,殿有八根内柱,上部挑出镏金斗栱,承圆形天花,宛如伞盖。此殿外形简洁雅致,内部构架精巧,艺术水平较高。殿外有一圈环形围墙,俗称回音壁。正面开三个蓝琉璃瓦顶的券门。圜丘和皇穹宇都有环形围墙。声波经围墙反射,可造成特殊音响效果。圜丘之东还有神厨、神库、祭器库等附属建筑。

祈年殿

皇帝每年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礼的地方(见彩图),建在东西165米、南北191米、高度和丹陛桥相同的砖台上。台围以矮墙,四面设门,正中建一座直径90.9米、高约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砌圆形基座,称“祈谷坛”。坛中央建祈年殿,殿平面圆形,直径24.5米,周围十二柱,装隔扇、槛窗和蓝琉璃砖槛墙,上覆三重檐蓝琉璃瓦攒尖顶,总高约38米。殿内外圈用十二根金柱与十二根檐柱共同承托中、下层檐。中心用四根高19.2米的龙井柱,柱间架弧形阑额,每额上立两根瓜柱,共为十二根,承托天花藻井和上檐屋顶。据说此殿设计时以圆形平面象征天,以四龙井柱象征四季,以十二根金柱和檐柱分别象征十二月和十二时辰。此殿结构雄伟,构架精巧,室内空间层层升高,向中心聚拢,外形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都造成强烈的向上动感,以表现与天相接,在设计上是很成功的。




建造经过

天坛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原称天地坛,主体是合祭天地的大祀殿,为矩形殿堂,前有门和两庑。嘉靖九年(1530)为分祀天地,在大祀殿南面建祭天的圆坛,即现在的圜丘。嘉靖十九年又在原大祀殿处建行祈谷礼的大享殿,即现在的祈年殿。至此,天坛的规模形成了。清乾隆间,又改圜丘的蓝琉璃栏杆、地面砖为石制,改皇穹宇的二层檐为单层檐,改祈年殿三层檐分用蓝、黄、绿琉璃瓦为纯用蓝琉璃瓦,成为现在天坛的面貌。明代所建祈年殿于1889年毁于雷火。现殿是1890年按原式重建的。

建筑艺术成就

整个天坛,只疏朗地布置少量建筑,其余空间满植翠柏。柏树林起着远隔尘氛、造成静谧环境的作用。圜丘、丹陛桥和祈年殿都高出地面,越过矮墙,可以看到树梢,衬托出建筑高出林表之上与天相接的效果。为了象征天,天坛主要建筑都是圆形,而圆形建筑简单、明确的形体,加上统一的色调,造成庄严肃穆的效果。天坛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最富表现力的一例。

参考文章

    天坛(TempleHeaven)中国地理北京皇家祭坛-天坛建筑与名胜天坛座天文天体天坛的概况建筑与名胜天坛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带“天坛”的诗句大全(32句)文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22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