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死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然应验了

刘伯温临死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然应验了,第1张

刘伯温临死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然应验了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世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打油诗》

明朝时期,刘伯温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奇才”。朱元璋建国时期,他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为大明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还被朱元璋誉为“吾之子房”。

大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又成了朱元璋政治上的一把刀,稳定了初建的天下。更甚至,在一些影视剧中,他还被刻画成了料事如神、未卜先知的“鬼才”。

只是,这样一位奇才,也不免落得个兔死狐悲的下场。不过,在临死之前,刘伯温却对着自己的家人说:“刘家9代后将出一个奇才”。

事实证明,刘伯温是对的,百年后刘家果然又复兴了。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离奇故事呢?

天纵奇才却怀才不遇

刘伯温,浙江青田人,他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再加上也比较喜欢读书,所以少年之时便考上了秀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23岁时,刘伯温赴京赶考,并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了当年的进士之一,而且还名列前茅。

可惜的是,刘伯温虽有治国之才,却不得其时。元朝末年,官场的政治非常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朝廷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刘伯温不愿“同流合污”,遭到了许多人的排挤,无奈之下他便弃官回乡了(浙江)。

隐居期间,刘伯温也没闲着,他一边做学问,一边结交同层次的好友,成为了浙江有名的“四大才子”之一(浙江四贤)。

可能上天也不想埋没刘伯温的才华,在他隐居的时候,一个“放牛娃”悄悄的崛起,让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这个人便是朱元璋。

遇到朱元璋,开启自己的传奇

朱元璋原本是一个放牛娃,但是在发小汤和的建议下,加入了濠州城郭子兴的义军之中,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战场之上,朱元璋凭借着优秀的表现,不仅被郭子兴提拔成了将领,还娶了他的义女“马皇后”,有了创业的资本。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便拉山头、单干,靠着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成为了濠州城一带有名的义军。

更甚至,通过一番的策划,他还下了元朝占据的经济、军事重镇南京城,有了一个很好的立足之地。

当时,朱元璋以南京城为据点,不断向四周扩张、连战连捷,疆域逐渐辐射到了江苏、浙江全境,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纸招贤令让他与刘伯温相遇了。

根据当时的政治局势,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了“先陈友谅,后张士诚,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刘伯温也受到了封赏,成为了开国功臣之一。

可惜的是,朱元璋此人疑心非常的重,为了稳定大明朝的江山,他对曾经的兄弟丝毫不留情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他们“弄死”。

俗话说得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刘伯温这样的天纵奇才,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命数,一场场政治斗争、一场场阴谋拉开了帷幕。

大明官场的斗智斗勇

明朝时期,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就是一个d劾百官的“活计”,刘伯温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如此他便得罪了很多人。

王朝建立之初,新旧贵族不断交替,刘伯温更是“浙东一党”的代表人物,他与李善长、胡惟庸为代表的“淮西勋贵”斗智斗勇。

身处权力的中心,刘伯温遇到了很多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凭借着超高的政治智慧,也多次化险为夷。

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刘伯温虽然聪明,最后还是“栽了跟头”,并且丢了自己的小命。

人生晚年,刘伯温生了一场重病,朱元璋得知后,便派遣御医给他看病。结果,在这个关头,胡惟庸等人买通了御医,在他的药里下了“慢性”毒。

可想而知,刘伯温虽然吃着药,但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直到他发现其中的“猫腻”,生命也到了终点,另外还遭到了胡惟庸等人的诬陷。

临死之前,刘伯温将两个儿子叫到了身边,他给了大儿子一封信,里面记载了关于大明朝如何治理的心得。同时,他还对大儿子说,等到胡惟庸死后,你再交给朱元璋。

随即,刘伯温又对孩子们说到:“你们不必为我的死耿耿于怀,9代人之后,刘家必然有奇才出现,到时候依然能够光宗耀祖......”

交代完这些事情之后,刘伯温不久便去世了,第一件事情也的确如他所料的一般,朱元璋以“造反”为理由,杀了胡惟庸等上万人。

胡惟庸死后,刘伯温的大儿子便将治国的“书信”教给了皇帝。见此,朱元璋想要赏赐他,却被“大儿子”拒绝了,他回到了家、过着清闲的生活。

正义会迟到,但却不会不来!时间来到了嘉靖年间,当朝官员对朱元璋时期的很多案件进行了复查,结果发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其中,“刘伯温的死”就是其中之一,经过调查,刘伯温的冤屈被洗刷了,再次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功臣”。

思及此,嘉靖皇帝为了弥补太祖朱元璋犯下的错误,就恢复了刘伯温往日的荣耀,名留青史、配享太庙。

除此之外,刘伯温还有一个“九世孙”,名字叫做刘瑜。在圣誉的恩宠之下,他被要求承袭祖上的爵位,同时担任处州指挥使一职。

从这点来看,刘伯温的第二个预言也算是应验了,这样一位人物的确让人赞叹不已,与诸葛亮相比也不输一筹。

对于刘伯温很多人会存在一个疑问,他是一个儒生,为何会对“相术”这一门杂学研究得那么深呢?其实,大约在17岁的时候,刘伯温曾师从程朱理学大家郑复初,学会了很多深奥的经史典籍。

同时,闲暇之余,他还博览群书,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爱不释手,潜心钻研揣摩之下,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因此,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人后遭罪,哪有人前显贵”一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20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