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结构图手绘

华支睾吸虫结构图手绘,第1张

华支睾吸虫手绘图(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手绘)

患者余某,48岁,因急性右上腹疼痛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患者的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皮肤和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结合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胰腺炎(胆源性),直接办理住院手续,送内镜室急诊ERCP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然后注入造影剂,在X线下观察胰胆管的技术。

显微镜下,患者胆管腔狭窄,胆汁混浊,含有大量脓性絮状沉积物。主治医师丁术后留置鼻胆管引流胆汁。已经是下午5点了。因为患者胆汁粘稠,很可能导致插管引流不畅。下班前,消化科主任刘宏告诉住院医师王书麒:“告诉值班医生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几次,保证引流通畅。”

交班后,王书麒和白一立主动充当助手,协助值班居民李昌学为病人冲洗管道。在冲洗过程中,引流液中一个带有梭形肉状物的不明物体引起了检验科住院医师王书麒的注意。她轻轻晃动引流袋,透过灯光仔细观察这个“不明物体”。发现这个不明物体柔软、有d性、轮廓分明,与正常的胆汁沉淀物不同。(图一)。

引流液中有不明物体

白一力住院医师立即拿着引流袋,请示上级医师王静,送实验室显微镜观察。王静医生说,“这个病人症状比较严重,胰腺炎在临床上很危险。希望实验室能尽快想办法确认。”由于检查项目中没有对“胆汁引流液”进行专门的镜检,王书麒立即联系了急诊科值班医生赵浴辰。赵浴辰向上级医生王学弟汇报情况后,王学弟建议“先送标本观察,再想办法开具申请单。”王书麒医生根据生物安全要求包装好引流袋,并将其送到急救实验室。

在10x显微镜下,初步判断这个“不明物体”具有蠕虫结构,是一个活体寄生虫成虫,组织完整,只是一个活体状态。但具体的寄生虫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这种寄生虫的外表大约有10毫米长,2毫米宽。即使在最低的放大倍数下,整个寄生虫也不能进入一个视野。但在这个视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蠕虫内部的腺体结构——细长的肠管、珊瑚状的分支生殖系统等。(图二)。

成人子宫组织在10倍显微镜下。

高倍镜下,生殖腺内有大量的卵子(图3)。

100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生殖管腔内有大量虫卵。

根据虫体结构和虫卵外观特征,初步判断该寄生虫属于一种吸虫,具体是哪种吸虫有待进一步确定。王学弟老师联系了传染科值班医生张胜强。张胜强医生仔细观察成虫和虫卵的显微形态后,高度怀疑寄生虫是华支睾吸虫。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引流液收集过程,经过多次观察和讨论,最终确定寄生虫为“华支睾吸虫成虫”,患者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并出具了检查报告。忙碌了一段时间后,已经是晚上8点了。几位医生讨论了病程的书写,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华支睾吸虫的检测及今后的注意事项。同时,他们建议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做粪便寄生虫镜检,对患者的胆汁引流液按有生物危害的污染物进行消毒。

后来让病人回忆,自己大概半年前买过新鲜的三文鱼。囊肿是从十二指肠切除的。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尾蚴沿与肝液流向相反的方向迁移,经胆总管至肝胆管,也可经血管或经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通常在感染后一个月左右发育成成虫。结合病史,估计从吃生鱼片到感染发病的时间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接下来,待患者胆道炎症消退后,从胆道内取出结石,送病理科,确定感染是否为炎症原因。

回想整个过程,从患者入院做ERCP,放置导管,在引流液中发现蠕虫,到确认肝吸虫感染,但“不明物体”信息的追踪仅用了3个小时就完成了。消化内科的刘宏主任说:“临床和检验科之间的联动真的很强大!及时发现、及时诊断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提高了诊疗效率。”临床工作面临着许多复杂的事情,敏锐的洞察力和好奇心是工作中所必需的。

现在,患者已经成功进入抑酸、消炎、杀虫治疗过程。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位病人能够安全康复,顺利出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寄生虫病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提醒您:

1.不吃淡水,不吃生鱼生虾,不要心存侥幸。

2.分开使用生的和熟的案板。

3.定期到医疗机构检查,如果发现感染要尽快诊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47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