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姓的历史名人

涂姓的历史名人,第1张

望隆三妙;学邃六爻:上联典指明朝涂瑞,字邦祥,广东番禺人。弘治年间,在朝曾赢得“翰林三妙”之誉。所谓三妙,乃才学、书法及仪表也。下联典引《中国人名大辞典》:“涂溍生,宋宜黄人,字自昭,邃于易学(精通《易经》六爻算卦之学)。三上春官不弟。授山长。有《四书断疑》、《易义矜式》行世。”
十州世弟;五桂家风:上联典指北宋·涂僓生九子皆任知州,女婿妙宝任抚州饶知州,世传“十州弟”。北宋·涂济生五子俱登进士,时曰“五桂堂”。
涂山启源;滁水流芳:全联典指涂氏的得姓源流。
爵封侯伯;学著易诗:福建省长汀县涂氏宗祠大门联。
乡贤世弟;御史家声:福建省长汀县涂氏宗祠联。
善承先志;裕启后昆: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善裕居”联。善裕居始建于1956年,乃涂善文公出洋在印尼发财后寄钱回来所建。“善”即为纪念涂善文。 翰林三妙品;奕叶四奇才:上联典指明朝番禺人涂瑞,字邦祥,少年时聪颖出众,仪表非凡,很早就以文学出名,尤其擅长书法。成化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弘治年间升修撰。当时人称“翰林三妙(才学、书法、仪表)”。下联说明朝丰城人涂谦,字恒谦,正统年间进士,景泰年间官山东按察司副使。与他弟弟涂观,两个儿子涂异、涂旦并有才名。奕叶,即奕世,一代接一代。
家声宏五桂;祖德衍千传: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帽峰朝祖庙;银岭映宗祠: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石麓家声远;涂山世泽长:福建省长汀县涂氏宗祠联。 得道而居石室;贮钱以赏廉人:全联典指唐朝涂定辞,有道术,居石室,贮钱五十万,以赏廉者,卒不得一人。可见当时为官者之腐败,致定辞公不愿为官而宁居石室学道。
邦祥翰林三妙;俊生文学独魁:全联典指明朝涂俊生,敦行义而耽文学,与当时文学名人交往甚多,而以俊生文学称魁。 椒洒初浮千顷绿;梅岗时占一枝春: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祖德源流吴西是;宗功衍派在南昌: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文封石麓公侯府;武赐新吴将相家:福建省长汀县涂坊镇涂氏大祠堂联。“石麓”,地方名,即今江西宜黄。“新吴”,即新吴侯,涂氏始祖涂钦。
支分西蜀奇才四;派衍南昌妙品三:福建省长汀县涂坊镇涂氏大祠堂联。
系本涂山兴宋士;典修海国昭吴侯:涂氏宗祠“豫章堂”通用联。
裔源禹域家声远;姓肇涂山世泽长: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永昌堂”联。
十州世弟当接踵;五桂家风应弘扬: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永昌堂”联。
家学三贤五进士;世官一宰三尚书: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永昌堂”联。
善建雅居承先志;山房佳构庇后昆: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善裕居”联。“善裕居”右横屋门楣名“善建山房”,惜无对联,礼敦撰此联补之。
梅岭善居承祖德;园中小筑启新猷: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善裕居”联。1998年在“善裕居”右边加建二横屋,名曰“梅园”。 继承扫除恶魔传统;发扬团结进取精神:涂大郎公祖庙联。涂大郎公,元朝时人,江西涂氏系二十一世。公生平刚毅,中正诚信,性格耿直。时乡有邪魅,依草附木,藉社为害,每岁须童男童女祭奠,境内方获安宁,否则万家受害。公思曰:神明正直,主宰一方,血食兹土,宜奠民居而足民食,焉有反为民害,构民仇而享童男童女乎?此必邪魅无疑矣。乃邀姻翁赖八郎公商议曰:欲除此妖害,非术不能。赖公曰:然!遂与赖八郎公并偕龚六郎,前往茅山(一说骊山)学法。法主熊十四郎见公等来意之诚,乃将法术传授。公等学成返乡,翻社庙坛,伐其社树,投诸流水,民获安宁。至今遗迹尚存。公除此妖害,功德弥彰。后世子孙,恩戴涂、赖二公德泽,尊为神明,乃塑二公神像,立庙供养,每年打醮祭祀,香火鼎盛,代代灵威显赫。明末清初,有广东流寇侵扰县境乡民,二公竟显灵以神兵逐之,时汀洲府清军掌管县事官沈梦鲸,乃奏请准旌表,赠以金字匾,题曰:“笃佑显赫”。
英气快当年,撑天撼地;雄风披奕世,治社除氛:涂大郎公祖庙联。
大禹娶涂山,姻联王室;永嘉移江左,绩著帝廷:福建省长汀县涂坊镇涂氏大祠堂大门联。“永嘉”,纪年号,即西晋怀帝永嘉年间。
