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推”还是“不推”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推”还是“不推”,第1张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推”还是“不推”

主旨概括题无论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省公务员考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片段阅读的核心题型,不仅从分值占比较多,而且把握文段主旨的能力更是直接关系着意图判断题、标题选择题的正确率。

每年国考中主旨类题目的数量多达10题左右,但是在做题过程中,考生遇到的一个疑惑最多的且棘手的问题就是主旨题和意图题分不清,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保持原文”什么时候选择“进一步推断”:第一是以“对文段概括最为完整的是那个选项”为代表主旨概括题侧重文段本身意思,第二是“本文意在说明”为代表的意图判断题侧重对文段本身意思进一步引申。而经过研究大量的真题,我们并无发现两种不同的题型和“推”与“不推”并无确切的联系。本文也试图从我们所见的各种文段的不同分类为出发点,并结合题目题型来说明我们“推”与“不推”的标准。

第一、对于能够直接从文中找出主旨句(直接代表作者核心观点的句子),并且主旨句为“对策句”,即在原文中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需要”“应该”“必须”等对策词引导的的文段,包括总分文段、分总文段、总分总文段,以及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那么无论提问方式是主旨题还是意图题,我们都需要对原文的主旨句(对策句),做一个“忠实”的翻译者,也就是同义替换。

第二、对于能够直接从文中找出主旨句,但主旨句不是对策句,而是表述一种社会问题的,就要有区分的对待,这时候主旨题则优选文段概括项,若选项中没有概括项,则次选引申项,而意图题则优选解决问题的引申对策项,次选概括项。这时引申也要注意通常正确答案都是对原文内容的合理、简单的引申,不会出现原文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新概念,所以这时候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主体排除法”。

第三、对于不能够直接从原文找到主旨句的文段,包括:并列关系、分分结构,我们需要先将文段进行归纳概括,概括出文段内容后再同第二步,判断是否做进一步引申。

第四、我们还会遇到脉络结构比较杂乱的文段,对于这种文段,我们在选择的需要需要注意两个原则,第一选概括最为完整的,第二选具体的、有针对性而不选空泛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399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