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只是软禁他)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只是软禁他),第1张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只是软禁他)

今天科普小知识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的知识,包括也会对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只是软禁他进行简单的介绍,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让我们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将介石为何不杀张学良

2、发动西安事变被记上一笔的张学良,为何还能安享晚年?

3、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杀死张学良

4、张学良为什么能不死?为什么杨虎城死了???

5、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为啥没被处死、之后去了哪里

6、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什么没被蒋介石杀掉?

将介石为何不杀张学良

-张学良初见宋美龄,惊为天人,极为倾倒,一度想追求

-只有在性情耿直、豪爽的张学良面前,宋美龄才会显示她真挚、细腻的女性情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宋美龄警告蒋介石:如果你对那个小家伙(即张学良)有不利的地方,我就把你的事全都公布出去

“认识你,汉卿真是三生有幸”

1925年6月14日,黄浦江上暴雨如注。

这一天,东北军陆军中将兼东路军总司令张学良,率3个加强旅,沿津浦路经南京首次抵达上海,奉命调停因“五卅惨案”而激起的中外冲突。

是夜,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3层小楼里贵客如云,迎接张学良的鸡尾酒会正在举行。灯红酒绿中,张学良忽然发现一位身穿粉红色紧身旗袍的青年丽女。尽管前来赴会的女性多为秀丽美艳之人,可这位女子高雅的气质,还是让张学良眼前一亮。

“ 她是谁呢?好像在哪见过。”反复思索后,张学良突然想起来了。当天上午,当他率领的东北军在上海北火车站刚一露面,就被上海各界人士隆重欢迎的场面惊呆了。欢迎的人群里,有一位秀发乌黑身着红色旗袍的青年女子,拼命地冲着他鼓掌,她那热烈的眼波里,含着发自内心的感佩,让张学良见了,心中微微一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对,就是她。”张学良没想到,白天在各界人士集会中出现的那位俊逸姑娘,竟又来到了戒备森严的美国领事馆的宴会厅。他知道,今夜的鸡尾酒会与白天集会迥然不同,能够来这里出席鸡尾酒会的女宾客,不是上海高官将领的内眷,就是外国使节的太太、小姐,而那位气度高雅的姑娘,她究竟是何许人?

“汉卿将军,莫非您真不认识宋小姐吗?”发现张学良的目光不离那位姑娘,坐在身边的胡汉民主动介绍说:“她可是沪上无人不知的宋家三小姐。不但生得标致,她还是留学美国的文学学士呢。”

“哦,宋小姐?”张学良说,“她是谁的太太?”

胡汉民笑道:“谁的太太也不是,人家现在还待字闺中呢。对了,我倒忘了,你一定认识她姐姐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吧?她可是中山先生的妻妹噢!”

“真的呀!”张学良感叹道。

张学良崇敬孙中山。在孙中山北上经天津赴北京之前,他就在天津与孙中山有过几次接触,也见过孙夫人。他没想到现在在上海,竟然见到了宋庆龄的妹妹。张学良连忙起身,举着斟满红酒的高脚杯,由胡汉民陪着,来到隔桌宋美龄身边,爽然道:“原来是中山先生的妻妹。中山先生在天津的时候,我经常前去问安,我的内人于凤至和孙夫人也早就是朋友。今天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孙夫人的妹妹,汉卿真是三生有幸。如果宋小姐不嫌弃的话,请与我张汉卿满饮三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多谢少帅盛情。”宋美龄举止优雅地站起来。

张学良当时是江南塞北无人不知的东北军要人。上海“五卅惨案”发生的次日,张学良在天津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致上海五卅爱国学生电》。

“ 报载上海学生因援助失业工人,遭到英国巡捕的开q射击,死伤多名。展读之余,曷胜悲悼。痛我莘莘学子,竟被摧残。莽莽神州,天道何在?积弱之国,现象如斯。凡我国人,宜知奋勉。兹本人类爱群之心,谨以廉俸所入,捐助两千元。即日由中国银行汇上,慰藉死伤。宵烛寒光,力难远济,聊以尽心而已。”读了这篇电文,宋美龄从心里对张学良好感。

此刻,张学良不顾中将之尊,主动前来敬酒,宋美龄心里一热,她那白皙漂亮的面庞上,竟然泛起淡淡的红晕。但她毕竟出身名门望族,随即落落大方地回敬说“不过,与少帅对杯豪饮,实不敢当。连喝三杯更是不敢,如蒙少帅允许,美龄索性就陪您喝了这杯酒,以尽敬意,如何?”

