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谜(60)|| 李白之号“青莲居士”是因他生于青莲吗?

李白之谜(60)|| 李白之号“青莲居士”是因他生于青莲吗?,第1张

李白之谜(60)|| 李白之号“青莲居士”是因他生于青莲吗?

李白之号“青莲居士”因他生于蜀中青莲这个说法始于明代的杨慎。

李白出生时,此地为“清廉乡”,而非“青莲乡”,唐宋典籍也无此记载。元符二年(1099年),彰明(今属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无法证明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源于故乡“清廉”而来。而认为李白是据故乡“清廉”谐音“青莲”,仅是一种可能。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源于何处呢?源于李白的一首诗《荅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关于这首诗创作的具体时间,有几个说,尚无定论。据“酒肆藏名三十春”推测,当在天宝年之后。

“青莲,是一种青色莲花。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唐朝时有李白号青莲居士,常比喻性格品质高尚的君子。”这是360百科“青莲”词条的释义。“青莲”是一个包含佛理的名词。“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用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成为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南北朝时,有关“青莲”的诗文较多,如南朝江淹《莲花赋》云:“发青莲于王宫,验奇花于陆地。”观音大士生于王宫,坐青莲花上。梁元帝《玄览赋》有句:“紫绀之堂临水,青莲之台带风。”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云:“从容满月,照耀青莲。”《维摩经》有句:“目浄修广如青莲。”这些例句中的“青莲”都和佛教有关。

到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云:“掬除洒扫,涂香散花,更采青莲,重布其地,恶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莲同馥。”诗人李群玉的《法性寺六祖戒坛》云:“初地无阶级,馀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全唐诗》《全唐文》中,“青莲”一词也多与佛道意义内涵有关。

在李白的其它诗文中也出现了“青莲”一语。《僧伽歌》云:“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句中“青莲”为清净无染之意。《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有句:“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言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有句:“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怡然青莲宫,永愿姿游眺。”“青莲宫”为佛教场所。《庐山东林寺夜怀》有句:“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青莲宇”同“青莲宫”一样,为佛教禅寺。

唐代儒释道并行,道教是国教。道教为老子所创,李唐王朝尊奉老子为祖先,地位最高。佛教也很繁荣,略逊于道教。李白所在时期,道教尤为盛行。

李白从小受到儒家教育,“士志于道”,心存济世安邦之志。少年时代即“仙游未曾歇”,其诗文的浪漫豪放风格与道教有关。李白不否定佛教,与佛教高僧也多有交往。一句话,李白以儒家为宗,又崇尚道教,兼涉佛教。

“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转衰,世势衰微,民不聊生。李白世志未竟,颠簸流离,满腹幽愤。对此,李白仍然坚守高洁情 *** 和济世理想,故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诗名千古,垂辉万世。到了宋代,李白故里当地百姓为纪念李白,把“清廉乡”改为“青莲乡”(现为青莲镇),自在情理之中。正如明代李贽《李白诗题辞》所言:“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

(待续;讲李白我是认真的;版权所有)

文/赵 斌 图/谭昌永、蒋戈

李白故里,四川江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215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