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评估增值征税

房地产评估增值征税,第1张

财政部确定:房产税即将开征,按房屋评估价征收

财政部部长肖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谈到了房地产税,明确表示未来房地产税将按照房屋评估价值征收。

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不动产和个人住房按评估价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和交易环节税收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收制度。房地产税征收原则的确立

在上述文章中,肖捷首次明确表示,将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和实施。

1.立法先行。根据税收法定原则,任何新税项必须先立法,然后才可征收。因此,“立法先行”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2.充分授权“所谓充分授权,应该是给予地方政府充分的授权,让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也持相同观点:“各地房地产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地方政府更熟悉当地房地产情况,并给予地方政府充分授权,在授权范围内选择具体征收时间、适用税率、征收对象,从而有利于房地产税的平稳落地。”肖捷表示,在中央统一立法和征税权的前提下,根据税种的特点,通过立法授权,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地方税收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省级。3.分步推进“分步推进的原则就是征收房地产税,可能采取先城市后城镇、先市民后农民、先企业后个人的策略分步实施。”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焦瑞金认为。房屋的评估价值如何确定?这篇小洁文章提到,对工商不动产和个人住房,要按照评估价值征收房地产税。这是第一次按照评估值征税达成了行业共识。业内专家认为,房屋的评估价值应该是房屋的市场价值,而不是房屋的原值(即购买时的价格)。但由于近几年房价上涨过快,最终的评估价值应该是要打折扣的。

目前对工商不动产征收的房产税是按不动产原值扣除10%至30%计算缴纳,具体标准由各地自行确定。

在开征房地产税的同时,降低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负关于肖捷提出的适当降低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负的建议,冯认为,随着后端住宅房屋保有环节的征税,前端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负将相应降低,保证总体税负稳定,有利于房地产税的开征。朱说,减轻建设和交易环节税收负担,主要涉及土地增值税制度改革和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如何降低可能需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房地产税能抑制房价上涨吗?答案是:是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税的征收可以起到三个作用。首先是增加相应的财政收入,可以成为房地产领域的重要税种,进而更好地支持公共财政,甚至更好地进行资金的二次分配,从而促进住房保障的发展。二是积极调解收入水平,特别是干预持有多套住房的行为。换句话说,可以有效引导购买预期。第三,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税收的背后,势必会控制各种需求,让一些热点城市的热点项目炒作减少,房价上涨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少。

如果房地产税来了,谁最怕?1。在中心城市囤积大量房屋的人的伤害指数★★★★ 从目前的舆论来看,在中心城市实行“累进惩罚性”房产税是极有可能的。对于一个拥有100套房子的人来说,即使第一套免税,税率从第五套开始累进,他的压力也会很大。到时候会出现集中抛售,对中心城市的短期房价会有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囤积大量房屋的人的财富会大幅缩水。2。受伤指数★★★★ 如果不是顶级的旅游区,不是地段好、设施齐全的房子,旅游地产就只能等着免房产税了。如果不能豁免,其持有成本会大大增加,利用率不高,这样的房子就会成为鸡肋。3。盲目在三四线城市郊区、新区买房的人伤害指数★★★★ 大部分三四线城市人口增长乏力,很多高铁站周边建设的“新高铁城”非常荒凉。如果在这些区域盲目买房,未来的房地产税会很惨。4。有杠杆买一套房以上的白领伤害指数★★★★ 如果开征房地产税,房价将进入平稳期,套现困难。这些人“死抱着现金流压力”的期限会更长,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痛苦。

5。在三四线城市囤积大量房子的人伤害指数★★★★★★★ 相对来说,这样的人更惨。三四线城市即使不实行累进惩罚性的房地产税,他们拥有房产的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但由于中西部大部分三四线城市人口增长乏力,很多家庭拥有多套房,很难通过出租来转嫁房地产税,卖房时很可能无人问津。

6。拥有多套房,负债率非常高的炒房团伤害指数★★★★★★ 如果这个消息出来,房地产税足以给这类人很大的压力。因为消息公布后,会加剧市场的僵局。目前来看,依然拿着大量房子,背负着巨额债务的炒房者,日子会很难过。他们只能选择切仓,否则房子可能会被断供,银行会申请查封拍卖,然后现金价格会更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49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