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踏青的来历

清明节踏青的来历,第1张

清明节踏青的来历

清明节踏青的来历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的清明节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就已形成,也有传说始于魏晋。据《晋书》中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中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由此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踏青也叫春游,在古时候也称为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一般是在郊外进行,而人们后来将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也由此成为了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清明节踏青的注意事项:

1、提前观察天气

当发现墙缝有渗水、天气闷热异常、湿度明显加大时,说明两三天内可能会有大暴雨,要避免外出。

2、量力而行

春游踏青一般以近郊为好,最多不超过两天的路程。过远的春游,会比较劳累,既不利于健康,也减少了兴趣。

3、穿戴适当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要带足衣服,避免感冒。

4、防止昆虫叮咬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昆虫滋生的季节,若是出门踏青就要注意带一些防蚊虫的物品。

拓展:

清明节踏青的意义是什么?

清明节踏青的意义是为了在外出扫墓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观赏到春天的美景,还能够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306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