张学良发现站在面前的宋美龄不但天姿国色,而且仪态万方,处处显示出聪慧女性的迷人风采。想起在天津会晤宋庆龄时的情景,张学良说:“在天津时,听孙夫人曾经说起,美龄小姐早年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萨米特就读,后来又和孙夫人一起去乔治亚州的威士理学院读过大学。听说,美龄小姐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学业优秀,也是被破例录取的少年大学生,可是当真?”

“谢谢少帅夸奖。”宋美龄在张学良和中外官员们的注视下,并没有飘然自傲,而是慢条斯理地和张学良碰了杯,然后嫣然一笑:“只是我在乔治亚州读书的时间不长,后来就转到麻省卫尔斯莱女子学院读书了。当时因为我非常喜欢英国文学,所以就放弃了对理科的学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看张学良对宋美龄心存好感,胡汉民在旁继续介绍说:“汉卿,据说宋小姐的学问曾让美国多所学校看好,还接连获得五个荣誉学位呢!”

张学良又为宋美龄敬杯酒,由衷赞许地说:“宋小姐,结识你真是三生有幸,看起来我这次奉命到沪,不虚此行啊!”

宋美龄本来无意在众人场合饮酒,但见张学良对她如此倾心,就又陪他饮了一盏,两杯酒下肚,她那娇媚的面庞更显得状若桃花了。

事隔半个多世纪后,张学良在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时,曾经多次谈到他当年初到上海和宋美龄的结识:“第一次进上海的时候,和当时还是小姑独处的宋美龄见面,惊为天人,极为倾倒,一度想追求……当时她还没结婚,我立刻为她的气质所倾倒,真是美如天仙。还和她约会了几次。如果当时没有太太(指于凤至),说不定还要猛追她呢……大约就在这时候,我不知道蒋先生也在追她,而且追得很凶。

“夫人是我的保护神”

“夫人是我的保护神。”西安事变发生后,原本与蒋介石结拜为兄弟的张学良,转眼成了蒋介石眼中绝对不能饶恕的罪人。张学良始终认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有宋美龄的“保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张学良曾说:“西安事变后我没死,关键是蒋夫人帮我。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了解,她说西安事变,他(张学良)不要金钱,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他要的是牺牲。蒋先生原本是要q毙我的,这个情形,我原先也不知道,但我后来看到一份文件,是美国的驻华公使JOHNSON写的,他写道:宋(指宋美龄)对蒋先生说,‘如果你对那个小家伙(即张学良)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离开台湾,还要把你的事情全都公布出去’。”

在张学良的眼里,宋美龄是“绝顶聪明”且“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的优秀女性,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语言。张学良在此后撰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里曾明确说:“如果夫人事变之前就在西安,也许不一定会发生西安兵变。”这是为什么?学界认为,出身的相似、年龄的相似、通英文、受过西方教育的相似,使宋美龄与张学良之间,肯定有比蒋介石多得多的共同语言。

