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所有制是什么意思

经济所有制是什么意思,第1张

经济所有制是什么意思

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权活动的行为规范。生产资料所有制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经济关系。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权活动的社会规范。

所有权是决定社会生产劳动的目的,对象,手段,方法和结果的支配力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社会生产目的的决定机制。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居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该所有制结构的性质,也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生产目的。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它所反映的是各种所有制的外部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首先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上。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所有制结构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制度上的基本特征。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个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片面追求“一大二公”,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越纯越好。

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091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