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他不懂何意,17年后才知其中道理

刘伯温临终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他不懂何意,17年后才知其中道理,第1张

刘伯温临终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他不懂何意,17年后才知其中道理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

开启一个新的朝代并非完全靠皇帝一人就能实现,其中艰险困难数不胜数,既需要谋略,也需要强大的军队和作战能力,那么必定少不了谋臣和武将的功劳。

出身平民的皇帝朱元璋,他没有其他帝王显赫的身世和权力,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年轻时过着穷苦无依,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能成为一代帝王,绝对不是只凭借一腔孤勇就能做到的。

总览我国历史的朝代,都有追随皇帝左右的开国功臣,朱元璋手下的谋臣就有很多,比如四大谋士: 刘伯温、李善长、朱升和陶安,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刘伯温了。

刘伯温与朱元璋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曾经他就在去世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当时,朱元璋没有搞懂,直至17年后才懂。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说到谋士,大家第一反应也许就是诸葛亮,而在他之后,也出现了一个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物,他就是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数学的刘伯温。

刘伯温天赋异禀,十二岁就考取了秀才,被街坊邻居称为“神童”。公元1333年,刘伯温一举考中了进士,但当年战火连天,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得到重用。

三年之后,刘伯温才被授予县令之职,但地方官员互相勾结,当下的局面凭借刘伯温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于是他不得不辞官。一直到二十四年之后,朱元璋出现了,他起兵反对元朝,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朱元璋听闻刘伯温才华横溢,却苦于动荡的时局一直被埋没,于是他便充当了一次伯乐,邀请到了刘伯温,让他做自己的军师。刘伯温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和厚爱,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应当各个击破”的策略。

同时,还劝说朱元璋要招揽民心,帮助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逐渐统一长江流域。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之后,刘伯温便更加专注于为百姓谋福,这是他毕生的愿望。

年轻时迫于动荡的时局没有做到,明朝成立后他便十分尽职尽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他一样无私奉献的。他的才华甚至被人们称为“智近乎妖”,政治理念也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如此一来,他无形之中得罪了其他大臣、招人嫉恨,比如李善长和胡惟庸。如上述所言,刘伯温既然有着堪比诸葛亮的才智,“伴君如伴虎”这样简单的道理,他也肯定是明白于心的。

况且,他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多年,也逐渐了解朱元璋的为人,包括他对待功臣的手段,许多功臣都被朱元璋找了借口诛杀,可见朱元璋是个心狠手辣的凉薄之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温多次向朱元璋请辞,最后朱元璋也同意他告老还乡。刘伯温回到老家后过了一段时间,感觉身体越来越不舒服,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就派大臣胡惟庸带御医去给刘伯温治病。

刘伯温还是非常相信宫中御医的医术,严格按照医嘱吃药治疗,可是身体并没有好起来,反而病情加剧恶化。刘伯温和胡惟庸早年有过节,很多人说是胡惟庸从中作梗,然而朱元璋对此事也没有太大的反应,这样的态度不免也让人怀疑。

十七年后恍然大悟

刘伯温自知大限将至,就叫来自己的儿子,叮嘱他自己死后,帮他送一本书和一筐鱼给朱元璋。朱元璋收到东西后,他知道这本书是刘伯温留给他治理天下的,心中的惋惜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可是,这筐鱼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果然是谋士,如此故弄玄虚令人费解,事情也逐渐被朱元璋遗忘了。刘伯温死后,胡惟庸也遭受了灭门之灾,因此有许多人揣测,是朱元璋指使胡惟庸毒杀刘伯温,再将胡惟庸灭口。

时间匆匆过了十七年,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他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温和仁慈,朱元璋十分喜爱这个儿子,如果他不死,明朝的皇帝之位一定是他的。

朱标的逝世给朱元璋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和悲痛,可太子之位悬着,只会人心惶惶,那么多人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太子之位。于是,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皇孙,也就是朱标之子朱允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多年前不明白的一件事情,答案突然摆在自己面前。朱元璋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刘伯温送的那筐鱼的用意,筐里的鱼就像他的子孙一样,在狭小的空间里挤来挤去,都想争夺皇位,占下宝座。

要想让这些鱼存活下来,就必须防止他们在这个有限的筐里挤得头破血流,得把他们分开。也就是说为了扶持年幼的朱允炆,给他铺平道路,就必须把比他势力更强的皇叔们放到其他地方,没有命令不得入京,如此才能使朱允炆的皇位不收到威胁。

只是为时已晚,朱元璋的儿子们势力早已经变得强大,年幼的朱允炆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无奈之下,朱元璋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为朱允炆做了安排,守护他的皇位。

但最终却没能如他所愿,年幼无知的朱允炆忌惮叔叔们的势力,即位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削藩,此举不仅没有巩固自己的地位,反而惹来众怒,最后燕王朱棣攻打入京,夺下皇位。

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权利和地位越高,既享受着寻常人无法得到的尊荣,也必须承担极大的风险,除了古代皇子夺嫡,还有开国功臣。

他们追随帝王,一路出谋划策,骁勇作战,陪着帝王打下江山,可真正建立起新朝之后,他们的命运又该是如何的呢?帝王之心永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深不可测,甚至是可怕的,他们会允许权臣功高盖主,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史实足以说明一切,例如雍正皇帝的功臣隆科多和年羹尧,他们虽然不是开国功臣,却也是为了雍正夺得皇位做出巨大贡献的,结局也令人唏嘘。

不仅他们,还有辅佐秦王统一天下的李斯、汉朝开国第一功臣韩信、明朝著名的军事将领袁崇焕等等,其中也有朱元璋的谋臣刘伯温,他们建功立业,却因为帝王之心,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

刘伯温的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一直到自己去世前都在为朱元璋谋划,只可惜朱元璋当时没能理解他的用意,等朱元璋十七年之后幡然醒悟的时候,一切都晚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最终都付之东流。

许多谋臣为君王打下基业、甘愿隐退,可最后也不一定能善终,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不得而知,但他们的才干和谋略永远不会被历史埋没,他们的巨大贡献也会被载入史册,流芳千古。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21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