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考行测备考干货之巧解逻辑

2022年国考行测备考干货之巧解逻辑,第1张

2022年国考行测备考干货之巧解逻辑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有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辑与逻搭配读轻声。

王刑警根据已经得到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嫌疑人员张三、李四、王五、许六,得到几个线索,1.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那么他就是杀人犯;2.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3.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那么他就不是杀人犯;4.即使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也有可能是杀人犯。但是这些线索并不完全正确,要抓出最终的杀人犯,需要首先从这几条结果中找出准确无误的那条线索才可以,于是部门小组在一起讨论。究竟哪一条线索才是真的?大家的思绪越来越乱。其实在我们公务员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都是具体题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出来,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该怎么快速又准确的找出来正确的那个结果是什么呢?

这样类型的题目,在公务员考试中叫做翻译推理,首先这种题目的题干会有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关联词,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如果......那么......”这样的词语,大家在语文里面应该都有见过,但是在翻译推理中,我们需要对它有另外的理解了。做这种题的话,它的做题方法:先翻译再推理。比如针对这句“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杀人犯→在现场”这个结果,接下来我们去对比选项,那么此时就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推理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我们去看上面刑警得出来的第一个结果“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根据我们翻译出来的结果,“在现场”是肯后的说法,再结合我们刚刚的推理规则,肯后得到的是不确定的结果,那么我们就不能说“他就是杀人犯”,因此这第一个结果是不正确的。用同样的方式,第2个结果“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这就是否前的说法,否前得到的也是不必然,因此也不能得出“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3“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这就是否后的说法,否后必否前,那么可以得到“他不是杀人犯”,这第3个结果符合推理规则,说明是正确的。我们再去看“许六案发时不在现场”同样也是否后的说法,得不出确定的结果。那么第三条结果就是正确的线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3991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