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共有九位皇帝,谁才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为什么会是他?

南宋共有九位皇帝,谁才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为什么会是他?,第1张

南宋共有九位皇帝,谁才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为什么会是他?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下,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掳走二宗(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北归,史称“靖康之变”,北宋遂亡。

此次事变,除被宗泽劝阻留在河北磁州的康王赵构,北宋嫡系皇族全部被俘,无一人幸存。

之后,康王赵构作为北宋唯一未被金兵俘虏的北宋嫡系皇族,于1127年6月12日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被仍忠于赵宋的李纲、宗泽等将领拥立为帝,重建赵宋,史称“南宋”。

1276年2月4日,元兵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5岁的小皇帝恭帝赵㬎退位降元。

此时,南宋半壁江山已被元军占领,就连都城临安也被攻克,剩下未被占领的疆土也无险可守,显然大势已去。

然而,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南宋残余将领仍不放弃,意欲再现高宗赵构的奇迹,重建宋朝。恭帝赵㬎降元不久,他们便在福州拥立宋度宗庶长子赵昰为帝。

与赵构建南宋,复兴宋朝相比,这时复兴宋朝的难度堪称史诗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此时南宋虽丢掉半壁江山,连都城都被攻克,但天下还有几分在南宋手中。

四川大部虽已被元军占领,但仍有钓鱼城、凌霄城等地还在坚守。除此,南宋各地统共还约有20万上下的军队。因此,如若此时的端宗小朝廷团结一致,胜负尚未可知。

然而,同退守南方的南明一样,面对强敌,他们不是一致对外,共同御敌,而是内部斗争不断,如此,纵使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都是将才,且忠心耿耿,也是无力回天,等待南宋小朝廷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亡国。

在元军的逼迫下,流亡小朝廷多数时间只敢盘踞在海上,借着还算强大的水军勉强抵挡元军的进攻,苟延残喘着。

景炎二年(1277年)12月,广州失守,宋端宗带着流亡朝廷退到井澳(今中山市南海中)。

撤退途中,因海上突起台风,猝不及防下,南宋水军损失惨重,宋军损失超过四成,宋端宗更是不幸落水并染上重疾。

好巧不巧,更为不幸的是,当南宋水军好不容易挨过台风的袭扰,元军又突然来袭,张世杰率部迎战却不敌,在损失战船两百多艘后狼狈退守七星洋。

还没等宋军退到七星洋,张世杰等人眼见元军在后方紧追不舍,只得再次转移退守地,朝着碙洲逃去。

此时,曾经尚能与元军一战的南宋水军,因台风、战争等原因损失惨重,从而很快便失去与元军抗衡的实力,如此南宋灭亡的时间开始进入倒计时。

景炎三年(1278年),早已染上重疾的宋端宗忍受不了颠肺流离的折磨,于碙洲(今江门新会)荒岛上病死。

宋端宗驾崩后,陆秀夫等人又在梅尉(今香港梅窝)拥戴宋度宗第三子赵昺为帝。

同年,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雷州失守,以赵昺为首的小朝廷被迫退往崖山。

之后,元军在张弘范的带领下,对退守崖山的南宋小朝廷发起最后的一击,宋军于1279年3月19日全军覆没,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跳海自尽,南宋亡。

据史书记载,陆秀夫带着赵昺跳海殉国后,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也紧追随其后,十万军民也同时跳海殉国。

能做到如南宋这般有十万军民为其跳海殉国的,这是历朝历代是绝无仅有的。

能有十万军民为南宋跳海殉国,想来南宋总有可取之处。

封建时代,皇帝的意志高于一切,皇帝的统治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可以这么说,皇帝统治能力强,则国兴;皇帝统治能力弱,则国衰。

好比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李隆基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开元盛世”出现,唐朝进入极盛时期;后期李隆基荒废政事,沉湎酒色,“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从唐玄宗的例子,可见封建时代的皇帝真的能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与否。

由此,南宋能在亡国时还有十万军民愿意跳海殉国,可见南宋还是出了些在百姓眼里是好皇帝的皇帝,至少不会很差,不然南宋不会在亡国时还被那么多人记住,甚至不惜跳海殉国。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谁才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

南宋历九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和宋末帝赵昺。

除此,有少许人认为南宋应该还有一位皇帝,他就是后来被元末韩宋政权建立者韩林儿追谥为“宋简宗靖文元懿殇孝皇帝”的赵旉,史称宋简宗。

宋简宗赵旉是宋高宗赵构唯一的亲生儿子。

建炎三年(1129年)3月26日,宋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苗刘兵变”,以兵谏的形式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改年号为“明受”,这就是后来的宋简宗。