宋美龄认为,蒋介石是能够算英雄的,但他的心胸狭隘、喜好猜忌与张学良敢做敢为的豪气和率真相比,张学良应该属于更高境界的英雄。

因此,后来有人猜度:张学良对宋美龄公开的高度赞赏以及宋美龄对张学良超乎寻常的关心爱护,在性情相投之外,是否带有一种精神上的相恋。

“宋美龄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张学良逝世后,留存信件有四大箱约500多封,这些信函包括他与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蒋经国、陈诚、杨虎城、戴笠、端纳及其他人的往来信札。值得注意的是,500多封信函中,张学良与宋美龄的私人通信最多,总数约在百封以上。查阅、品味这些信件,可以清楚看出两人之间的诚挚感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信函中,宋美龄一直称呼张学良为“汉卿”,张学良则始终称宋美龄为“夫人”,并且自称“良”。张、宋的书信交往,宋美龄的去信多以英文写就。

从两人往来书信中,可看出宋美龄非常关照软禁中的张学良,尤其体现在生活上,常送日用品、礼物给张学良。有一次,宋美龄念及张学良眼睛不好,特送他一盏从美国带回的台灯。

习惯用英文通信的宋美龄,每逢张学良身体不适时,还能细心、周到地以中文去函,而她其实并不擅长中文书写,只是为了病中的张学良不至阅读英文时劳神,才自己费心用中文书写。这种体贴还体现在宋美龄得到友人赠送的新鲜巧克力时,必定转赠一份给张。

非比寻常的柏拉图式情感原本信佛的张学良,在漫长的幽禁岁月中,经宋美龄的劝导,终于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宋美龄希望信仰基督能够帮助张远离政治,并以此排遣心中的愤懑不平。

张获得自由后曾有一句感慨:“宋美龄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这句话,对形容宋美龄与张学良之间的关系,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一个权力欲望强烈、以善于作秀的政治女性出现的宋美龄,唯有在与张学良这位性情耿直、豪爽的东北硬汉的交往中,才显示出她真挚、细腻的女性情感。这种非比寻常的柏拉图式情感,出现在两位身份特殊、命运特殊的中国名人之间,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又至诚至信,顺理成章。

2001年10月,张学良在夏威夷檀香山病逝。消息传到美国,与“少帅”交往70多年的宋美龄悲痛不已。已行动不便的她,随即交代辜振甫和其夫人严倬云代表她,赴夏威夷参加张学良的追思礼拜与公祭。追悼会上,辜夫人将一束署有“蒋宋美龄”的十字架鲜花,置于“少帅”灵前。

发动西安事变被记上一笔的张学良,为何还能安享晚年?

也谈不上算安享晚年吧。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就被蒋介石软禁了,一直到张学良的晚年才算获得了自由,移民美国。没有死的最大原因大概还是张学良的影响太大,并且当初对于蒋介石的民国统一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杀死张学良

作为当时身居高位的张学良不仅是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更是全国的陆海空副统帅兼任西北剿总司令,手拥重权且手下兵精,张学良手中掌控的20多万东北军以及杨虎城将军手中掌控的西北军,再加上盘踞陕北的红军,已经形成同盟,势力相当大,且都愿意听从张学良的号召和指挥,杀害张学良,无疑将整个东北军以及杨虎城的西北军,完全推向共产党的一面,并且在逼蒋抗日的主张之下,蒋介石出于无赖必然已经统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了,如果贸然杀害张学良将军这位抗日的急先锋,那么破坏抗战的罪名必然强加在他将某人身上。这无疑给那些打着抗日的旗号反蒋的军阀以口实。再加上张学良东北易帜以及中原大战的时候力挺蒋介石,使得蒋介石大或成功,而且张蒋二人系换帖兄弟,也就是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那种,既然是但求同死,那么蒋介石就没有杀张学良的理由,如果杀害张学良,就是公开向世人表示我蒋介石可以出尔反尔,我蒋介石为达利益可以不顾手足之情,更何况这个人还是屡立功勋的爱将、爱弟,如果这样的人都杀,那么蒋介石虽然泄了一时心头之恨,但是其政治道德就会完全丧失,以后谁还会给他卖命,所以张学良将军绝不能杀

张学良为什么能不死?为什么杨虎城死了???

