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主要著作

韩非的主要著作,第1张

韩非的著作有哪些(韩非子的著作)

韩非子作品(有哪些作品)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游戏,孔子的观点是,不要太没底线,要遵守游戏规则;我觉得远离作弊游戏我很舒服。

而韩非子则是游戏高手。他一头扎进去。他深刻理解中国人性的阴暗面。他知道人性是自私的。

一方面,韩非子极其利己;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韩非子,一本充满战术的书,直指人心,读来让人不寒而栗。虽然你不愿意,但你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可能就是现实世界。

简单说一下韩非子吧。他的一生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

关于韩非子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年轻时给汪涵讲过话,但没有得到重用,所以他不得不自己写书。

韩非子口吃,不善言谈,却很会写书,满口“坏东西”。他太了解权力斗争和策略了。

韩非子写完了书,有一天秦王看到了韩非子的书。他大吃一惊,说了这样一句话:

“哦!我若能见此人,与他交往,死而无憾。”

秦对韩非所做的一切都非常着迷。为了得到韩非所做的一切,他发兵攻打韩国。汪涵害怕了,把韩非做的一切都送到了秦国。

秦见过韩非子,但还不信任他。

此时的李斯是韩非子的老同学,两人都师从荀子。作为学生,李四觉得自己不如韩非。

李四就像小说里的反派。学生时代的他,不如主角。他不被师傅重视,慢慢就黑了。当他离开主人的学校时,他会杀死主角。

小说中的这种情节总是以反派的失败而告终,反派临死前会绝望的大喊“你逼我的。”

但实际上,反派赢了。

李成功说服秦王杀了他,然后李迅速处决并毒死了韩非子。

韩非子要求见秦王,李四拒绝了。据说秦王后来后悔了,但为时已晚。

然而《韩非子》这本书却流传千古。

有些像墨子,庄子,甚至论语之类的卷本都失传了,但韩非子却保存得很完美,没有任何瑕疵。现存卷数和内容与古籍记载相同。

这是什么意思?

说明这是一本从古至今都很受欢迎的书。

是儒家的幻想,是法家的现实。

先说说这本书的内容。

一个

这本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难说服别人。

有什么困难?

在看到结论之前,你可以先不看了,自己想想难度是什么。

下面是韩非子的回答。

韩非子说,困难不在于智力,不在于口才,不在于勇气。

困难在于:

如何了解对方的心理,从而用合适的话去适应他。

没错。

韩非子列举了三种人:

第一种人追求功名。面对这种人,如果你用大利益去说服他,会被视为节 *** 低下,被疏远。

第二种人兴趣好。如果你用仁义道德去说服他,会显得他没有心计,脱离实际。孔子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还有第三种人,大多数表面上名声很好,实际上利益很好。

这种人该怎么办?

你跟他讲仁义道德,他表面上接受你的意见,实际上疏远你。

如果你对他感兴趣,他表面上会疏远你,实际上会采纳你的想法。

这些都是很难在工具上检测到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上面说的是对的,其实很简单。法家说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东西。这样想是错误的。

以上只是开胃菜,后面更复杂。

人是复杂的。韩非子列举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如果你是古代的官员,试试你能活过哪一关。

让我们从易到难开始:

1.君主犯了错误是否应该按义礼指出来?你能强迫君主做他不想做的事,或者让他停止做他不想停止的事吗?

都不是,否则你会有危险。

2.如果君主阴谋得逞,想独占政绩,你能在和君主的谈话中表明你知道这样的阴谋吗?

不行,否则你会有危险。

3.君主对你很好。是不是应该更努力的去博取好感,什么都懂?

答:不能,否则成功了,君主就忘了;如果计划失败,你将处于危险之中。

4.国君表面这么做,其实心里想这么做。你应该说什么?

答:如果你在谈话中触及君主内心的秘密,你就有危险了。

5.国君策划了一件大事,你也知道国君的心,所以你出谋划策,正好迎合了国君的心。看起来漂亮吗?