苗刘二人本以为逼迫赵构退位,让年幼的赵旉继位,自己就能像三国时期的汉相曹 *** 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

然而,当兵变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手握重兵的将领没有一个愿意听从苗刘二人的命令,驻防平江的张浚、驻守吴江的张俊、驻防江宁的吕颐浩、驻守镇江的刘光世等纷纷起兵。

苗刘二人闻讯大为惊恐,为免兵败后全家遭难,被迫奏请赵构复辟。

1129年4月20日,仅仅过去不足1个月,“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

赵构复位,被苗柳二人拥立为帝的赵旉复为太子。

由于赵旉年龄尚幼,又接连受到兵变等诸多祸事的惊吓,不久赵旉便薨逝,年仅2岁。

因为赵旉是非正常登基,且在位时间特别短暂,不足1个月,也毫无实权,故而史书并不承认这个皇帝。

谁才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呢?我们来个排除法。

南宋九帝,宋末三帝即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宋末帝赵昺,他们都是冲龄登基,且或幼年被俘或早夭:赵㬎4岁登基,6岁降元;赵昰7岁登基,9岁夭折;赵昺8岁登基,8岁跳海。

因为三帝登基时都未成年,而在封建时代,皇帝若未成年则不能亲政,只能听政,国家军政事务一般交由皇太后和顾命大臣协同处理,也就是说未成年皇帝是没有实权的,只是空顶着一个皇帝的名头,朝政事务完全做不了主,他能做的只能是静静听着或是习惯性点头。

比如清朝同治初期,因为咸丰驾崩时,后继之君同治还未成年,尚无理政的经验和能力,故而咸丰驾崩前,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还有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年幼的同治皇帝处理朝政事务。

与此同时,为防止8位辅政大臣因同治年幼而生起异心,做起霍光、鳌拜这样霸占皇权之事,咸丰又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御印,分别赐给后来的慈安和慈禧,并颁诏说,此后同治朝所颁布的一切诏令,都要盖上这两枚御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无效诏令。

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宋末帝赵昺登基后,由太后和朝臣联合辅佐,自身毫无话语权。

恭帝赵㬎登基后,由谢太后临朝称诏,贾似道把持朝政;

端宗赵昰登基后,由生母杨淑妃听政,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辅政;

末帝赵昺登基后,由杨太后(杨淑妃)听政,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辅政。

宋末三帝简单地说就是所谓的“傀儡皇帝”,一个吉祥物而已,皇权根本就不在他们手上。

既然都没有手握皇权,宋末三帝又谈何贡献呢?

南宋剩下六帝,宋度宗赵禥是毫无争议的昏君,不论是在史书还是在野史,也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度宗都是封建时代中的封建王朝中排得上号的昏君。

南宋皇帝较之其他王朝的皇帝,有着一个让人多少有些不解的特点,那就是有好几对上任皇帝与下任皇帝是养父子关系,宋孝宗赵眘是宋高宗赵构养子,宋理宗赵昀是宋宁宗赵扩养子,宋度宗赵禥是宋理宗赵昀养子......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基因问题,南宋九位皇帝有三位皇帝绝嗣,三位皇帝以小宗入嗣大宗为帝。

宋度宗赵禥就是一位小宗入嗣大宗为帝的幸运儿。

赵禥是宋理宗赵昀同母弟赵与芮的独子,在宋理宗赵昀绝嗣的情况下,他是赵昀未做皇帝前那一支脉的独苗,后来也正因为如此,宋理宗赵昀才会在知晓自己已然无法生育的情况下,不顾众臣反对,决意要立唯一的侄子赵昀为皇太子,继承他的皇位。

殊不知,赵昀的一意孤行最终是将南宋带入亡国的深渊之中。

赵昀执意要立唯一侄​子为皇太子,乍看之下固然没有错,毕竟赵昀本身就是被史弥远从民间选来的,他的父亲赵希瓐与南宋宗室根本没多大关系,说白了就是跟三国蜀汉皇帝刘备一样,只是空顶着一个国姓而已,其他与当朝宗室再无关系。

如此,赵昀明知自己​在​无法生育的情况下,他是不可能从与自己不相干的宗室中选子嗣为养子的,于情于理都只会选自己一脉唯一​侄​子赵昀为养子,让其延续自家一脉的荣光。

