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第1张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中的第4章。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这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扩展: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精选专辑:








《论语》朗读与讲解

2016年12月到今天,历时2年,终于把论语全文(455集)讲结束了。回想来路,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完成了红楼梦,又完成了论语,简直有些不可思议。记得二年前,我想把自己和小米粥一起学习论语的资料和成果录制出来,与大家共享。之所以说是学习的资料和成果,那是因为小米粥小时候,我们是用一套南怀瑾指导编排、台湾老古文化出品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繁体竖版,36本,内容涵盖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孟子、易经、诗经、左传、礼记、鉴略、笠翁对韵、菜根谭、幼学琼林、昔时贤文、唐诗经典、古文观止、朱子治家格言等等,一直到上了高中,再没更多时间,所以后面还有些内经述、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等没能学完。那些年,我们娘俩就是互帮互助的同学,一篇篇,一本本,一年年,每天雷打不动,也乐此不疲。我为了给小米粥讲解,搜集各种资料,筛选琢磨研究,其中就有《论语别裁》。所以2016年末,偶然因兴趣接触了考高分网之后,我就想,既然我能给小米粥讲,何不录制出来,与大家共享呢。当时也真是不知深浅,自己家里天南海北地讲,跟给天南海北的人讲,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远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轻松,你听到的10分钟音频,我需要一个小时乃至几个小时甚至半天一天的时间去做功课然后录制等等。所以这两年,除了应付繁忙的本职工作之外,全部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于制作节目了。刚开始每一章开头的原文全文朗读由小米粥承担,但后来她实在挤不出时间了,高中生的时间不要说以秒计算,那至少也是以分钟计算的,太精贵了,高中老师眼里这种与应试教育毫不搭边的事绝对是“不务正业”,录节目毕竟太费时间了,只好等以后有机会再补上吧,不过那可能是要三年之后了。最后再次感谢二年来一路陪伴一路鼓励一路温暖相拥的各位好朋友们,读书路上,我们继续相约前行…….







536.0万







455














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感悟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但是从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封建社会发展出来的孝道,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是否还是那么重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儿女和父母之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认知事物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沟,发生矛盾和冲突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为孝?孔老夫子毕竟生活在两千多年以前,他有关孝道的准则,在我们现代社会中还能够适用吗?我们现代人又该如何理解孝道呢?







39.5万







1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168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 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