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立意,解题切入 | 开平“深度+”摄影工作坊(二)

破题立意,解题切入 | 开平“深度+”摄影工作坊(二),第1张

破题立意,解题切入 | 开平“深度+”摄影工作坊(二)

2021年10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开平市人民政府与本报联合主办的“世界的开平”第三届沙飞摄影周亮相广东开平。展览异彩纷呈,交流收获新知。尤其是开平“深度+”摄影专业工作坊的启动,以名家言传身教、理论结合实践、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方式演绎了集中教学的高效提升。工作坊集结教学经验丰富的广东省摄协副主席、评论家、资深图片编辑李楠,民族画报社原编委、摄影家袁东平,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摄影家宁舟浩担任导师,在全国范围内择优选拔9名学员展开小班授课,将专题讲座、图片编辑和实地拍摄相结合,围绕开平展开深度的拍摄、阐释和传播。

我们集中呈现本次工作坊的部分成果,聆听“师说”,分享“学记”,期待工作坊打造的开平样本带给更多摄影人以“灵光”。

师说

破题立意,解题切入

文/袁东平

有幸参加开平“深度+”摄影工作坊,虽然只有3天的时间,但和学员们一起开题、破题,看着一张张佳作的诞生,对我来说也是一次绝佳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虽说是3天的工作坊,但实际的拍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两天。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拍出一组高质量的照片,难度确实很大。难怪有些摄影师焦虑得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相机就摆在那里,却不知道该去拍什么。在此之前,他们也曾是别人眼里的高手啊。

但我觉得,工作坊的好处大约也在这里,山大的压力往往能激发出学员超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展示,也能让他们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不足。

来自云南的摄影师唐立红在家就做足了功课,盯上了开平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马冈鹅。但一天的实地考察和拍摄依然让她找不到切入点:拍人吧,鹅场就两个人当班,工作很简单,而且两人交集也不多;拍人和鹅的关系吧,好像所有的养鹅场都是这么工作的,很难说明马冈鹅的独特性。在大家的建议下,她又从源头去捋:马冈鹅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品种好,再加上饲养方法和生长环境好。唐立红想到,鹅场就像是一个公园,红花绿树,碧水清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鹅品质能不好吗?于是,鹅和环境的关系就跳了出来。主题明确了,拍摄的工作就简单了。看似是几张风光照片,但诠释了鹅和环境的关系。拍摄专题其实就是这样,拍到好照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扣住主题。

罗志群要表达的主题是时尚女性和开平老街的关系,新和旧、时尚和传统的对比。开始拍的照片,大家都觉得很好,但后来有些跑偏,被摄人物多多少少地摆出了模特架势,一下子把照片的分量减弱了。这组照片的难度在于既要表现开平时尚女性,又要有生活气息。她们是学生、老师、老板,她们生活在开平的老街,用当下最时髦的服饰装扮自己,也装扮着老街。有幸的是,罗志群最后终于找到了感觉,而且拿捏得很准。

这两年,喜欢街拍的人好像多了。我理解的街拍,一是像布列松那样寻找“决定性瞬间”,一是像杜瓦诺那样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幽默。但无论哪种,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隐约记得一位有名的摄影家说过一句话,大意为好照片是找不到的,只是我恰好走到了它的对面。名家这样说是谦虚,不过在谦虚之外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对于没有准备的摄影人来说,可能永远走不到那张好照片的对面并按下快门。看梁永祥的照片,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他经常会走到那些好照片对面按下快门。他的照片不仅图像语言到位,而且还带有一丝丝的幽默感,这是难得的。

纵观这3位学员的3组作品,前两组难就难在破题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切入角度。马冈鹅、骑楼就在那儿,我们怎么去拍,从哪个角度去表现,是要动脑筋的。我相信工作坊的其他学员差不多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这些年拍摄和编辑摄影专题的体会就是,要找好切入点,找对了就事半功倍,找不好的话就很容易拍乱了。见到什么拍什么,后期再碰不到一个好编辑,那就很难成就一组好专题了。

工作坊结束了,感谢主办方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都收获满满。

马冈鹅成长记

唐立红

华昌马冈鹅保育基地椰树成林,木棉盛开,空气清新,鹅欢水秀。特别购置的30吨级水质净化器进一步净化了水资源,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实现了绿色化的养殖目标。唐立红 摄

基地着力于良种繁育和品种提纯技术的研发,实行反季节生产,使母鹅提前两个月产蛋,填补了4-7月鹅苗生产的空白,为马冈鹅种质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唐立红 摄

雏鹅从5-7天开始放牧自由采青。锻炼体质和采食能力,是育雏环节的重点。 唐立红 摄

广东人爱吃鹅,当地素有“无鹅不成宴”之说。而产于开平市马冈镇的马冈鹅就是“广东四大名鹅”之一。

马冈镇虎山塘华昌马冈鹅保育基地成立于2001年,总投资约3600万元,占地面积469亩,有大型全自动孵化机9台,鹅舍8000多平方米,主要以生态放养的方式饲养马冈鹅。基地现存栏种鹅1.8万只,年产鹅苗38万羽,是江门市唯一的马冈鹅父母代种禽保育基地。

2013年10月,马冈肉鹅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开平市首个“国字号”农产品。2021年10月20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对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进行公示,开平市马冈镇(肉鹅)名列其中。

采访得知,马冈鹅也是开平市23个“非遗”中保护和开发最出色的项目之一,代表了开平饮食文化、特产品牌文化的鲜明特色,将作为一个文化项目得到保护和开发。“游开平、看碉楼、吃鹅肉”已经成为开平旅游的新共识。

