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打制石器?

什么是打制石器?,第1张

什么是打制石器? 原始人类利用从石块上打下的石片或所剩下的石核加工而成一定形状的石器。有的石片具薄刃,不经加工即可使用,旧石器时代广泛使用,新石器时代初期仍大量存在。打制石器的方法主要有名词解释:①锤击法名词解释:以石锤直接在石料上进行打击的方法。打击时以石锤猛击石料的一个平面(台面)的边缘。打下的石片具有台面、打击点、半锥体、锥疤、壳纹、裂纹等人工打制石片的特征。②碰砧法名词解释:将所选石料往另一更大的石砧上摔去或碰击的方法。产生的石片多半宽大于长,且具半锥。③砸击法名词解释:也称两极打法。手持所选石料,将其一端置于石砧上,以石锤打击另一端。所产生的石片较小,台面、疤痕、壳纹等均不明显,石片受砸击的一端及受反冲力的另一端往往有稍凹入的边刃,且有因砸击而产生剥落碎屑的痕迹。④间接打法名词解释:前面三种均属直接打法;如打制石片时,石锤不直接落在石料上,而是通过木棒或骨棒等中介物的传导而打下石片的方法就是间接打击法。产生的石片大多狭长而两边平行,常称之为石叶或小长石片,这种方法多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打制石器根据其器形和功用可分为名词解释:尖状器(石器具一个锐角尖部,两侧边均经修制);刮削器(以具锐缘的小石片制成,刃缘有直、凸、凹或锯口状者,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极为常见);砍砸器(以大石片或石核制成,只在刃缘部位进行加工,又称砍斫器或砍伐器);手斧(一种石核工具,器身全部经过修理加工,大型手斧实际上也是一种砍砸器,中国不多见);雕刻器(旧石器是代晚期较常见,但中国发现不多,多以小长石片修制而成);球状器(球状,能辨认出剥落石片的疤痕,用途不详)等。打制石器的石料以燧石(火石)、玛瑙为最好,其次为石英(脉石英及水晶)、人工打制的石片石英岩、砂岩、角岩及各种硅质岩等。古代人类打制石器的技术随时代的推移,制作日益精湛。早期的手斧据统计每件至少须经50~80次打击才能制成,而晚期的石叶工具则每件至少须经200多次打击修制才能制成。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大量石片、石核均系制造石器时丢弃的不合格的半成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942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3
下一篇 2022-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