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年是什么?

拾年是什么?,第1张

拾年是什么?

《拾年》本书以新闻式的记录,书写北京城十年来的生与死。作者以故事为浅层结构,从2005年总体规划修编、实行、陷入困顿的整个过程入手,进而深度解剖城市生命机制,探讨产权与契约等问题,其间亦记载许多人物故事: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作者在书中写道,“它虽然是十分有限的记载,仍有加以呈现的必要,因为这一切,发生在这样一个十年。”

拾年详细信息:
参考价:¥63.70
作者:王军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年8月
版次:1
页数:398
字数:260000
印刷时间:2012-8-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包装:平装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41074拾年目录:
前言
这一个十年壹
守望古都
对宣南士乡的最后拆除
寻找失踪的北京城市史
中国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决裂
守不住的天际线
保存最后的老北京贰
再绘蓝图
北京名城保护的法律政策环境
改变“单中心”发展模式
贝聿铭呼吁“向巴黎学习”拾年作者简介:
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供职于《瞭望》新闻周刊,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拾年》。

他先后策划“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2001年)、“北京城记忆数字影像展”(2003年),发起“北京建筑文化周”(2004年),参展法国波尔多“东西北南”艺术展(2004年)、“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2005年)、荷兰“当代中国”展(2006年);应邀在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全美规划大会、美国规划协会总部、康乃尔大学、华盛顿大学、布莱恩特大学发表学术演讲。2008年8月,应上海世博局之邀,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提交展陈学术方案;2009年4月,应邀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政策问题,为中央党校市长班授课。

他的著作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建筑图书奖、台湾吴大猷科普著作奖等。其中,《城记》被译为英文、日文出版。《读书》杂志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东京大学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09年召开《城记》研讨会。2011年6月,《纽约书评》以三个版面发表《城记》英文版评论,认为:“这本书与帮助人们改变城市环境思考方式的经典之作——简o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相似,并成为这个国家新兴的城市保护运动的核心著作。”拾年在线试读:
对于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来说,其古代城址的情况,早于金代之前的,因无科学的考古报告,学术界众说不一。这样的状况,与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称,是必须尽快加以改变的。近年来,在北京古城区内进行的大拆大建活动未能停止。考古工作如不能及时跟进,待众多建设项目掘地三尺之后,北京城市考古便无从谈起,北京城市史就将留下巨大空白。

地下文物保护问题获得了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高度重视。2009年2月19日,经主任扩大会议讨论,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把“重点就地下文物保护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列入2009年工作要点。在这次讨论中,我作了一个发言,认为对于拥有悠久而灿烂历史的北京来说,其城市发展史迄今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说不清楚,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我建议,北京市应该把地下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其核心任务是:以科学而系统的考古工作把失踪的城市史寻找回来。必须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地下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此取得全市上下的共识,使地下文物保护得以主动而明确的实施。何谓失踪的北京城市史众所周知,蓟为北京建城之始。拾年书评:
内容很棒的一本书,看完之后不禁深思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拥堵的根源、胡同数量的减少、北京城整体规划布局。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正确和自认为正确的决定中走向今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291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 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