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第1张

清朝科举改革主要特点 清朝科举制的特点

科举相当于现代的高考,指的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古代,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非人化发展,科举的负面性越来越严重。想知道科举考试是什么样的?看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清代科举改革的主要特征

1.沿袭明朝八股文制度。2.科举正在衰落。3.科举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徇私舞弊严重。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受中国影响的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省考、中央省考和宫廷考试。乡试第一名是“解元”,中央乡试第一名是“省元”,宫考第一名是“状元”。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可以采用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扩大了封建国家人才引进的社会层次,大量吸收中下层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尤其是唐宋时期,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初,呈现出蓬勃的进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成熟,其热情仍占主导地位。但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非人化发展,科举考试的消极性越来越严重。宋代以后,知识界的文化创造力每况愈下,一代有才不如一代有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167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 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