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瓷器是什么?

哥窑瓷器是什么?,第1张

哥窑瓷器是什么?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1] 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哥窑瓷器特点:
第一,瓷釉。哥窑瓷器上的釉属于无光釉,釉质非常厚,光泽莹润犹如酥油一般,手感细腻。颜色丰富多彩,有灰黄、灰青、米黄、粉青、月白、油灰等多种种瓷釉彩。

第二,开裂。哥窑瓷器的一个非常独特而且重要的特征就是瓷器的釉面开裂,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釉面开裂现象。釉面开裂本来是瓷器烧制的一个比较大的缺陷,但是后来人们掌握了釉面开裂的规律,认为那是一种美,并且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有意让其开裂。裂纹有的浅而黄被称为“金丝”,有的深而黑,则被称为“铁线”,哥窑瓷器的“金丝铁线”之说由此而来。哥窑瓷器鉴定:
哥窑瓷器里外披釉,均匀光亮,晶亮润泽,不只扣之瓷音清亮,并且外型挺立大方,概括亦柔软流通。归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制胜。宋朝哥窑瓷器的鉴定方法和技巧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大家喜爱,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个性,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造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怅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判定哥窑瓷主要从外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淳厚润泽,釉面开有巨细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哥窑瓷器价格:
哥窑瓷器价格高在于哥窑系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清帝乾隆曾作诗赞道:“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足见皇帝对哥窑的器重。哥窑瓷的存世量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旧藏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1992年,佳士得(香港)以1000万港元以上的价格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2006年,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以23.2万英镑成交。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哥窑瓷器鉴赏:
哥窑瓷器的陶制工艺

哥窑的烧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满釉支烧工艺,这种工艺与汝窑的满釉支烧相同,不过由于哥瓷的胎体比汝瓷厚重,所以其支钉痕也要比汝瓷的粗壮。一种是满釉垫烧工艺,这种工艺在哥瓷中比较常见。

哥瓷的装饰工艺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紫口铁足”现象,这个情况出现于青黑色胎体的哥瓷中;一种是只有铁足,没有“紫口”现象(台北故宫很多哥瓷均为这种现象);一种是口沿和脊棱边缘处用染料涂抹而出现的紫口现象。以上的三种情况的铁足呈像,都是在器物的底足处涂铁褐色护胎釉的结果,而并不是胎体的颜色。哥窑瓷器修复:
【建议一】浸泡清洗烘干需格外细致

故宫内的工作人员说,要修复“哥窑盘”需要一个周密的方案,高桂林这几天也在仔细琢磨,要修复完整,最关键的一步是“清洗”。

高桂林介绍,宋代哥窑主要特征就是釉面上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这种特质导致哥窑瓷器的韧性很差,再加上数百年的传承、氧化、侵蚀等原因,瓷器的胎体已经很酥了。“修复的第一步是清洗,哥窑瓷器洗起来尤其要下工夫,因为盘子本身就是开片的,缝隙中藏污纳垢,只有清洗干净,才能确保粘接效果。”按照高桂林的做法,通常是浸泡、清洗过后,再放入专用烤箱里烘干,让水分发挥后再粘接,需格外细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289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 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