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吃什么粮食

古代人吃什么粮食,第1张

古代人吃什么粮食



古代人在不同时期主食都不同,主要总结来说,就是五谷:稷(jì)、黍(shǔ)、麦、菽(shū)、麻。

稷是小米也就是谷子。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最重要的粮食。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就是因为稷代表的谷神和社神。黍是现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做黄米。古时代被认为是比较好吃的粮食。

有人说稷和黍是一类,黍呈黄色有粘性;稷呈白色,没有粘性。

麦有小麦和大麦。据说是从公元前2000年前传入中国。各种出土文物中有不少保存下来的面点,有的是模具压制的,有的是人工捏制的。

菽就是豆类的总称。汉代以后才成为豆。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麻就是大麻子,古代也作为食物。不过不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茎秆的纤维作为主要衣料来源。

另外还有稻,就是大米。稻本是南方作物,后来才传到北方来。



除此以外,汉唐时期,国人食用的尚有一种称作“菰”的水生植物,它在秋天开黄花,结黑色籽,经碾制脱壳成白色的米,称做“雕胡米”。到了宋代,菰逐渐消退,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产量低、成熟时间不一,更是因为菰结籽前若受菌,则会长成甘甜爽脆的茭白,宋人将菰多用来培植茭白,结籽的反而常被锄去,雕胡饭渐渐成为了传说。明朝正德年间,玉米传入中国,在沿海地区种植,明清两代逐渐推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231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6
下一篇 2022-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