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0位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上)

明朝20位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上),第1张

明朝20位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上)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自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明朝开始,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是为一个部分, 在这期间一共产生了16位正统帝王; 北京城破,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这帮人在南方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史称南明,这中间又拥立了四位皇帝,实际的明朝共计产生了20位帝王。那么,这20位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呢?

屌丝逆袭——明太祖朱元璋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

历史对太祖朱元璋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而且相当之高。毛主席曾说,“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可见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帝王。

朱元璋是安徽人,父母、兄长早亡,幼时以沿街讨饭为生。后来他放牛混饭吃,不久跑到大觉寺当和尚,跟师傅习武。后又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郭子兴死后,他统率郭部,反抗蒙古统治。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1368年在南京即位称帝,期间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劲敌。称帝后继续北伐和西征,攻占北京,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后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深入漠北,大破元朝残部,天下至此初定。

平定天下后,朱元璋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生产。农民归耕,兴修水利,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解放奴婢,严惩贪官。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下落不明——明惠帝朱允炆

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

朱元璋在世时早已确立了后继之君朱标。朱元璋对这个太子是非常满意的,以至于洪武中后期,国家的许多政务都是由朱标来处理的,妥妥的“二当家”,奈何这个二把手没能熬到登基那一天就一命呜呼了。

培养了20年的太子储君就这样撒手而去,对一个60岁的老人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死,命也!”由于对朱标的喜爱至极,直接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待他百年之后继承大统。

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承皇位。“君弱藩强”,为巩固皇权,与齐泰、黄子澄等书生密谋削藩,正是这一冲昏了头的举动,逼得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内难”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南京城危难之时,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里唯一的藩王造反成功的。

天子守国门——明成祖朱棣

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建文帝失踪之后,叔叔取代侄儿即皇帝位。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当时大明最大的敌人还是北方塞外,朱棣将都城选在了北京,不得不说十分的危险,也不得不佩服其胆识过人,史书称其为“天子守国门”!

朱棣在位时,对待北方少数民族实行了战与抚并行的策略,不断地扩大明朝的版图。朱棣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增长财政收入的同时将朝贡制度推向巅峰。文治方面,朱棣令编修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朱棣在位期间五征蒙古、用兵安南 、派郑和下西洋,后世评价评价明成祖时期的国力“远迈汉唐”,史称永乐盛世。

福薄命浅——明仁宗朱高炽

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朱高炽是朱棣长子,老爹本不喜这个儿子,而是更青睐于二儿子朱高煦。起兵时,命朱高炽以世子身份留守北京,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其间,建文帝修书离间父子二人,许朱高炽封王的待遇,但朱高炽并没有看书信,而是将书信原封不动交给朱棣,使得朱棣对这个本不重视的儿子刮目相看。后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

即位后,他的统治注重休养生息,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辅佐朝政,积蓄民力,鼓励生产,宽行省狱,力行节俭。可惜无奈在位仅9个月,便驾崩而去,如若没有去世,想必其必定是一位好皇帝,从庙号“仁宗”便可见一斑,这“仁”字可不是想用就用的。

蟋蟀天子——明宣宗朱瞻基

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朱瞻基即位后,先是平息了汉王的反叛,后实行德治治国,主动从交趾撤兵,休兵养民,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明宣宗还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还先后派遣郑和、王景弘下西洋,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

但是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

大起大落——明英宗朱祁镇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年仅9岁。主少国疑,朱祁镇早期能够一帆风顺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瞻基的母亲张氏hold住全场。众臣请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太皇太后不允,但国事仍旧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手中,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王振叫去骂一顿,有效地打击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不敢干坏事。

随着三杨以及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兴风作浪,毫无顾忌。最典型的就是,鼓励朱祁镇一展拳脚,无视众大臣反对,御驾亲征漠北。走之前,还不忘立自己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异母弟弟朱祁钰监国。

行军途中,王振再出鬼主意,大军回师,后方辎重未能赶上,王振建议大军原地等待。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上明军,俘虏了皇帝朱祁镇。

国不可一日无君,又是这危难时刻,两岁的朱见深显然不适合登基,于谦等大臣拥立了郕王朱祁钰,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瓦剌多次挥师攻打北京均告失败,眼见无法从皇帝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

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朱祁钰突然病重,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太上皇朱祁镇登位。复位当日,即处死了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仓促之间,皇帝来不及罢黜景泰帝,短短几日之内,一个朝廷,竟然存在两位合法的皇帝。二月乙未,皇帝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

明英宗复辟后,略有新政,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也算是历经磨难之后的一丝光彩。

#明朝皇帝的血缘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22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