虽然张学良和杨虎城同时参与西安事变,但两人后来的结局却大不相同,蒋介石没杀张学良,杨虎城却被暗害而死,想来应该是蒋介石下的手,有人说这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只是辅助作用,张学良才是首功,那么为什么死的却是杨虎城呢?

要知道,杨虎城也是个身经百战的国民将军,作为刀客出身,他曾经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等战绩,所以在西安事变中,想来他也不会畏首畏尾,以张学良为先锋,自己打个接应那么简单吧。

后来也有人说,西安事变是,杨虎城是打算直接杀掉蒋介石的,因为他的q口已经顶到蒋介石的光头上了,只是张学良从中阻拦,最终杨虎城没下手,这才是蒋介石杀杨虎城而不杀张学良的原因?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曾跟蒋介石作过一次深刻的谈话,后来蒋介石让他到国外去考场,于是他去,不料他刚出国不久,“七七事变”发生了,杨虎城多次向蒋介石申请,希望回国抗日,最终他经过重重阻隔,还是回来了。

但杨虎城一回到南昌,就被囚禁起来了,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囚犯,后来被转移到多个地方,待过长沙、贵州、重庆等地,这时杨虎城跟张学良是一样的,都被辗转关押许多地方,直到1949年,一切发展了变化。

蒋介石打算去台湾了,张学良之前已经被送去,而杨虎城还在重庆,最后毛人凤暗杀了杨虎城将军,包括他的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还有他们的孩子,一家总共巴人都没逃过。

杨虎城将军是令人佩服的,他一生光明磊落,怀着抗日救国之心回国,只是希望在抗日战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他一直在国外,不顾念民族危机和国家存亡,他不回来就不会有事。杨虎城虽然跟张学良一同发动事变,但两人的处境完全不一样的。

虽明知前路艰险,毅然果断前行,想杨虎城将军这样视死如归的人,我们通常称之为英雄!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为啥没被处死、之后去了哪里