椒衍瓜绵,开东南之氏族;才高学博,撰古今之志书:上联典指晋代涂钦公,东晋初因护帝有功敕封新吴侯,镇守豫章,钦公为东南涂氏始祖。下联典指五代后唐·涂廙为刺史,曾撰写《豫章古今志》。
慷慨高怀,雅慕古人风节;祸福明谕,克令黄寇听从:全联典指明朝涂俊生,字友良,广东番禺人。黄寇反,诏许自新,求人贤,无敢应者,俊生毅然请行,至则谕以祸福,贼皆罗拜听命。
永怀先辈,艰辛始创家业;昌启后昆,努力再展宏图: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坑尾村梅树岗涂氏宗祠“永昌堂”联。
金声玉色,廉能垂誉于江洲;雅什风篇,渊源受教于安国:上联典指涂晓,字复明,登唐睿宗景云间进士,任江洲刺史,授中散大夫,廉能可述,有“玉色金声”之誉。下联典指西汉时涂挥,仕汉,初为谏议大夫,与王璜同门友,受《周易》、《毛诗》于孔安国(为孔子十一世孙,西汉古文学大师)。
衍派四奇,自豫溯昌昭远脉;支分五桂,由闽徙粤发自枝:涂氏宗祠“五桂堂”通用联。
无富色、无贵色、无文章色,方成士品;有书声、有机声、有小儿声,才是人家:此联为涂征自题联。
五桂振家风,山高水长,百代声灵犹赫濯;十州昭世系,瓜绵椒衍,千秋俎豆亦馨香:涂氏宗祠“五桂堂”通用联。
家学溯渊源,涂水钟灵,共羡三贤五进士;世官膺爵秩,麓山毓秀,曾为五子十知州:涂氏宗祠“五桂堂”通用联。
世系由闽徙粤,迁居石赖,永守十州垂百代;室依龙山米斗,门朝天赐,还期五桂茂千秋: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石赖村涂贵宁祖厝正殿联。
祠宇建梅岗,枕那岭,拱帽峰,赫赫规模,守成当思创业;云礽宜树德,和乡邻,睦宗族,煌煌圣训,敬祖即在尊王: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十一世创业开基,鸿图大启,燕翼诒谋,派衍青溪昌厥后;亿万年孔明祀事,豹变南山,鲲腾北海,英豪奋迹绍徽前:广东省大埔县英雅镇英雅坑尾梅树岗涂氏宗祠联。

连瀛洲10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后辍学到香港的小杂货店当学徒,1919年移居新加坡。1928年他与友人创立华兴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兼船务代理,事业稳步发展。1949年连瀛洲与数名马来西亚华商成立华联银行,进入金融业,2001年华联银行与大华银行合并,跻身新加坡第一大银行,大华银行集团。
此外,连姓名人还有:宋仁宗庆历年间,有连庶、连庠兄弟,深得欧阳修的器重;绍光年间的连希觉,曾在英州为地方筑堤引水灌田;宋宁宗宁元年产的连三益,历知沙县、广州、绍兴,任满离去,老百姓皆遮道挽留。至于明代,入仕的连姓之人也有不少。如明在祖时的名御史连均;英宗正统年间的福建按察副使连镛;宪宗成化年间的御史连盛;神宗万历年间的广西按察副使连继芬;思宗崇祯年间出知灵州的连宗度,等等,都为造福百姓,做过一些好事。在上述连氏良吏名臣之中,宋代的连庶、连庠兄弟是湖北应山人,连三益是福建安溪人,明代的连均、连镛都是江苏建安人,连盛是河北永年人,连继芬是福建龙岩人。这些充分说明,明清时期,连姓人已遍布大江南北。
连楹
(?-1402年),谥刚烈,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襄垣县(今山西省襄垣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连楹为太学士出生。洪武年间,其任左春坊太子赞善,后升任赞读、监察御史。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金川门,其叩马欲刺朱棣,后失败被杀,尸体直立不倒
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连陂存爱;
赋笔见称。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连氏宗祠通用堂中联。
羽衣得道;
丽赋著名。
上联典指宋代人连久道,字可久,十二岁就能作诗。父亲带他见当地名士熊曲骸,他作了《渔父词》。熊曲肱也写诗相赠,又说:“这个孩子在富贵中留不住。”后来果然做了羽衣(道士,穿鸟羽做的衣服,意思是如神仙一样飞翔),来往于西山。下联典指唐代闽县人连总,字会川,咸通年间进士,善于作赋,为文学家温庭筠所称道。
勋嘉葵戍;
泽被乡邻。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王大夫连称,为将军,奉襄公之命他和管至父戍守葵丘,瓜熟时去,约定第二年瓜熟时派人替换。一年后,襄公违约。连称、管至父联合襄公的堂弟无知杀了襄公。下联典指宋代应山人连舜宾,字辅之,家中富裕,常常资助乡邻。在家里教他两个儿子庶、庠读书,说:“这就是我的资产。”他死后,远近乡邻都前去哭吊。
