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的来历和含义

小康的来历和含义,第1张

小康的来历和含义

小康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当中。虽然我们今天是在现代的意义上使用它,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它却是源远流长。从历史渊源来说,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礼记·礼运》假托是孔子说的,其实是孔门后学所述,描绘了儒家理想的社会模式。《礼运》说,夏代以前是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其中,人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140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