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婚嫁风俗盘点

桂林婚嫁风俗盘点,第1张

桂林婚嫁风俗盘点

桂林山水甲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但桂林的婚嫁习俗,怕是连桂林人自己都不清楚,尤其是现在越来越简化的婚礼仪式,很多人年轻新人们都觉得传统的结婚风俗都太繁琐,但是这是传承下来的文化,年轻新人们也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桂林结婚习俗哒,今天就和接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桂林婚嫁风俗盘点吧!

一、不同民族不同的桂林结婚习俗

【侗族结婚】

【抹黑脸】侗族人一对新人结婚有一个很奇特的习俗,那就是抹黑脸。用特制的东西往脸上涂抹,不仅仅是新娘和新郎要抹黑脸,在场的各位宾客尤其是年轻的,也要相互抹黑脸。通过这一方式热闹起来,此举不仅能够活跃婚礼现场的气氛,最重要的是这个习俗在侗族人看来是驱邪的,是对新婚夫妇的真挚祝福。

【定亲茶】侗族的结婚习俗还有定亲茶,茶叶是南方人最喜欢的饮品,一般求人办事,都会送茶叶。侗族青年情投意合、互赠信物,确定恋爱关系,送过订亲茶,才正式向社会公开。男方要准备糯米粑粑、米花和酒菜,请舅爷或叔叔送至女家。酒席上,由男方亲人向言方父母介绍男青年的性格、人品等情况,女方家里人也介绍女青年的情况。此后,男女双方都要恪守诺言,不能随意悔婚。



【壮族结婚】

【夜婚】桂北部分壮族地区婚俗。也称壮族火把婚。

婚期晚上,新郎带二三十人,点着火把,边走边唱,直往女家。到女家村寨边,先与新娘女伴对歌,一般总是让男方赢,男方再派一口齿伶俐的小伙子进寨,走近女方家门,又被姑娘们拦住,用歌声盘问,对答无误,才准进门迎亲。新娘上路,由二三十位女伴陪送,一路上边走边与迎亲男青年们对歌,在歌声笑声中,簇拥新娘,到达男家拜堂成亲。新人进洞房后,男女青年继续对歌,直到天明。通过对歌,他们互相认识、了解,有的交上朋友。进而缔结夫妻良缘。

【经过“炮火”】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

这个婚俗,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



二、桂林女子出嫁要刺绣

刺绣婚俗是一个系统习俗,婚俗中的绣品是习俗思想的一种物化形态。它承载了人们祈福、求子、驱邪的善良愿望,绣品图案融进了水乡文化的许多特征,这些吉祥图案体现了鲜活的地方历史,也是表现我们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漓江边的东江街几乎“家家有绣棚,户户有绣娘”。桂林人在托媒择偶时,都要看对方姑娘的绣品,以此了解姑娘是否聪明灵巧。

这些绣品不是婚俗中是姑娘人品的折射,是传统的习俗思想的物化形态,不可或缺。在婚俗绣品中鸳鸯图案用得多,一般认为其象征了夫妻爱情的忠贞不渝。

在水乡婚礼场合最显眼的被面,因为嫁妆在结婚当日先在女家陈列,要“铺行嫁”,谓之显被,故最招人眼。丝绸绣被从八条到二十条不等。看料子底色的不同绣以不同的图案,构成不同形式的图案式样。在新床的正上方的红色帐沿上,绣制了喜鹊登梅枝的图案,两只活泼的喜鹊在梅枝上欢快鸣叫,这是“喜上眉梢,开门见喜”的隐喻。

在婚礼上,新娘穿的“踏婿鞋”“礼仪鞋”和由蝙蝠、寿桃、荸荠、梅花等纹样组成的“福寿齐眉鞋”,以祝愿新婚夫妻“福寿双全”“举案齐眉”,还有一种由玉兰、海棠、芙蓉、桂花等图案组成的“玉棠富贵”鞋,寓含着为新婚夫妇祝福的吉祥之意;婚后穿的“凤穿牡丹”和“梅兰竹菊”等图案组成的花鞋,意为富贵、纯洁和守贞的意思。



这些就是接亲网小编带来的桂林婚嫁风俗盘点啦!这些桂林的结婚习俗你知道了吗,很多的婚俗都带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小编还很想看看传统的结婚风俗场面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80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1
下一篇 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