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疫情记:相信乌云一定会过去

2022疫情记:相信乌云一定会过去,第1张

2022疫情记:相信乌云一定会过去

上海的这次疫情,刚开始情况有点复杂。从三月初开始,上海就变天了。先是普陀区出现感染者。接着华亭宾馆这边也开始出现,后来查清这部分病毒源头是从香港传过来的。然后,上海各个区的疫情遍地开花。

意外突如其来。因为我们学校有个学生的父母确诊为新冠患者,所以,这位学生和班上的同学以及任课老师们作为次密接者,在3月9日凌晨被送至某宾馆隔离14天。我校其他老师们作为次次密接者被封控在学校4天,做了3次核酸检测。我们饱尝了失去自由和有家不能回的滋味。

3月15日,久未露面的张文宏医生终于出现。凌晨一点,他写下一封长信。他提出“循序渐进、动态清零”的策略。在上海疫情发布会第125场,张医生和邬惊雷主任一起亮相,宣布最新版抗议方案(即分层治疗)和抗疫新思路。于是社区网格化筛查开始启动。

我家位于莘庄镇。莘庄镇这边的七个小区在封控流言传了三天后,靴子终于落地。3月15日晚,看到居委一纸“封控令”后,居民们就又去超市搬回一些物资。笼罩在整个莘庄镇上的空气,仿佛显得非常不稳定和恐慌。因为“家里有粮,心中不慌”。那天深夜,你在路上看到的行人大都行色匆匆,手上拎着一些食物。

居家的日子,除了上网课,我必须负责烧菜。在我囤的食材中,有一斤多肉、一些鸡翅、60个馄饨、四颗娃娃菜、胡萝卜、油菜和香菇等。前面两天,我先把油菜炒了。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发现娃娃菜的N种搭配方式。比如:贡丸娃娃菜粉丝汤,娃娃菜炒胡萝卜,娃娃菜炒香菇丝,娃娃菜土豆木耳味增汤,娃娃菜炒肉。我看着娃娃菜,想起莫言写的句子,它们像一个个历经磨难的孩子。我太喜欢它们了。

封控这7天,小区居民共做6次核酸检测。我这个菜鸟在空余时间一头扎进厨房,可以说是尽心尽力,把厨房里那一地鸡毛的事儿理得井井有条。前一天晚上,我在心里先想好菜谱。第二天早饭后,如果没课,我就开始择菜,洗菜,切菜。我一般上午10:30开始烧菜,下午4:30开始烧菜。这封控也不一定是坏事,我想,正好趁此机会精进厨艺。

昨天中午煮荠菜馄饨,我加了花椒油,入口时舌尖上感觉麻而香,得到儿子好评。昨晚的肉丝洋葱香干,我花了好些时间切菜呢。我用大钢刀细心地切好肉丝,拉掉肥筋,香干和洋葱也切成细长条。接着,把肉丝腌制10分钟,生粉、耗油、五香粉都用上。然后,开平底锅炒肉丝。待肉丝颜色变白,即加洋葱、香干再煮至断生。

我请儿子品尝,儿子说:味道还挺不错。我也自信满满的,心里高兴啊。

今天,我做了清蒸手工肉圆,开锅时,那香味太醉人了!我和儿子一致认为刚蒸好的肉圆最好吃。不过,我屯的食材已经不多了,所以,今晚的菜汁,我自觉拌饭了。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的一面。”这话确实不错。防控期间,虽然过去的14天里,我做了9次核酸检测,我还需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购买食材,但是我精进厨艺,儿子则在一旁练钢琴,唱歌,声情并茂。生活嘛,还是很好玩的!

上海的这次疫情确实很无情,一声封控令,重点区域除了医生和护士,其他人只能在原地等待。

学校停了课,许多地方的超市封了门,购物中心关闭,很多人的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有的美团外卖小哥被封在出租屋里,缺少食物,也没有存款。长宁、杨浦和静安区的情况还好一点吧。

生活有阳光,也有乌云。相信乌云一定会过去的。

2022.3.2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06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