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内在规律性

英语学习内在规律性,第1张

英语学习内在规律性

最近经常有同事和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想学好英语口语,不学词汇和语法可不可以。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很无稽,但问的人多了难免它就成为一个问题了。也许问的人自有其道理,文盲不也只是不会读写而已吗?听说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障碍。提出问题的同事和学生基本都是学哲学的,于是我反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汉语怎么样?得到的回答都是,这有什么好怀疑的,大家都是中国人,只要你说得出的,我就理解的了。于是我追问,那么滥觞和发轫是什么意思。能回答出来的人几乎寥寥,除了个别同事尚且知道发言的含义,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回答得上来。问的人总不甘心,提出说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句型,再大量 *** 练一些常用语不就行了吗?

我只能以一个笑话加一个实例作答。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日本人在美国发生了车祸,责任一方的美国人紧张的问血流如注的小日本 how are you? 小日本不假思索地回答 fine, thank you! 于是美国人开车走掉了。为什么小日本会如此回答,原因很简单,我们在平时 *** 练英语日常用语的时候就模式化地接受了 how are you! 是见面打招呼的惯用语,它的答语就是 fine, thank you! 估计如果当时小日本伤势不重,思路更清晰一点,还会加问一句,and you?其实老美的 how are you?很明显的意思是,你怎么样,要不要紧?你回答说,很好,谢谢你!人家凭什么不走呢?

另一个真实的事例是我的一位同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文学学士,英语专业八级。毕业后考了导游证,在北京专带外国人的团游故宫和长城。一次接一个美国团去长城,在长城上一个老美说,Miss Zhao, I want to go somewhere. 我的那位同学略加思索,据她事后说,当时她是这么想的,中国俗话都说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长城都在你脚底下了,还有哪儿是你丫去不了的。所以她很流利地回答道 We Chinese say, never reach the Yellow River, never be satisfied! Never reach the Great Wall, never be a real hero. So, you can go anywhere! 她的意思也很明显,您现在站的地方可是世界的一大奇迹,长城你都爬上来了,还有什么地儿是你不能去的,因此你想去哪就去哪。

回过头来再说老外的那句话,他真的就是想去哪儿吗?实际上是当时老外憋了一泡尿,碍于一干同胞在场不便于明言想去厕所,因而说了一句隐语,赵小姐,我想去方便一下。潜台词无非是,您能给我指一下厕所在哪吗?那赵小姐的回答是否忠于自己的原意如实地表达了呢?很不幸,赵小姐的回答阴差阳错地刚好回答了老美的问题,因为在英语口语英语中you can go anywhere! 是,您可以随地大小便的意思。

所以说,语言的学习完全不是你掌握了多少基本句型和常用语的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语言的学习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文本语言,思维语言(亦或称为逻辑语言),行为语言。

追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历史可以回到1868年,在广东出现了第一本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文本教材,也就是后来我们定名为《实用英语900句》的这么一本教材。语言的学习必定要选择一套教材并潜心地学完它,我们一再强调,我们学习英语的最大实际性问题是缺乏语言环境,而这个问题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另辟蹊径。

那么没有语言环境能不能学好英语呢?我也从两方面入手加以解释,一个事例,一个哲学观点。事例我们就举台湾的电台英语教授者赖世雄,赖的英语无论从发音,涉及的话题以及我们最为关心的口语地道性上都倍受推崇,据我了解大陆有不少人也喜欢听他的英语节目,我的学生中就有不少人听过他的英语节目,而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赖先生在习得一口流利英语之前从来就没出过国。他的英语完全是在学校里学出来的。

至于哲学观点,就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名的三段论,我们说,人能学英语,有人学好英语,那么人能学好英语。反推之,如果说谁学不好英语,那除非他不是人。如果抬杠说,哑巴就不能学!那我也只好哑然了。

既然提到了,就顺便说一下哑巴英语的概念。很多学生跟我说,老师,我四,六级都过了,单词记了不少,语法也懂得不少,可就是不会张口说英语,你说怎么才能解决我这种哑巴英语的状况。我只能说,他完全曲解了哑巴英语的概念,所谓的哑巴英语并不是不会说,而是你说的出口,甚至还很流利,但是听的一方却完全不理解你的意思,或者曲解你的意思。另外一种情况是你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方也明白了你的意思,可是对方说的话你却听不懂。比如我上面举的我同学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哑巴英语的状况。我的意思也就是说,你有大量的词汇,丰富的语法知识,但是你说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至少从英语口语上说,其实你根本就不会英语,也就是你的情况还上升不到哑巴英语的层次。

