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运动规律是谁发现的

行星运动规律是谁发现的,第1张

行星运动规律是谁发现的

约翰尼斯·开普勒。十七世纪初,开普勒根据前人第谷·布拉赫的观测数据,总结:出太阳系行星运行规律,并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分别涉及太阳系行星的轨道形状、运行速度以及运行周期,对行星运动的轨道规律进行了说明。

约翰尼斯·开普勒(德文:Johannes Kepler),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与占星家,1571年12月27日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现属德国)符腾堡的威尔德斯达特镇,1630年11月15日因病卒于巴伐利亚公国雷根斯堡,享年58岁。 。

开普勒就读于图宾根大学,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图宾根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到对日心学说所做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时他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142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