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文学的名词解释

教会文学的名词解释,第1张

教会文学的名词解释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简介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是由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大多取材于《圣经》的文学体裁,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和信徒苦修等,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它用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幸福诱惑欺骗被压迫、受剥削的人民,使其俯首帖耳,忍受社会的苦难,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血腥统治。

教会文学在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并将这些艺术形式和手法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是对古希腊古罗马以来艺术形式的巨大发展。

背景

中世纪是指公元476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开始至14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止的基督教文化统治时期。教会把一切文化都纳入神学的范畴,为宗教服务。这种唯我独尊的统治现实,严重束缚了文化的发展。欧洲中世纪是基督教的世纪,这一时期长达千年之久,基督教的传播对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朱光潜先生讲过: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西方文学的深广,不仅得益于古希腊的哲学,而且从基督教文化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中世纪欧洲社会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基督教最终成为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由此确立了欧洲文化的本质,并深刻地影响着欧洲文学。公元529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封闭了最后一所异端学校,欧洲文化被围上了基督教的藩篱。一千年里,基督教思想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了不同阶层人们的思想意识,赋予了欧洲统一的思想背景,并与世俗政权相结合,形成了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

欧洲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特点是: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以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支柱。(1405年基督教东西两派分裂,西派称为天主教)。教会思想统治的主要武器是《圣经》。《圣经》分《旧约》和《新约》(西方教会文学最重要的是《新约》,东方最重要的是《旧约》)。

解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05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