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定律是什么

遗传定律是什么,第1张

遗传定律是什么

遗传学有三大基本定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是孟德尔、摩尔根于1856-1864年期间提出来的。

一、分离定律

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为例,可见,红花与白花杂交所产生的F1植株,全开红花。在F2群体中出现了开红花和开白花两类,比例3∶1。孟德尔曾反过来做白花为花的杂交,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F1 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父本性状和母本性状在其后代中还将是性状分离的。3∶1的比例为性状分离比。若将分离定律用基因型表示,以A代表显性性状,a代表隐性性状,则如右图,发现子二代基因型占比为AA∶Aa∶aa=1∶2∶1。

二、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又称独立分配规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因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在显性作用完全的条件下,亲本间有2对基因差异时,F2有2^2=4种表现型;4对基因差异,F2有2^4=16种表现型。设两个亲本有20对基因的判别,这些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那么F2将有2^20=1048576种不同的表现型。这个规律说明通过杂交造成基因的重组,是生物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生物学解释为:当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三、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是在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更多的动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于是继孟德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连锁互换定律成为遗传学中的第三个基本定律。

所谓连锁互换定律,就是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这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科学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202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 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