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是什么?

拿破仑战争是什么?,第1张

拿破仑战争是什么?

[拼音]:Napolun Zhanzheng

[外文]:Napoleonic Wars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以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法国(?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46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仁亲什准陡锩蟪闪⒌姆ɡ嘉鞯谝还埠凸笫且阅闷坡匾皇牢实鄣?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3225.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法兰西第一帝国)为一方,以英国、奥地利、 俄国、普鲁士等国组成的7次反法联盟各国为另一方,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战争的目的是,法国方面初为抵御外来侵略,后则兼有扩张领土与争夺霸权的成分;反法联盟方面是要使用武力扼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扶植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并维护欧洲封建势力的反动统治,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拿破仑一世作为新兴的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代表,为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和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率领法军与反法联军进行了反复的激烈的武装斗争,并从一连串的胜利走向了最后的失败。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悲剧的历史时期,其中主要的战争发生在法国废除国王、建立共和国以后,绝大多数会战都是在欧洲大陆进行的。1792年8月,普奥联军作为外来干涉者首先侵入法国,法国人民奋起反抗,9月20日发生瓦尔米之战,法军取得胜利。22日,法兰西共和国宣告成立。

第一次反法联盟

1793年1月,英、普、奥、荷兰、撒丁、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一次反法联盟,企图以武力镇压法国革命,推翻共和国,恢复波旁王朝封建统治。联军分多路围攻法国。同年5~6月,法国建立雅各宾专政,革命政府领导人民抗击外来侵略。9月,法军在西线战胜英荷联军,10月,打败奥军,12月,在南线把英军逐出土伦。1794年6月,在比利时的弗勒吕斯,法军大败反法联军,迫使普、西、荷兰退出了反法联盟。1796~1797年,拿破仑率军进攻意大利,在蒙特诺特、洛迪、 卡斯特莱奥内、巴萨诺-德尔格拉帕、阿科莱、里沃利等会战中,接连获胜,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

第二次反法联盟

1798年5月,拿破仑·波拿巴率法军远征埃及。同年12月,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企图推翻法国督政府,夺回被法国占去的领地。联军在北意大利、荷兰与多瑙河上游等地区连续挫败法军。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国,于11月9日发动政变,成立以他为第一执政的执政府。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6 月14日进行马伦戈会战,大败奥军。12月,法军又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1801年1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随之解体。

第三次反法联盟

1805年4~8月,英、俄、奥、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预期用50万联军打败法军。拿破仑一世率法军迎击奥俄联军。10月20日,法军在乌尔姆会战中取胜,于11月13日进入维也纳。12月2日,在奥斯特利茨进行交战(见奥斯特利茨会战),法军大败俄奥联军 (见彩图)。随后,法奥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撤离奥地利,第三次反法联盟失败。但是,同年10月21日,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沿海特拉法尔加角同英国舰队进行的海战中,被英国舰队彻底摧毁,法国从此丧失了海上竞争能力。







第四次反法联盟

1806年9月,英、俄、普、萨克森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企图将法军从其侵占的地区逐出。10月14日,法军与普萨联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交战(见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联军惨败。11月,俄国对法宣战。1807年2月,法俄两军进行埃劳会战,基本上打成平局。 6月14日,进行弗里德兰会战,俄军失败。7月7日和9日,法国分别同俄国和普鲁士签订《蒂尔西特和约》,第四次反法联盟随即崩溃。

1807年11月,法军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军抢占西班牙的战略要地,并占领马德里。5月2日,马德里人民举行起义,反抗法军侵略。从此,开始了延续6年多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几十万法军被困在半岛人民和英国远征军的游击战火之中,直到法兰西帝国覆灭为止。

第五次反法联盟

1809年1月,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企图趁法军深陷半岛战争之机打败法军,收复被法国夺去的领土。拿破仑一世开始两线作战。4月中、下旬,法军五战五胜,击退进到巴伐利亚境内的奥军;5月13日再占维也纳。在21~22日的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中,拿破仑一世遭到自统兵作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败。7月5、6两日,进行瓦格拉姆会战,奥军被法军击败。同年10月14日,法奥签订《申布伦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拿破仑的侵俄战争

1812年6月,拿破仑一世率大军60余万人入侵俄国。战争初期,俄军被迫后撤。8月17日斯摩棱斯克会战后,俄军继续后退。9月7日进行博罗季诺会战,俄军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撤离战场,法军也付出很大代价,未取得决定性胜利。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俄军于10月18日开始反攻;翌日,法军撤出莫斯科,尔后节节败退,到12月,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一世的侵俄战争,以丧失50多万人的惨败告终。

第六次反法联盟

1813年2月,俄普结盟。3月,普鲁士对法宣战。随后,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于8月加入)。 联盟宣布,如拿破仑一世不按盟国条件签订全面和约,就诉诸战争。5月,进行了吕岑会战和包岑会战,法军获胜。6月至8月,双方被迫休战。联军在停战期间进行了人员和装备的补充。8月17日,恢复战斗,由于奥地利转向联盟方面而增强了联军的力量。10月16~19日进行莱比锡会战,法军惨败,拿破仑一世率残部逃出战场。接着,俄、奥、普、英、瑞典等国军队乘胜进军,分路进逼法国边境。1814年1月,联国20余万人深入法国内地;拿破仑一世仓促赶到前线,率军约5万在境内阻击联军。3月,拿破仑一世多处转战,接连获得小胜,但是挡不住联军的多路逼进。 3月30日,巴黎守军投降。4月1日, 法国成立临时政府。 6日,拿破仑一世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厄尔巴岛。5月3日,路易十八回到巴黎,波旁王朝在联军刺刀的保护下复辟。

第七次反法联盟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一世从厄尔巴岛秘密逃回法国,于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握政权(史称“百日”王朝)。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决定出兵70万,分5路进入法国。6月,拿破仑一世率法军主动出击;16日进行利尼会战,普军失利后退;18日进行滑铁卢会战,英军在普军配合下彻底击败法军。拿破仑一世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

战争的影响和特点

拿破仑战争贯穿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全部历史,是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和拿破仑一世专制政权的重要手段。这些战争对于向欧洲各国扩展革命影响,促进旧的封建制度的解体,产生了重大作用,并为欧洲许多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关系扫清了道路。但是法国后期的一些战争,也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质,追求掠夺别的民族和兼并别国领土的反动目的,并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拿破仑战争对于武装力量的建设和军事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战争的发展,交战双方的参战人数逐渐增多,动用的财力物力急剧增加;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军队的编制、装备和战略、战术日臻完善。在交战和会战中,军队人员、马匹、火炮的大量使用和具有运动性,为军事学术上创造新的、更有威力的手段奠定了基础。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改造了以往的战略体系,建立了新的军队,创立了新的作战方法。拿破仑一世继承了法国革命所创立的民族军队,创造性地发展了新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方法。在拿破仑战争中,法军强调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力图以一两次总决战决定战争的结局,作战中尽量集中使用兵力,采取以纵队和各兵种密切协同的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深战斗队形,不断加强军队的突击力,提高军队行动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调动和发扬士兵的战斗积极性,以积极进攻作为主要的作战手段,常采用快速机动和出敌不意的行动,取得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战绩。拿破仑战争证明,欧洲封建王朝军队自17世纪以来沿用的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在新的条件下已经过时。在战争后期,欧洲列强都被迫调整了战略战术原则,并使自己的军队也都采取拿破仑一世所使用的一套战法。拿破仑一世的作战体系集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的成就。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总结拿破仑战争的经验和探讨拿破仑一世的统帅艺术分不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750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