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知识点:逻辑填空关不住 语法事理出墙来

国考《行测》知识点:逻辑填空关不住 语法事理出墙来,第1张

国考《行测》知识点:逻辑填空关不住 语法事理出墙来

逻辑填空重在“逻辑”,一是语法逻辑,二是事理逻辑。

语法逻辑是从语法角度考虑,比如主谓宾定状补;事理逻辑是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角度考虑,对于后者,学了主旨概括题的考生应该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但是,对于前者,陌生到有时“擦肩而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语法角度完成逻辑填空题太专业了,专业了就会让非专业的人听了,有种不接地气的感觉,常常晦涩难懂;读了有种聱牙佶屈的感觉,往往云里雾里,这其实在提醒“职业性语文考试”岂是一个“读顺”就能探囊取物那么容易呢?

如果说词语“表达语素”重在表现内涵,那么“审美语素”就侧重在表现情感、限定、状态、态度等内容。例如双音节动词“痛恨”,“恨”是表达语素,“痛”是审美语素;“继往开来”中“继”与“开”是表达语素,“往”与“来”是审美语素。好了,这样一说,听了不仅似懂非懂而且一点都不好玩,可以说,枯燥无味,不食人间烟火。可是,命题人如果恰恰是从这个角度命题的话,那么,考生估计只能“望题而叹”了,作为社会化培训老师,这又应该怎么办呢?

从考生角度来看,汉字不就是汉字吗,从呀呀学语到大学毕业,谁不认识汉字,即使一遍没有读懂,读二遍,读三遍,读多了不就理解了吗,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这样做的话,这其实承认了教育的熏陶功能——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因此,公考应该有计划、有准备、有时间、有目标,而这些恰恰提示走上公考路的考生,如果说一年前的语感让人“读之无味”,那么一年后的语感就有可能让人“思之有味”,换一句话来说,备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慢慢提升的过程。

【例1】科学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命题,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无法忽视它、绕过它。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科学与艺术,或者说理性与感性的边界正在________。艺术展上艺术家们摆弄起了宇宙爆炸、量子世界,而不少科学家也乐于把科学仪器下观察到的景象捕捉下来,展示到人们面前,其精美程度丝毫不亚于艺术家的加工描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遁

B.消失

C.消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399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