然而,如若赵禥是一个正常人,赵昀这么做无可厚非,可恰恰赵禥就不是一个正常人。

据宋史记载,赵禥的母亲是荣王赵与芮的小妾,名叫黄定喜,她怀上赵禥时被迟迟未怀孕的荣王正妻记恨,被其强迫喝下打胎药,但不知是打胎药药量不够,还是赵禥命真的很硬,居然没有打胎成功,赵禥还是顺利出生。

可是,赵禥虽然侥幸逃过一死,无奈已中药毒,毒已入脑,他出生后直到7岁才会说话,智力远低于正常水平。

你说,让一个智力低下的皇帝掌舵南宋这艘早已千疮百孔的大船,南宋岂有不亡之理。

赵禥继位后,昏君干的事是一件不落,荒废政事,沉湎酒色,宠信奸臣,十足的昏君做派。

赵禥虽是一个智力低下之人,但在好色一事上却与常人无异。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赵禥当上皇帝后,有一次到合门前谢恩的宫妃高达30余名。

要知道,依据惯例,南宋时若宫妃在夜里奉召侍寝,次日早晨就要到合门叩谢皇帝宠幸之恩,一天之内有30余名宫妃到合门谢恩,赵禥好色程度可见一斑。

更为离谱的是,赵禥为不让朝政事务打扰到自己享乐,他居然将皇权下放给奸臣贾似道。贾似道对内铲除异己、祸国殃民,对外谎冒战功、奴颜婢膝,是南宋亡国的一大“功臣”。

宋度宗赵禥如此昏庸,又有何贡献可言呢!

之后剩下四帝,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三帝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他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并非完全一无是处。

不得不说,南宋一朝的皇帝与其他朝代的皇帝却有很大的不同,除了生育能力不强外,还有喜欢禅让这一特点。

皇帝,作为封建时代地位最崇高的存在,可一言定人富贵,更可一言定人生死,有多少人为了这个位置丢掉自己的性命,甚至全族被屠。

为了这个皇位,多少皇家自相残杀,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例如唐代的“玄武门之变”、明代的“靖难之役”、清代的“ 八王夺嫡”......可以说皇帝这个职业是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的存在,可在南宋,皇帝这个职业似乎并未引起多大的骚动。

南宋统共九帝,却有三位皇帝禅让帝位,宋高宗赵构禅让宋孝宗赵昚,宋孝宗赵昚禅让宋光宗赵惇、宋光宗赵惇禅让宋宁宗赵扩。

封建时代,像南宋这般频繁出现禅让的王朝,这是绝无仅有的,世所罕见。

然而,如此喜爱禅让的南宋,受禅的皇帝多不是明君,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多数碌碌无为之君,虽称不上是昏君,但也绝非是明君。

宋光宗赵惇虽有心带领南宋走上更为强盛的道路,且也善于听取臣下谏言,但他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惧内。

赵惇惧怕李皇后,以至于后来朝中事务被奸后掌控,最终导致“乾淳之治”成果消失殆尽,南宋开始由盛转衰。

身为一代帝王,却惧怕自己的皇后,更任由其胡作非为,擅权干政,祸乱天下,如此之君王,纵使本身无多少昏君之举,也难为明君。

宋宁宗赵扩在位期间也一心想要中兴南宋,北上收复中原,为此也的确做出了一些实际的行动,比如抬岳飞贬秦桧,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爵位和“忠献”谥号,改谥“谬丑”,下诏追究秦桧误国之罪;下令“开禧北伐”等等。

然而,赵扩本身的能力实在太过欠佳,说白了压根就没有当皇帝的潜质,他的理政能力别说是当皇帝,恐怕当知县都有些勉强,实在难当重任。

赵扩最明显的一个缺陷,就是耳根子太软,毫无主见,太过容易偏听偏信,故而他前期被韩侂胄糊弄,后期又被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

身为一国之主,“主见”这是必备的东西,有主见不一定能成为明君,但没有主见则必然成不了明君。臣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管臣子是奸是忠,如此之皇帝难为明君。

宋理宗赵昀在位41年,前10年毫无实权,朝中大权悉数掌控在拥立他为帝的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后31年有1年的时间,赵昀的所作所为堪称明君。

也正是这1年的时间让笔者认为他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史弥远死后,赵昀开始亲政,此时的赵昀就颇有明君之范,罢黜史党、慎择宰相、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