勋嘉葵戍;
孝踵丁兰。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王大夫连称(见上)。下联典指宋·连世瑜,事母至孝,母死,刻像奉之益恭。
七言通用联
瞻崇祖德恢先业;
依赖宗功启后人。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闽南地区连氏宗祠“瞻依堂”通用堂联。联以鹤顶格嵌“瞻依”堂名。
国士升华光世德;
惟思懋建永昌宗。
——清·连日春撰福建省长泰县江都村连氏宗祠“瞻依堂”联
此联为清代连氏裔孙、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台湾府举人连日春所撰。后来,江都和开台连氏家族共同将它作为子孙昭穆,从十二世启用,历代相沿。
九言及以上
源头由和睦,和睦千秋;
匾额树瞻依,瞻依百世。
——佚名撰福建省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江都寨连氏祖祠“瞻依堂”堂联
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寨——江都寨,如今还住着30多户连氏人家。寨内有一座名叫“瞻依堂”的连氏祖祠。据连氏族谱记载,唐开成元年(836年),连谋自骛州入福建开基,成为连氏入闽始祖。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连谋的十世孙连法进之子连垒,从龙岩漳平县入长泰开基。在江都社小山丘上的一块风向适宜,阳光充足,形似鸡笼的蒲姜地上披荆斩棘,建搭草舍,并修建了高一丈四尺厚实坚固的石墙。从此,他们筑寨而居,创家立业,繁衍生息,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后来,连氏族人在寨中选择一块风水保地修建了这座祖祠,以示纪念。连氏先辈把祖祠命为“瞻依堂”,堂名瞻依,谓望儿孙登斯堂而兴瞻仰仗寨之情,毋忘先人创业维艰;联嵌“和睦”,语意双关,勉后人见此联而铭记始祖故里,永保骨肉深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寨外出的连氏子孙深切的寄望和依依的眷念。在江都连氏族谱上,清楚地记载着三世祖连时冲往台湾,在台南小脚腿创业开基,第十世孙连绳巍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去台湾等记录。此后,于长泰江都定居的连时崇的后裔,又有不少人陆续迁往台湾定居。
习射攻书,继武继文承祖泽;
筑陂奉像,尽忠尽孝衍孙枝。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市连氏宗祠联。上联“习射”,指清代当地人连际成,雍正年间武举;“攻书”,指清代当地人连斗山,字叔度,乾隆年间文举,著有《周易辨画》。下联“筑陂”,指宋代英州知州连希觉,筑陂引水灌田,百姓受益,人称“连陂”;“奉像”,指宋代乐清人连世瑜,与妻子方氏对母亲极孝,母亲死后,刻像侍奉,更加恭敬。
父为作,子为述,由上掌而连江都,源头初无二脉;
祖有功,宗有德,自大田而开长泰,宗派唯有一家。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闽南地区连氏宗祠通用堂联。
广东省新民村
普宁梅塘镇新民村连氏一世祖至今是传十七代现总人数是一千三百余人而居泰国华侨一千余人,居新加坡三百余其余地方有三百余人开创新民村<古名新寮蓝>是在清代康熈三十二年先祖来潮汕地区创业是几经迁走到来潮第三代先祖才创寨
台湾连氏
连姓是台湾第五十四大姓,遍及台湾的每一个县市。连姓也是从福建传入。自唐代以后,连氏在福建已是大姓,在唐咸通年间,福建闽县就出了名人连总。五代时期,一位名叫连重温的人就曾在福建政坛叱咤风云一时。
台湾的连姓以台北最盛,台南次之,苗栗居第三。据考证,福建安溪人连良,是大陆连氏迁台的开基始祖。他于清康熙年间移台,入居今台北县淡水镇水确里,开基立业。从此之后,自福建迁台的连姓人氏逐渐增加,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大名姓。连氏家族的连雅堂是台湾连姓最知名、最有影响的代表。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允斌,字雅堂,号剑花,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16日出生于台南。连家是台南望族,连雅堂是连家在台湾的第七世代。
连氏家族的祖籍在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其六世祖“兴位”,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台南府的马兵营,世代经商,数代之间,家业迭有兴衰。清道光、咸丰年间,从连雅堂祖父连长瑞时起,家业又渐兴旺。
