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现实意义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现实意义,第1张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现实意义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现实意义是:自然法则是减少过剩和供给不足。但社会规律并非如此。我们应该减少不足,把它用于盈余老子通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观察,认为一个事物在其矛盾中具有同一性。这是老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本文简明地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它总是从高能量的地方流向低能量的地方。

确切地说:“亏损大于盈余,但不足是弥补的。”

这是老子的哲学命题,指与“人道”相对`的“天道”的作用和功能。出自《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史记 》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道家学派 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 庄子 并称" 老庄 "。后被 道教 尊为始祖,称" 太上老君 "。在 唐朝 ,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368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