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连自己都征服不了,如何能征服他的叔叔朱棣?

建文帝连自己都征服不了,如何能征服他的叔叔朱棣?,第1张

建文帝连自己都征服不了,如何能征服他的叔叔朱棣?

作者:徐桂喜

建文帝朱允炆十五岁被立为太子,二十一岁登上皇位,二十五岁被叔叔朱棣夺了皇位后不知所终。对于他来说,一切犹如烟火,极绚烂,又极短暂。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他又会如何出手呢?胜算又有几分呢?

可惜,历史不可预演,人生都是即兴。回顾建文帝与叔叔的较量,虽然,建文帝当时权倾天下,手握重兵,却屡屡犯错,导致失败。

(一)建文帝三大致命错误

其一是 *** 之过急。

他登基才一个月,就开始了削藩。根本顾不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如果叔叔们有异心。

首先,用德来争取他们的心,然后用礼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属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

德与礼还未来得及登台表演,剧情直接跳到了第三幕:制造恐怖气氛。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把几个叔叔不是贬为庶人就是逼得闭宫自焚。本来就觊觎皇位,本来就心存不甘的燕王朱棣此时不反,更待何时?一生抱负,一腔热血,难道就让它默默消散了吧?

建文帝,自己根基未稳,羽翼未丰,水是深是浅,尚未可知。贸然​出手,看似凌厉,却击不中要害,反而被人看出破绽。

其二是识人不当。

朱元璋驾崩后,给建文帝留下三位重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位饱读诗书,满怀修身齐家平天下之志。

方孝孺是经过打压、磨练之后选拔出来的,齐泰是经过朱元璋亲自考核选拔出来的,黄子澄是经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不难看出黄子澄是三位重臣中最脱离实际的人。

来到建文帝身边时,黄子澄的优势得天独厚,当建文帝还是太子时,他就是东宫伴读,在那种“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深宫之中,他们俩在生活和学习中结下了革命的友谊。

正是这种革命的友谊,在后来建文帝的决策中屡屡发挥作用,使得建文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三是妇人之仁

建文帝还是太子时,有一次,叔叔朱棣用手拍他的后背,说道:“不意儿乃有今日。”意思是,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

朱棣的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是大不敬。轻则杀头,重则诛九族。正巧,朱元璋过来了,见此情景,勃然大怒。

朱允炆不但没有告状,反而替叔叔开脱。虽是宽容,确是祸根。

朱棣在建文帝登基朝拜新君时,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黄道入,登陛不拜”。朱棣的无礼举动引起了群臣的愤怒,大臣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建文帝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个建议,把仁爱发挥到极致。

当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帜向建文帝宝座发起进攻时,建文帝派大将耿炳文平叛,临行前,语重心长地对耿将军说,“勿伤吾叔”“毋使负杀叔父名”。

此时的建文帝倒有些自以为是,应该估算过双方的力量悬殊,自以为胜券在握,继续发挥一下自己的仁慈之心。没想到,这份叮咛(也有史书说成诏书)成了一道护身符,被朱棣无不用之极。

(二)建文帝所犯致命错误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成因

每一言,每一行,背后都有显性和隐性的心理成因,意识和潜意识 *** 纵着我们的行动。建文帝的失败,有两大心理成因。

其一、建文帝有依赖心理。

建文帝朱允炆虽然年轻,但他早熟。生活让他不得不早熟。他的童年是在巨大的阴影中度过的。他的祖父朱元璋虽然开创了新的帝国,但杀戮从未停止,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早上还能看到的亲人、大臣,晚上就不知被什么案牵连诛杀。良弓藏,走狗烹,人人自危。信任系统丧失,情感无处可依。

父亲朱标的突然离世,应该给只有十五的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唯一可以依傍的人走了,留下稚嫩的臂膀抗击血雨腥风。朱允炆即太子位后,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嫉妒和质疑,更多的是不安全感:将来皇位好坐,但难保啊!最大的隐患不是外敌,而是雄踞边疆的叔叔们。

当这份不安全感最后演变成焦虑症时,便成了心病。就在这时,黄子澄给了太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当朱允炆把自己的心病告诉黄子澄时,黄子澄安慰他说:“诸王的兵力只能用来自保,如果他们敢造反,朝廷就发兵攻击他们,一定能够取胜!”还用历史事件来佐证。正是黄子澄这些推心置腹的分析才让这位太子稍感心安。

患难之时,祖父渐老,父亲仙逝,弟弟尚幼,唯有这份情感可以依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建文帝在后来的一连串决策中,黄子澄的建议往往起主导作用。

这使我联想到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闺蜜门”事件。为什么“闺蜜”崔顺实能够参与到朴槿惠的重大决策中?正是她在朴槿惠遭受母亲离世,父亲被刺,弟妹年幼,众人背叛,这样的社会支持系统丧失时给了朴槿惠最有力的情感支持。

这时的情感支持就像强力粘合剂,一辈子笃定,一辈子依靠。如果这种支持短视,依靠的人也必定遭殃。

其二、建文帝有恐惧心理。

朱允炆对朱棣有强烈的恐惧心理。

人为什么恐惧?觉得自己的力量没有对方强大而且常常感受来自对方的威胁。从军事、政治方面比,朱允炆都远不如朱棣。

青年时期的朱棣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协助父亲平定北元,朱棣的母亲身份低微,朱棣是身受者,眼看着人世间的炎凉苦楚、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深谙政治之道。朱允炆,一纸诏书就能获得朱棣孜孜以求却不可得的最高地位和最大权力。朱允炆有自知之明,自知没有多少实力与朱棣比。

当他当上太子的那一天,他就自卑、恐惧。而这份自卑恐惧不能显露,必须掩盖,用什么掩盖?

最好的方法就是仁慈。仁、德,是征服人心的最好良药,也是贴在自己脸上的最好标签。其实,仁、德是做给叔叔看的,也是做给世人看的。这只是朱允炆自欺欺人罢了。

他何尝不想这位叔叔暴病而亡,或是自己突然像蜘蛛侠一样强大,让叔叔闻之丧胆。当朱棣毫不隐讳地时不时地龇一下牙,吓唬他时,他本可以告一下状,要了叔叔的命,至少可以杀杀叔叔的威风,但他不敢,他主动为叔叔开脱,在内心的恐惧上撒了一层蜜糖。

当朱棣登陛不拜,上天赐予他一个除掉心腹之患的极好的机会时,他仍旧不敢。当他决定撕掉仁德的面具通过削藩来除掉朱棣时,他依然不敢拿朱棣直接开刀,而是绕一大圈,最后把机会一一错失。

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征服不了自己,也征服不了别人,更征服不了世界。

【作者简介】徐桂喜,女,湖南岳阳人。小学语文教师。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宋宁宗时期,朝廷为何出现对秦桧的谥号之争?

贾迎春被孙家折磨而死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贾府的冷漠和她的性格问题

朱棣的皇后徐氏不仅是巾帼英雄,还是女中儒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21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