答:事实上,仍然潜伏着危险。如果一个聪明人从外部迹象猜到了这件事,并告诉了它,君主一定认为是你泄露的,那么你就有危险了。

以上五个问题是韩非子列举的几种危险可能性。

同样,有几个禁忌需要注意:

不要和君主谈论其他大臣(会被视为疏远)、他爱的人(会被视为找靠山)、他讨厌的人(会被视为刺探君主的内心)、他身边的侍从(会被视为炫耀自己的地位)。

那怎么做呢?

总之,君主的过错要粉饰,君主想做的事(卑鄙的事)要劝,鼓励他赶快去做。君主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对缺点和不足提出建议,称赞君主不为是明智之举。

君主要夸自己,你就得转个弯,装作不知道。

有害的东西,来暗示他对君主不好。

总之,要遵君不违逆鳞。

一切都是这样做的形象比喻:

龙作为一种动物,被驯服后可以骑着它取乐;但是它的喉咙下面有一英尺长的薄片。如果有人碰了这个逆鳞,龙就会杀了他。君主也是有逆鳞的,如果说者不能触及君主的逆鳞,那建议的事也就差不多了。

终极目标是什么?

长此以往,君主之恩已经深厚,出谋划策者即使再有打算也不会被怀疑,即使争辩也不会受到惩罚。这时候,他们能够清晰地分析利益以成就君主的政绩,直接指出是非以纠正君主的言行,并以此相待,是一种成功的忠告。

在这里,我们必须公正地评价韩非子的上述战术。如果做到以上几点,一定是奸臣吗?

不一定。

其实历史上忠臣和奸臣说话做事几乎都是表面的。一般来说,忠诚和背信弃义是不能从他们的一言一行看出来的。忠诚和背叛的根本区别在于程度。

上面的方法只是一个工具,一把人人都会用的刀,但不管是用来杀人还是做好事,最根本的还是要看使用者自己。

韩非子对人心悲观。他说:为人正直的人,也会屈从于自己的欲望。

韩非子认为,君主和臣子的利益不同,所以不存在对君主绝对忠诚的臣子。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下面是几个反映人性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韩非子,有些读来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1.在韩国,厨师端上米饭后,发现肉汁里有肝。

韩国的君主没有责骂厨师,而是召见了厨师的助手,斥责他说:“你为什么把生肝放在我的肉汁里?”

这位助手磕头承认犯了死罪,说:“我要私下赶走掌管王膳的人。”

韩非子懂人性,说明君考虑问题,先看谁能从中获益。

2.卫国有一对夫妇在祈祷,妻子祈祷说:“让我得到一百块布和丝绸而不遭灾难。”

她老公说:“怎么这么少?”

妻子回答说:“超过这个数,就用来买妃子。”

3.齐国有个中医,陪齐王看病。他醉醺醺地走出来,靠在门廊的门上。

被罚砍了脚的守门人跪下来问:“你不想给我点剩酒吗?”医生骂了一句,“滚!受过处分的人怎么敢向长辈要酒!”

守门人匆匆走下了台阶。

医生走的时候,看门人在楼道门的檐沟下倒水,像湿尿。

第二天,齐王出来看见了,生气地说:“谁在这里撒尿?”

受罚的守门人跪下答道:“我没看见。即便如此,昨天,中国医生易就站在这里开q。”

于是,国王惩罚了伊舍,把他杀了。

(这个故事有点恐怖...)

4.汴梁东门有一个老百姓,服丧时过度悲伤,导致身体非常瘦弱。

宋国君以为自己很爱自己的亲人,于是提拔他做官。

第二年,一年内有十几个人在哀悼中因过度悲伤而死。

5.从前,想讨伐胡,故意把女儿嫁给胡的国君来讨好他。

后来,郑武公问他的大臣,“我想派军队去打仗。哪个国家能打仗?”

