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与功效(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与功效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与功效(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与功效说明书),第1张

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与功效(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与功效说明书)

本文就让科普网给大家讲讲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功能和功效,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功能和功效说明对应的知识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别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简介:

1.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醋氨酚)的作用是什么?

2.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功效是什么?

3.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

4.对乙酰氨基酚片有什么作用?

5.对乙酰氨基酚片是什么药?

扑热息痛(醋氨酚、对乙酰氨基酚)有什么作用?

扑热息痛是一种止痛解热镇痛药。有解热镇痛作用,但不如水杨酸。是一种安全的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刺激性小,但几乎没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口服吸收快,作用持久。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神经痛等。

本品不适用于猫,使用后易引起紫绀、贫血、黄疸等严重毒性反应。

扑热息痛制剂包括扑热息痛片,又称对乙酰氨基酚片。主要用于发热和疼痛性疾病。口服牛马10-20克,羊1-4克,猪1-2克,狗0.1-1克。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功效是什么?对乙酰氨基酚片是解热镇痛的非处方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还可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痛、神经痛和痛经。

对乙酰氨基酚片是止痛退烧药和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和出汗,从而达到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起到镇痛作用。它是一种外周镇痛药,比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也可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头痛、肌痛、牙痛和神经痛。

以上是对乙酰氨基酚片功效的介绍。买对乙酰氨基酚片,推荐海王星辰健康药房网。海王星辰健康药房网致力于为广大朋友提供价格优惠、质量有保证的优质药品和商品。闪电发货,随货寄机发票,给你最放心的保证。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

别名:扑热息痛、百福宁、泰诺、比利通。

分类:西医内科;家庭医药箱解热镇痛药;医学

用途:解热,镇痛,对胃肠道无刺激。用于发热、关节痛、神经痛等。

用法用量:片剂:每片0.5g。口服:成人每次0.25 ~ 0.5g,每日3 ~ 4次,但总量不超过2g,疗程不超过10天;儿童每公斤体重0.01 ~ 0.015g,必要时每4 ~ 6小时一次。这种药属于非处方药,剂型很多。有咀嚼片、缓释片、泡腾片、分散片、胶囊、口服液、滴剂、糖浆剂、颗粒剂、栓剂等。

不良反应:可引起发绀,长期服用可引起肾损伤,过量服用可引起肝损伤。

注意事项:3岁以下儿童慎用本品。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也可以使用本产品。目前这种药的商品名很多,比如必利通、泰诺、百福宁等。使用时注意每片的含量。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是什么?对乙酰氨基酚昵称为扑热息痛,分子式为C8H9NO2,通常为白色结晶粉末。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癌性疼痛及术后镇痛。对乙酰氨基酚片是通过将对硝基酚钠还原成对氨基酚,然后酰化制备的。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镇痛作用较弱。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痛经等。对乙酰氨基酚片只能缓解症状,抗炎作用不大,不能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红、肿、运动障碍,所以不能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的关节炎。但是,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和其他出血性疾病(包括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例),以及消化性溃疡和胃炎。使用本品时,必要时应使用其他疗法来缓解疼痛或发烧的原因。对乙酰氨基酚片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具有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起到镇痛作用。它是一种外周镇痛药,比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看完以上,大家应该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作用有所了解了。

对乙酰氨基酚片是什么药你好:

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文也叫扑热息痛。

药理学:

药效学

本品的镇痛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包括前列腺素合酶)的合成,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所致。后者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合成有关。)可以使痛觉感受器变得敏感。解热作用可能是通过下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下部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药物动力学

口服后从胃肠道迅速完全吸收(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减少吸收),吸收后均匀分布于体液中,约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少量(血药浓度< 60μ g/ml)使用时,与蛋白质的结合率不明显,而大量或毒性量使用时,结合率较高,达43%。本品90 ~ 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一般β的半衰期为1 ~ 4小时(平均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保持不变,但部分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能延长,儿童可能缩短。口服后0.5 ~ 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剂量在650mg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 ~ 20 μ g/ml,作用持续时间为3 ~ 4小时。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650 mg,1 ~ 2小时后乳汁中浓度为10 ~ 15 μ g/ml。β的半衰期为1.35 ~ 3.5小时。本品主要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出,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液排出。

适应症:

