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819)是什么?

柳宗元(773~819)是什么?,第1张

柳宗元(773~819)是什么?

[拼音]:Liu Zongyuan




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世称柳河东。因贬官柳州(今属广西),又称柳柳州。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四年第博学宏辞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后又任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贞元二十一年(805),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10年后改贬为柳州刺史,4年后卒于柳州。

柳宗元的著作,自刘禹锡编纂《河东先生集》后,历代版本不绝,主要有《四部丛刊》本,1979年中华书局新印本《柳宗元集》。柳宗元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答刘禹锡天论书》、《非国语》、《封建论》、《真符》等。

柳宗元为了“救世之谬”,发愤钻研经史诸学,“读百家书,上下驰骋”,以“立仁义,裨教化”。他继承以往的气说,认为天地未形成前,惟有元气存在;天地既分之后,元气则居于天地中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天”如同草木果蓏等自然物一样,没有意志。柳宗元反对流行的神学天命论思想,谓“古之所以言天者,盖以愚蚩蚩者耳”。他在荀况“天人之分”的思想基础上,强调天人“各行不相预”,认为人的吉凶祸福、社会的兴衰治乱,都非“天”能主宰,“功者自功,祸者自祸”,要变祸为福,是“在我人力”。柳宗元还认为,历史的发展,既非天意决定,也非圣人的意志所能左右,决定的因素是“生人之意”,即人民的意愿和物质需求。国家兴衰、朝代的更替不取决于天,而取决于人,取决于政治是否清明,他说:“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他提出了关于“势”的观点,即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在他看来,天子分封制度的产生,“非圣人意也,势也”;郡县制之取代分封制,乃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一种进化的历史观。柳宗元不反对佛教,认为佛教“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他从佛教“有以佐世”的观点出发,主张“统合儒释”。

学术界对于柳宗元哲学思想的评价,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天人关系问题是唐代哲学斗争的主要问题,而柳宗元作了唯物的说明,由此而肯定柳宗元的地位可与荀况、王充和范缜相比;有的则认为柳宗元的天人学说并未达到荀况的水平。在评价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问题上,有 3种看法:

(1)认为柳宗元虽主张“统合儒释”,但不影响其哲学思想的唯物主义性质;

(2)认定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带有折衷主义色彩;

(3)断言柳宗元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其哲学思想本质上是唯心主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364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