■ 学记

报着提升摄影理念和强化创作方法的决心和信心,我报名开平“深度+”摄影工作坊,在高强度的学习中,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和实 *** 历练,经历了失眠和焦虑的痛苦,摄影理念的更新和扩容无疑是最大的收获。

一是注重选题的独特性、公共性、视觉性、系统性和人本性。李楠老师要求大家从选题开始自己学习和实践,让我们体会了选择的煎熬和痛苦。开平有数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马冈鹅养育是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的“一村一品”项目,而鹅是广东的主要肉食之一,相对于大家的选题具有独特性。经过对华昌马冈鹅保育基地的考察,我确定马冈鹅养殖为拍摄选题。改变过去拍摄的随意性,才能确保摄影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二是明确主题,找准切入点,保证主题的充分表达。我曾经见什么拍什么,主题表达往往不明晰,这也是期待通过工作坊解决的一大问题。解决了拍什么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则是切入点的问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逐渐捋清思路,排除了不利于图片表达的因素,确定以鹅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充分表达马冈鹅的养殖优势,找到了高效的路径。

三是打破桎梏,克服惯性思维,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摄影实践。短时间内确定选题并完成拍摄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切入点选择上的游离、徘徊和焦虑浪费了我很多宝贵时间。虽然3位导师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和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原有的惯性,一到现场就跟着“感觉”走,预先设定的方案被打回了原点,导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四是充分发挥能动性,尝试创新表达。就事论事的叙事性拍摄怎样改变,从何做起?李楠老师说:“摄影的强大,在于它的隐喻性……”这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提升,甚至是不断的自我否定。此外,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用好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观察,充分做好调研和案头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拍摄提纲,保持积极的执行力和表现力,才能成就自己的摄影梦想。

骑楼“美眉”

罗志群

爱美的“80后”旗袍爱好者梁惠娴在骑楼前直播。罗志群 摄

13岁的初一学生徐红菲穿着洛丽塔风格的裙子自拍。罗志群 摄

开平,远近闻名的旅游城市,除了人们熟知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外,作为广府文化代表的骑楼建筑也是一大特色。开平骑楼大多建于20世纪20年代,多由华侨出资兴建,作商铺用途,是侨乡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当时商业的繁荣。

今天,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老街里,不时会有时尚“美眉”穿梭而过:有通过自己努力,在开平这片沃土上实现了人生梦想的女老板;有从珠海远嫁开平,热爱旗袍文化,通过直播展现自我的女子;有新开平人的第二代,以“二次元”的姿态出现在骑楼老街;当然还有知性、温柔的开平本地女性……她们与开平骑楼老街成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展示出开平的活力气息与文化底蕴。

■ 学记

我是首次参加工作坊学习,原以为就是听导师根据特长指定拍摄。但第一天导师就要求我们自己制定选题,整个人都懵了。尤记得那夜我辗转反侧思考如何选题,直至凌晨才勉强入睡。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我记住了李楠老师说的选题五个要点。一是独特性,特别的、特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是公共性,选择对于绝大多数人有意义的话题。三是视觉性,用影像语言有效表达,了解影像在什么时间点最具力量。四是系统性,照片和照片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才具有传播的可能。选题的结果不应该只是一张或一组照片,而是一个系统项目。五是人本性。照片是拍给人看的,所以拍的应该是人的感受、人的体验、人的价值。

我虽然确立了选题,但在之后的拍摄过程中走偏了,没能很好地引导被摄者,没有真正融入老街的感觉。幸好在老师指导下我慢慢纠正过来。多次到开平水口镇老街拍摄,我发现水口是一个很奇妙的小镇,因独特地理环境成为珠三角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人们的观念也比较前卫。这里的女性衣着新潮有个性,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我也在拍摄过程中爱上这个历史悠久并充满活力的小镇。

导师们的专业、敬业精神令我感动,连续多晚至深夜的讨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工作坊,我对如何选题找准切入点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进一步意识到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知识需要积累,人也需要进步,我将永怀谦卑之心继续努力学习。

温情与幽默

梁永祥

练 梁永祥 摄

牵 梁永祥 摄

生活,不乏痛苦与失落,也长存温情与幽默。我透过镜头框取了那些触动自己的瞬间。记得有位摄影名家说过:“最成功的艺术都包含了幽默的因素。”对此,我深以为然。每每细心观察,总能捕捉到幽默与温情的瞬间,这是老天的眷顾,也要靠摄影的发现。“我没有按快门,是世界投射过来的目光在相机前眨了一下眼。”常怀谦卑之心和感恩之心,坚持,足矣。

■ 学记

进入开平“深度+”摄影工作坊,快乐一直在持续。第一天上课,3位导师对专题摄影的解读与解构对我来说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但接下来的拍片和点评,就把所有的兴奋一扫而空。导师们认为我的照片有幽默感,但是风格不统一。但如何统一呢?晚上睡觉我都在想着如何把老师们讲解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到实际拍摄中,以至于一夜失眠,凌晨又匆匆赶去拍摄。晚上评片,更遭打击,心里焦虑万分。记得当时李楠老师明确地指出,要紧扣幽默点去拍,要放松,不要顾虑。但要放松可不轻松,当晚,无形的压力让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到了结业日的评片环节,袁东平老师终于说我的照片回到了幽默的主题上了。我如释重负,兴奋与快乐又多了一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工作坊的学习提高了自己对专题的认识,甚至启发了以后的拍摄,在选片与编辑上也有收获。3位导师和主办方的教导与帮助将铭记于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028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