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弦月和下弦月有什么区别

上弦月和下弦月有什么区别,第1张

上弦月和下弦月有什么区别

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区别是:出现的时间、位置和亮面的朝向不同。上弦月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下弦月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



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与太阳相距90°,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上弦月时,月亮的一半被照亮,为半圆形。弦在左,弓背在右。随着月球运动,月亮被照亮的范围越来越大,看起来不再是一个半圆形了,这时候上弦月变成了盈凸月。



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87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2
下一篇 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