大夫关思齐回答说:“你可以和胡果打。”

吴一怒之下,杀之曰:“胡乃兄弟之国,你却说要攻之。怎么能说得过去?”

当胡的君主听说这件事时,他认为正在接近自己,所以他停止了对的防备。

结果,郑国攻打了胡国并占领了它。

6.宋国有一个富人,他的墙被雨水冲走了。他儿子说:“你不修好,肯定会有贼来偷。”邻居家老头也说了同样的话。晚上,很多财物被盗。富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但他对老邻居心存疑虑。

7.楚国人伍子胥逃跑了,边防军抓住了他。伍子胥说:“君主找我是因为我有美丽的珍珠。现在我没有美珠了——我要告诉楚王:你把美珠吞到肚子里去了!”边关官员立即放走了伍子胥。

8.宋国有一个富商,名叫简·。为了和别人争着买一块价值数百金的原玉,他假装失手摔碎了。他输给了买家数百枚金币。之后,商人修复了断迹,卖了千足金。

9.梁彻刚刚被任命为叶县知府,他的妹妹想去拜访他。

黄昏过后,城门紧闭,她就翻过城墙,才进城。

梁依法砍断了她的脚。

赵成侯认为梁彻不够仁慈,收回了他的官印,撤了他的职。

上面的小故事,有的很阴险毒辣,有的一句话就揭示了人性。事实上,我对妻子祈求一百块布的故事印象深刻。

韩非子认为,夫妻感情其实没那么深。夫妻之间没有骨肉之情。如果他们相爱,他们会很亲密,但如果他们不爱,他们会疏远。

男人到了50岁,性欲不会降低,但女人到了30岁,就会被疏远,被看不起。她的儿子也怀疑他的继承人地位,所以她希望君主早点死。

这是一个可怕的理论。它读得很透彻,它说的可能是真的。真爱虽然很少,但毕竟是存在的,所以虽然什么都读的很透,但有时候可能会走极端。

但韩非子说的是世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总结一下。

我觉得韩非子做的一切都有点像钱钟书,心如明镜,什么都能看透,但他自己的工作也不是没有底线。

韩非子说:臣子不会被一个轻浮诡诈的君主所用;朝臣们很容易争取到一个享有盛誉、说话算数的君主。

韩非子看不起墨子、孔子等人的言论,认为他们肤浅、好听但不实用。他也反对儒家倾向于参照古代三王,认为这些只是游戏,不能用来治国。

韩非子一针见血地说道:

小孩子在一起做游戏,把灰尘当饭吃,把泥土当肉汤吃,把木头当大块的肉吃。

但是他们晚上一定要回家吃饭,因为尘土飞扬的米饭和泥巴汤可以打,但是不能真的吃。

赞美古代的东西,美好却不真实,赞美前朝君王的仁义道德,并不能使国家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这些东西只能用来游戏,不能用来治国。

韩非子多次劝说国君,都没有得到重用。到了秦国,他说服秦王不要灭韩。他不知道这很危险吗?

知危而行,可见他还有一颗报国之心。

一个精通战术的人,却不顾危险,最终被谋杀,司马迁哀叹韩非所做的一切:

我只哀叹韩非写《说难》时无法摆脱游说的祸害。

韩非引法,实用,明辨是非,却发展到了用词苛刻,缺乏善意的极端。他们的思想都来自道德,但老子的思想是最深刻的。

这里不得不提老子。老子知道政治是危险的,所以不玩政治。这是大智慧。

韩非子明知政治危险,却仍在刀尖上跳舞,难免被杀。

当然,那个伤人的里斯也没有好下场。后来加上儿子,她就沦落为三口之家。

临死的时候,李四流着泪对儿子说,我想带着黄狗去村外打猎,可惜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古代吃人的政治就是绞肉机,何苦呢?

再能干的人,也可能没有好下场。

韩非子讲述了中国人的阴暗面,而这个阴暗面可能就是中国的真实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458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