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清早,下河洗澡!漯河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吗

端午清早,下河洗澡!漯河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吗,第1张

端午清早,下河洗澡!漯河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吗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么,漯河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呢?近日记者走访市民和民俗研究者,了解漯河的端午习俗。

清晨采艾 门头挂艾

“在咱漯河,每年端午节,天还没亮就有不少人去河边采摘艾草。把采来的艾草扎成束挂在门上可以避邪祛病。”今年87岁、家住市区受降路的张桂兰老人说,漯河有句俗语叫“手执艾旗招百福”,也有“家中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门上挂艾这个传统习俗至今依然在漯河流行。

端午清早 下河洗澡

今年91岁、家住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大街的张建设老人告诉记者,端午节早上,赶在日出前下河洗澡是传统习俗之一。民间流传着“端午清早,下河洗澡;洗洗手,一年不长疮;洗洗眼,一年不害眼;洗洗澡,一年不生病”的说法。

为什么要赶在日出前下河洗澡呢?张建设老人说:“小时候听老一辈人讲,端午节前一天的夜里,月奶奶(即嫦娥)把她捣了一年的仙药全都撒到人间的河里。赶在日出前下河洗澡可以祛百病、强身健体。”

漯河民俗研究者刘西淼告诉记者,端午节前后正是麦收时候,农民忙得不可开交,天不亮就要起床割麦或去打麦场。虽然“端午清晨洗澡一年不生病”的说法只是祖辈一种美好祈愿,但好奇心强的孩子们却把“端午清早,下河洗澡”当作期盼已久的事情,毕竟从前乡间没有澡堂,一年当中也只有夏季才能到河里洗掉一身污垢。

雄黄掺酒 病魔远走

“小时候过端午时会唱民谣:‘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这里‘五毒’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端午正值仲夏时节,雨水充沛,毒虫繁衍,因此五月又被称为‘毒月’。”刘西淼说,过去生活条件不好,大人、小孩总是光着脚走路或劳作,很易被毒虫所伤。

“雄黄能驱除蛇、蝎子、蜈蚣等。在咱们漯河,到了端午节,人们会饮用掺了雄黄的白酒(俗称雄黄酒)。家里老人则用手指蘸雄黄酒涂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手心、脚心处,以驱除蚊虫。”今年83岁、家住临颍县的张凤兰老人告诉记者,老年人还有一个习惯:用菖蒲沾着雄黄酒洒在房前屋后,以求平安。

包粽子 煮鸡蛋 炸糖糕

说起包粽子,家住市区解放北路幸福春天小区的邵阿姨很拿手。据邵阿姨介绍,老漯河人爱吃白米粽(即蜜枣糯米粽)。选上好的糯米、新鲜的粽叶和蜜枣做原料,煮粽子时还要掌握好火候。

“粽子好吃不好吃,关键在火候。咱漯河人包粽子一般会包成三角形。提前将糯米泡好、粽叶煮好备用。粽子要包紧,不能留空隙,这样米不会漏出来。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煮,取一块石头压在粽子上,7个小时后出锅。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口感软糯劲道。”邵阿姨说,除了吃粽子,端午节当天早晨还要炸菜角、糖糕,煮鸡蛋、大蒜。人们会在煮鸡蛋时往锅里放几片艾叶。“端午节早上吃煮鸡蛋、大蒜和糖糕可以避邪除瘟。”邵阿姨说。

戴五彩绳 佩香囊

记者走访发现,漯河很多地方把五彩绳叫作“五彩龙”。端午节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

今年73岁的刘莲花老人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端午节,“小时候,每到端午,我就会搓一根五彩绳系在手腕、脚踝上,还和姐妹们比谁的五彩绳颜色更好看。那时觉得戴五彩绳很漂亮,还能避邪,所以我们总是到五彩绳褪色了也不舍得摘下来。”刘莲花说,听老一辈人说,要让五彩绳自然脱落,这样五彩绳就会变成“五彩龙”,带走身上的坏运气,绳子一脱落好运就来了。

据刘莲花老人介绍,端午节戴五彩绳很有讲究。五彩绳是用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棉线搓成的,这五种颜色不能随便用其他颜色代替。佩戴五彩绳时要男左女右,系在手腕或脚踝上。五彩绳又叫长命缕,人们祈愿小孩戴五彩绳可以长命百岁。“除了戴五彩绳,漯河还有挂小辣椒、做虎头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的民俗。据说孩子戴上五彩绳就不会在夜间哭闹了,有驱疫避邪的作用。”刘莲花老人说。

很多人都知道端午节有佩戴香囊的习俗。今年64岁的市民李彩玲对端午感受最深的就是佩戴香囊。她说:“小时候,端午节孩子们最期待就是戴五彩绳和香囊了。那时我戴的香囊是妈妈做的,造型一般都是红辣椒和小公鸡。我喜欢香囊那浓烈的香味,闻着特别提神。”

“香囊里香料的主要原料是雄黄、艾叶、薰草等。”刘西淼说,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对防蚊驱虫也有一定作用。

端午节期间,各种传统民俗活动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将至,黄河广场附近一家摊位上挂满五颜六色的香囊,吸引市民驻足挑选。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净旖

责任编辑:王麓棣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213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