蒋介石其实是想杀了张学良的,但是在宋美龄和宋子文的不断劝说下,共产党的努力下,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和张学良也是结为了异姓兄弟的.但是蒋介石也没有放过张学良,把他一直软禁了54年. 蒋介石不杀张学良之谜 张学良与杨虎城同是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杀害了,而同被蒋介石恨之入骨的张学良将军却幸存下来,并同往台湾,这是什么原因? 据张学良智囊团的亲信、原东北大学秘书长王卓然先生和张的随从秘书等人回忆:“九·一八”前后,张学良先后收到蒋介石及军委发来的“不抵抗”的电令及函件达几十份之多。随后张学良赴欧洲考察时,将这些函电秘密存在伦敦的汇丰银行,这是蒋介石始料不及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陪蒋介石抵达南京,一些与张宿怨颇深的国民党党政委员,均力主将他处以极刑。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得悉,即致电蒋介石及西安谈判的保证人宋子文,声称张学良如遭不测,她将公布“不抵抗之真相”。翌晨,蒋夫人急忙发来复电,表示委员长履行诺言,保证汉卿(张学良字汉卿)安全云云。张学良一直未遭暗害,不能不说与伦敦密存的函电有关。如果这些密函在国外公开,甚至制版在报上披露,蒋介石的卖国不抵抗嘴脸就会暴露无遗。于是蒋张二人彼此心照不宣,你不下毒手,我就不撕破你的脸皮。 张学良抗日与蒋介石反目 1928年底东北军“易帜”后,该军编为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政府军系统,拥有兵力约三十万。其统帅张学良为国民政府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又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蒋介石逼张学良辞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不抵抗”、“力避冲突”,张学良则幻想“依靠中央”和通过国际干涉来解决日军入侵问题。东北军拱手让出富饶的家乡,忍痛退入山海关内,在历史上写下耻辱的一页。1933年初形势急转直下,日军长驱直入,山海关失守,热河守军溃败。3月,在全国人民愤怒的谴责声中,蒋介石将失地罪责完全转嫁于张学良,逼张引咎辞职,下野出国。东北军按照张学良临行嘱托,集结在华北一带,筹谋还乡大计。 回国后谋求新出路 1934年1月张学良返国,3月就任鄂豫皖“剿总”副司令,部分东北军南下“剿共”。1935年秋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共”,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久而久之官兵厌倦内战,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张学良也感到再继续下去将使全军覆灭,永无回乡之望,开始探求新出路。12月,张学良赴南京开会,秘密转上海会见杜重远、李杜等爱国人士。杜、李直率地向张学良进言:停止内战,联合一切爱国力量抗日是东北军最好的出路。后来,李杜辗转介绍中共秘密党员刘鼎赴张学良处工作。 规劝蒋介石抗日 1935年4月9日延安会谈后,张学良全力以赴进行抗日准备,不仅与红军停战,还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驻防陕甘)友好相处。6月,张学良命人创办《西京民报》,向官兵和民众宣传抗日。同月15日,张、杨联合在王曲镇开办“长安军官训练团”,向中高级军官灌输抗日思想。22日张在该团发表题为《中国出路唯有抗日》的讲话,指出“抗日是东北军最大使命”,以“把全(民)族所有力量拉到抗日阵线上去长期抗战”为己任,号召全军将士“宁肯斗争致死,决不束手待毙!”张学良的抗日决心与信心,对全军提高思想、统一认识起了很大作用。在此期间,张学良还陆续派代表分赴晋、绥、冀、两广、新疆等地,联络各地方实力派,酝酿联合抗日;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向蒋介石劝谏,要求他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 与蒋介石彻底反目 抗日救国事业把东北军、十七路军和各阶层民众紧紧联结在一起,在爱国热情激励下,将士们决心为抗日而献身。同年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恳切地请缨援绥。蒋严词拒绝,同时下令加紧镇压救亡运动,又策划调集其嫡系部队约三十个师进入陕甘,图谋全歼红军并迫张、杨就范。12月4日蒋介石坐镇西安威逼张、杨“剿共”,否则即将两军赶出陕甘。蒋的倒行逆施,使张、杨忍无可忍,终于激起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并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张学良、杨虎城及东北军、十七路军广大官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张学良被蒋软禁,东北军被缩编并调往豫、皖、苏各地。(1985.10.28《人民日报》) 面对学生请愿张学良哭了 在北平学生“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西安各界抗日救国运动蓬勃展开。到12月初,党组织分析了西北的新形势,决定在“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时候,通过“西北抗日救国会”和“东北民众救亡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 12月9日清晨,当游行队伍集合时,特务军警悍然开q打伤一名小学生,顿时群情激愤,决定到临潼华清池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闻讯,急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打电话给张学良,强令制止学生“胡闹”,并连声说“格杀勿论!格杀勿论!”张学良接电话后,亲自驾车追到灞桥,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他说,再向前走就有危险。站在前列的东北大学学生高呼:“我们愿为祖国而死!”全场痛哭,并高呼口号:“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誓雪国耻!”“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张学良也哭了,他激动地高声向群众说:“我不是愿意当亡国奴的人。在一个星期之内,一定用事实来答复你们!如果失信,请你们把我处死!” 3天后,西安事变爆发了,西安事变爆发的当天晚上,在西安的西北学生救国联合会、西北民族解放先锋队以及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等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议拥护张、杨的革命行动。14日,西安各界集会,列举了蒋介石的十大罪状,义愤的群众强烈要求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公审。12月16日,西安各界召开了市民大会,张学良、杨虎城到会,作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什么没被蒋介石杀掉?

张在蒋公危难时出手帮过蒋,另个主角杨虎城49年被杀,他被杀最致命的事不是西安事变,而是西安事变后蒋公派他去苏联散心,他去苏联当着斯大林的面说还要搞一次西安事变,还说什么这次绝不手软,当时国民党和苏联还没有交恶,斯大林向老蒋告密了,所以老蒋就恨他入骨了,到49年再杀他算便宜他了。

关于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和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只是软禁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60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