回过头来说教材的选择,目前社会上说到选择英语自学教材,大家无一例外地会想到新概念,那到新概念后很少会有人翻阅一下新概念的版次,如果细心一点,大家会发现新概念最后一次修订是在1997年,也就是25年前,25年,对于语言这种最为实用,最为基础的交际工具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像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英文词典,牛津高阶和朗文的情况一样,现在社会上通用词典的标注音标还是第15次修订的国际音标,也就是1993年修订的国际音标。那这30年的时间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又意味着什么?今年初,原新概念教材的编著者亚历山大的夫人再次联手北外何其莘教授重新修订新概念,说是修订,其实内容已经完全大换血。去年五月份的时候专程赶到郑州参加了两位编者亲临的这套新教材的研讨会,发现新教材已经完全脱离了老教材的窠臼,主题是一个延伸性话题,选取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而生发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实这套教材在形式上已经像《走遍美国》,难能可贵之处是它依然保留了新概念老教材严谨的语法体系。从个人感情上我力推学习者选取这套教材。

当你选取了一套教材展开学习之后,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使你在逻辑思维上构建起一种潜在的英语语言体系,也就是我所谓的思维语言。潜意识里你会权衡一句话,你要表达的一个意思要怎么组织再经由口腔运动传达出去。而这一切仅止于你的思维而已。在大学校园里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见到外籍教师想秀一下英语,问题是最简单的,您要去哪儿?这个问句是否符合西方人的文化习惯先抛开不谈。这个句子是个典型的特殊疑问句,要借助特殊引导词where 而且特殊引导词要放在句首,用英语语法结构构建后表达应该是Where are you going? 可我听到的句子竟然是you want to go where? 犯这样的错误原因无非出在对语法结构的掌握有问题。

追根溯源应该是学习英语的时候文本语言没有成体系的学习,自然也就无法上升到思维语言。大学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认知大都定位在四,六级考试上,这就会遇到两种情况:一,四,六级过级考试并不存在英语文本语言的教材。不难想象,几乎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四,六级的学习是基于词汇背诵,和真题演练两个层面的。有心一点的学生还会购置一些模拟试题。由此衍生出第二个问题:在模拟或真题演练的过程中,一张百分制的试卷上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而且比重占百分之七十五。而这其中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是错误的,言下之意是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的百分之七十五又是错误的语法或者是语言习惯。其结果是四,六级证书到手,可一张嘴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来,或者是说出来个句子,可惜还是错的。我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四,六级高分同学提到英语口语就倍受打击的原因。

有了文本语言学习的支撑,进而上升到逻辑思维语言,你自然有了想说的冲动,开口说出来就到了我论述的第三个层面,行为语言。到了这一步又回归到了我开篇论及的问题,不过有了文本语言的学习,词汇和语言的问题已然解决掉了。那么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词汇和语法的娴熟并不能逃开哑巴英语的厄运。因为还有发音这一关。很多英语学习者一直有一个困惑,为什么读或说出来的英语感觉怪怪的,自己听着都不舒服。原因自然是多方面,但简言之,可以这么来解释,因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重视规范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发音,还有一个大家都忽视了的情况,我们在词汇记忆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运用的无一例外都是国际音标,简称IPA。而现在社会上充斥的却是美式英语。没有正规的发音训练的结果是元音发音不饱满,口型错误,从而导致单词走音;或许重音掌握不住,发音完全就是错误的。一般大学外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基础段学习的过程会开一年半的语音语调课程。忠实地说考入外语本科的学生,对于文本语言的掌握在高中毕业时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严格意义上讲基本已经具备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语法结构已臻于完整。

我本人在进入大学第一学期即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果考了八十五分(我是二十年前的大学生,那时的四六级是百分制)。但是我们还是要经过一年半的语音语调训练。对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英式美式发音的区别。现在的英语学习者的问题是平时记忆单词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是英式的IPA式国际音标;而在日常生活中或搜索到再或是在市场上购置的英语听力材料是基于KK式或新韦式的美式发音。那么就造成了在行为语言中英式美式混杂的状况,自然也就导致了发音奇怪的情况。其实英美两种发音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是美式发音中音标没有长短音;再者,针对清辅音浊化,它在遵从英式发音的同时有两个例外:其一,清辅音/t/如果夹在两个元音中间也要浊化;其二,清辅音/p/用在音标词首跟在双元音之后要浊化。其次,美式发音中只要单词中出现字母r则该处一定要卷舌。再次,美式发音中个别单元音的发音更倾向于英式中的一些双元音,例如/e/倾向于/ei/,还有一些单元音用在音标词尾因发音时值的关系而更倾向与双元音。

从我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英语的学习必须遵循文本语言学习,逻辑思维语言提升,行为语言运用这一内在规律。简单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就是要针对发音,词汇,语法三管齐下,日积月累方能奏效;一旦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在实际学习中坚持下去,也定能奏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02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