连长瑞这一代,连家除有园圃外,并在漳州府城坊桥头开一家“芳兰号”烟铺,贩卖鸦片,收入甚丰。
光绪十九年(1893年),连家开始经营樟脑炼制,进行外销,每年达数万担,获利数十万金,为当时富豪之一。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连家的“芳兰号”烟铺及水田被日本人征收,连氏家族迁台六代经营所得,就此毁于一旦,家业开始衰落。
连得政生有四子,雅堂是老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连雅堂赴大陆知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俄文。不久,奉母命回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日本人在台南创办《台澎日报》,聘连雅堂负责汉文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赴福州参加乡试。次年10月,再回《台澎日报》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连雅堂不满时政,携眷赴厦门,与友人合作创办《福建日日新日报》,开始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有所往来。 1906年,孙中山抵达新加坡成立中国同盟会分会,曾派人前往厦门与连雅堂联系,研商将该报改为同盟会机关报,结果被清政府封馆停刊。
随后,连雅堂一度在上海华侨联合会担任编辑工作。该会由孙中山设立,是同盟会在上海的联络点。连雅堂在此期间结识了革命党人张继与章炳麟等人,并经张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前身)。
1914年,连雅堂寓居北京,同年又回台湾在《台南新报》社主持汉文部。连雅堂于1919年全家再次迁到台北大稻埕,并任华南银行秘书,进入金融界。同年16岁的儿子连震东赴日本上学。1923年,他在台创办《台湾诗荟月刊》。
1926年,连雅堂全家再回大陆,居住在杭州西湖。次年,大陆内乱再起,连雅堂又迁回台湾,在台中参加林献堂先生主持的暑期汉文教学班。
1928年,为抗议日本人禁止台湾省人使用闽南语,连雅堂又与朋友合作,在今台北延平北路创办“雅堂书局”,只卖汉文书,不卖日文书,颇有民族气节,但效益不佳,经营惨淡,1929年结束书店经营。
或因战祸或因经济因素,连雅堂不断在海峡两岸奔波,事业无大成,经济状况也一直未能好转,可以说是穷困潦倒的书生。1933年,他又迁回上海居住。
然而,到了后半生,连雅堂埋头书房,呕心沥血,撰写《台湾通史》,给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本书在台湾文献史的地位甚高,上溯隋朝,下至甲午,涉及近千余年之史事,凡88篇,于1921年正式出版。连雅堂也因此而成为台湾的一代名儒。台湾著名学者林衡道称赞他是“日本统治台湾51年中,台湾文化界第一人”。
连雅堂写《台湾通史》也与他父亲的影响有关。13岁时,父亲连得政买了一套《台湾府志》送给儿子,并告诉他:“你是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这对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连雅堂而言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连雅堂还陆续完成《读墨十说》、《台湾赘谈》、《中国文字学上之古代社会》等书稿。
连雅堂尽管奔波海峡两岸,从事新闻与文化工作,并有巨著问世,但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重视,因而连家在他这一辈并无显赫地位,家境也不甚好,被他的好友、台湾大学教授杨云萍称为“没落地主之后”。1936年6月28日上午10时,连雅堂因肝癌病逝于上海,享年59岁。

华兴长泰物联网技术研究院
公司规模:1 - 49人
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介绍:华兴长泰物联网技术研究院
公司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盛东路1号,爱普益大厦A208室
邮编:10008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238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