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三大思维方式

哲学的三大思维方式,第1张

哲学的三大思维方式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认识路线、认识方法、认识目的等角度提供给我们三个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求实思维、辩证思维和实践思维。这三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看家本领”。

一、引言

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准确解决这些问题从主观上来讲要求我们反思自身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对头,工作方法就会出问题,工作成效就难以凸显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源,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实践论分别从认识路线、认识方法、认识目的上内在要求的求实思维、辩证思维、实践思维,为人们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套成体系的智慧与方法,是每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看家本领”。

二、在认识路线上坚持求实思维

人们能否正确地解决问题,首先取决于对这个问题所涉及的事物的认识。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的首要前提就是我们是否树立了认识事物的科学路线。一般来讲,人们看待和分析事物的出发点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主观出发;第二种是从客观出发。这是两种看待事物的基本的出发点,或者两种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核心观点是: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客观存在,往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主观意识。虽然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归根到底,客观存在决定着主观意识。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人们在认识现实事物时要坚持求实思维。

求实思维主要聚焦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能够引导我们从决策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决策环境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决策主体的客观实际出发,进而在准确把握时间、空间和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科学的决策。具体来说,求实思维主要包含如下三种思维方法。

一是力戒“感情用事”。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止是理性的个体,也是感性的个体。人们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带着个人的情感偏好和主观好恶来看待人和事物。作为主观认识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如果把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情感偏好等绝对化,缺乏理性的分析,就会停留在对事物的主观认识上,而看不到事物的真实面貌。作为认识主体,人们要正确地、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个体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情感偏好等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应该力戒“感情用事”,通过不断的比较、不断的反复、不断的总结: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是力戒“利益用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总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看待问题。人们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必然要处理一些矛盾,当矛盾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发展方向和自身利益一致的时候,人们就容易把对方或事物的优点和好处放大,对其缺点和后果可能就视而不见;当矛盾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发展方向和自身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人们就很容易把对方或事物的缺点和后果放大,对其优点和好处可能就视而不见。带着自身利益出发来看待人和事物,就很难达到对任何事物的客观认识。作为认识主体,人们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就应该尽量的把个人利益放在一边。我们应该力戒“利益用事”,以期达到认识对象的客观的认识。

三是不唯上、不唯书。陈云同志曾反复强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上级政策和书本理论往往反映和要解决的是一般性和共性的问题,都有其合理的、正确的方面,但是,这种一般性和共性,可能与某地具体时空的个性问题有出入,有差距,甚至会有矛盾。那么,当上级政策、书本理论符合地方的特殊实际时,就应该贯穿这种政策,应该坚持这种理论;当上级政策、书本理论和地方的特殊实际有某些方面不符合时,就应该立足于客观实际,去完善上级政策,去丰富书本理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368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