一时间晦暗不明的南宋朝廷一扫阴霾,颇为中兴之势,史称“端平更化”。

如若赵昀能善始善终,一直这样下去,未尝不能成为一代明君。

然而,事实却是恰恰相反,晚年的赵昀开始厌倦朝政,追逐声色,大兴土木,俨然成为彻头彻尾的昏君。先是听任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乱政,后来又把朝政交给奸相贾似道,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更是让南宋的灭亡几成定局。

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三帝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昏君,但也绝非是明君,因此对南宋的贡献,他们绝对是排不上最大的。

最后剩下二帝,宋高宗赵构和宋孝宗赵昚。

前者是开创南宋基业的开国之君,后者是让南宋走向强盛的中兴之君。

对于南宋而言,两人都是有着巨大功劳的皇帝,绝对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2位皇帝。

但是,如若要从中选出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多数人会选择宋孝宗赵昚。

后世公论而言,宋孝宗赵昚确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所谓“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确,赵昚在南宋皇帝,乃至是两宋皇帝中都是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

赵昚在位期间,政治上,他吸取权相秦桧长期位居宰相,伙同朋党把控朝政的教训,大大缩短宰相的任期,并时时提防权相的出现,除此还严格防止外戚干政之事,更不允许后宫干政,从而避免朝廷陷入无休无止的党争之中。

同时,赵昚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大力打压如此前秦桧那般投降派。

军事上,赵昚整军兴武,大胆改革军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兵制,加强宋军战斗力。

由于义兵制的实质是寓兵于农,既不脱离生产,又不荒废教阅,故而在壮大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经济上,赵昚屡次下诏减轻人民负担,实施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除此,赵昚还经常督促地方官兴建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出现了“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的繁荣之景。

赵昚在位27年,南宋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步入极盛时期。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同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文化昌盛,出现天下康宁的升平之景,史称“乾淳之治”。

历朝历代,能将一个王朝带入极盛时期的皇帝无疑都是那个王朝中贡献最大的皇帝之一,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宋仁宗、明仁宗、清圣祖.......

故而,赵昚说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之一,并无异议。

然而,笔者认为如若真的要说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当属宋高宗赵构。

单凭开国之功,宋高宗赵构的功绩就绝对要比赵昚大。

在中原沦落于金兵之手时,北宋嫡系皇族除赵构外,其他嫡系,包括徽宗、钦宗二帝悉数被金兵俘虏,依常理,宋朝的统治实则已基本宣告结束,再难复国。

可是,在北宋分崩离析时,赵构这唯一在外的北宋嫡系皇族却硬生生靠着自己一个人,不但复了国,更是让宋朝在南方站稳了脚跟,得以继续延续百余年国祚。

更为重要的是,赵构所建之南宋可不是东晋、南明那样大一统王朝逃到南方建立的朝代,它可是完完全全由赵氏皇族控制的朝代,皇权从未被权臣所夺,皇权更未被权臣所限。

要知道,西晋灭亡后,西晋皇族司马睿虽然在南方建立东晋,但是由于司马睿是在琅琊王氏家族的帮助下才得以建立东晋的,所以当时的司马氏根本就不能完全掌控皇权,部分皇权早已被王氏所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王与马共天下”。

明朝都城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后,皇族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史称“弘光帝”。弘光登基后,明朝的统治虽然得以在南方继续延续,但是此时的南明却已不能控制在外那些重兵在手的武将,比如江北四镇个个都不听朝廷的,甚至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四镇之一的高杰甚至公然率兵攻打自家城池扬州,更是纵兵劫掠。

看看东晋、南明的命运,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赵构建立的南宋,我们就知道赵构的能力到底有多强悍!

南宋建立之初,屡有发生武将不听王命之事,甚至还发生过“苗刘兵变”这等逼迫赵构禅位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南宋的皇权始终牢牢掌控在赵氏皇族手中,从未旁落他人,这里面赵构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绝不容忽视。

除此,“乾淳之治”也有赵构的功劳。

要知道,赵构将皇位禅让给赵昚后,他可是当了整整25年的太上皇。

期间赵昚为岳飞平反、力主北伐,及对政治、军事、经济等实施改革时,史书虽未记载赵构有支持之举,可试想如果赵构反对,赵昚能推行这些吗?

先不说赵昚是一个极其孝顺的皇帝,赵构可是当了36年的开国之君,朝中重臣多半曾经是他的亲信,如果他不支持,赵昚别说想改革,恐怕皇帝都做不好。

因此,单单论赵构对南宋的贡献,他当之无愧才是对南宋贡献最大的皇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22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