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是什么?

沧浪诗话是什么?,第1张

沧浪诗话是什么?

[拼音]:Canglang Shihua

中国南宋时期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或作诗证)5篇,末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全书主旨是为了反对宋代存在的违背艺术规律的诗风,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强调诗与议论、说理文字的区别,即诗不同于理性思维的审美特征。

《沧浪诗话》认为,“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它明确指出诗的创作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和途径,虽然不是理性的认识和思维,但不能否定理性认识和思维是诗的创作取得成就所不可缺少的前提。它借用禅宗的比喻,说明成功的诗歌艺术的创作,具有“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征。就是说诗的创作不进行抽象的说理,不受概念语言的束缚,直接取之于情感的体验和感受,可以唤起非概念所能限定的无穷意象。《沧浪诗话》把这称为诗所特有的“兴趣”或“兴致”、“意兴”,并认为这是宋诗缺少唐诗那种“一唱三叹”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所在。《沧浪诗话》并不否认在它所强调的“兴趣”、“兴致”或“意兴”中有“理”的存在,但它认为“理”必须融合在“意兴”之中,最高的境界是“词理意兴、无迹可求”。

《沧浪诗话》发展了司空图(见《二十四诗品》)、苏轼等人的见解,表现了中唐以后禅宗对中国美学的深刻影响。它声称“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明确地肯定了禅宗哲学极为强调的 “妙悟” ,即直觉、内省体验、灵感等在审美与诗歌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这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有着深远意义。但《沧浪诗话》未能对“妙悟”及其与“穷理”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因而给人以神秘主义的印象。

由于儒家偏见的严重影响及其他一些原因,《沧浪诗话》在后世曾遭到不少攻击。但这种攻击并未能消除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沧浪诗话》的主要版本有明代正德年间尹嗣忠校刻本,《说郛》本,《津逮秘书》本,以及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386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