本品为止痛解热镇痛药。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镇痛作用较弱。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痛经等。本品只能缓解症状,抗炎作用不大,不能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红、肿、运动障碍,所以不能用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的关节炎。但是,本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合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和其他出血性疾病(包括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例),以及消化性溃疡和胃炎。使用本品时,必要时应使用其他疗法来缓解疼痛或发烧的原因。

用法用量:

1.成人通常口服。0.3—0.6g一次,每4小时一次,或一日4次;每日剂量不超过2g,疗程一般退热不超过3天,镇痛不超过10天。

2.孩子经常口服。按每天体重10-15mg/kg或体表面积1.5g//m2分次服用,每4-6小时一次;12岁以下儿童每24小时服用次数不得超过5次,疗程不得超过5天。

【制剂及规格】对乙酰氨基酚片(1) 0.38 (2) 0.5g。

每次口服0.25-0.5g,每日3-4次。一天最大剂量2g,疗程不要超过10天。儿童:2-3岁160mg,4-5岁240mg,6-8岁320mg,9-10岁400mg,11岁480mg,每4小时服用一次。

小心使用:

(1)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一般不会对本品产生过敏反应。但据报道,少数(< 5%)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服用本品后可能出现轻度支气管痉挛。

(2)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应考虑孕妇使用本品后对胎儿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3)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后虽可在乳汁中达到一定浓度,但在哺乳婴儿的尿液中尚未发现或其代谢产物排出。

(4)以下情况慎用;①在酒精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的情况下,有增加肝毒性的风险;②肾功能不全,虽然偶尔可以用,但长期大量使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和新生儿使用。肝脏疾病的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心、肾或肺部疾病严重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该药的使用。

管理说明:

用药前应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定期复查(包括血象、肝肾功能等。)应该对长期大剂量使用者进行。

()在大量用药或长期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造血功能和肝功能。

肾病综合征长期使用,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

不良反应:

(1)一般剂量较少引起不良反应,对胃肠道刺激较小,不会引起胃肠道出血。少数情况下,粒细胞缺乏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肝炎、血小板减少等。可能发生。

(2)长期大量用药,尤其是肾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引起肾绞痛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和尿毒症)。

(3)过量(包括中毒性)服用时,出现恶心、呕吐、胃痛或胃痉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能迅速出现并持续24小时。2-4天内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可在第3-5天达到高峰,第4-6天可出现明显肝衰竭,表现为肝性脑病(精神障碍、躁动、嗜睡)、惊厥、呼吸抑制、昏迷、凝血障碍、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血糖、酸中毒、心律失常、循环衰竭、肾小管坏死等脑水肿症状。有报道称,一次服用8-15g导致肝脏严重坏死,数日内死亡。

白细胞减少,皮疹,精神病反应。严重过量会导致肝肾损伤和死亡。长期使用有肾病综合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虚脱是严重用药过量引起肝中毒的表现。

【呼吸系统】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可加重支气管痉挛。所以在同时使用此药和复方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这一点。严重中毒会抑制呼吸中枢。

【神经系统】用药过量引起肝坏死时,可出现精神障碍、兴奋和注意力障碍,但通常无意识丧失。

【消化系统】过量可引起急性肝损伤,偶尔伴有肾小管坏死,胰腺炎更少见。据报道,3例患者每日服用5 ~ 8g,持续数周,血清肝细胞酶一过性升高,组织学证实为中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者对这种药物异常敏感。

【泌尿系统】长期使用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肾病,包括乳头坏死肾功能衰竭。

【造血系统】对乙酰氨基酚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

【皮肤】荨麻疹,偶见皮炎伴瘙痒,可出现固定性药疹。

互动:

(1)长期饮酒或使用其他肝酶诱导剂,特别是巴比妥类药物或其他解痉药物的患者,长期或过量服用本品有较大的肝毒性风险。

(2)抗凝剂:本品大量或长期使用时,可减少肝脏内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强抗凝作用,故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3)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其他水杨酸盐制剂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每年累计剂量1000g,应用3年以上)可明显增加肾毒性(包括肾乳头坏死、肾和膀胱癌等)的风险。).

(4)与抗病毒药物齐多夫定合用时,两药可降低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作用和清除率,从而增加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二氟尼柳增加了血液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口服避孕药可加速其在肾脏中的排泄,但降低其效果。能诱发肝酶的药物使其中毒更严重。它可以与香豆素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延长凝血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功能和功效介绍及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功能和功效说明到此结束。不知道你有没有找到你需要的资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并关注这个网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500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3
下一篇 2022-1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