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深度」海容冷链:国内商用冷柜龙头,受益冷链终端扩张

「公司深度」海容冷链:国内商用冷柜龙头,受益冷链终端扩张,第1张


(一)产品属性:“冷链+广告”双重功能

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商用冷链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 务,其核心产品为商用冷冻展示柜、商用冷藏展示柜、商超展示柜及商用智能售货 柜,公司产品类型丰富,成系列化。公司主要采用面向企业客户的销售模式,为客户 在销售终端进行低温储存、商品展示和企业形象展示等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及专业 化服务,公司正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专业商用冷链设备供应商。 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类型,主要分为4大类。(1)商用冷冻展示柜,主要用于冰淇 淋、乳制品、速冻食品的终端储存与销售,温度在-18°C以下。(2)商用冷藏展示 柜,主要用于功能性饮料、茶饮料、矿泉水、碳酸饮料、啤酒、奶制品等行业,负载 温度在0-10°C。(3)商超展示柜,用于奶制品、果蔬、肉食、冷饮、速冻食品等产 品的销售,主要放置在便利连锁店、大型超市、鲜肉店、蔬菜水果店等,主要分为风 幕柜、拉门柜、鲜肉柜、熟食柜、组合柜、后补式冷库、环岛柜。(4)商用智能售 货柜,采用静态识别、动态识别、RFID芯片识别、重力传感识别、多种技术组合识 别、预约自提或自动贩卖等技术,可实现无人值守和自动贩卖。

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销售渠道的商用冷链展示柜不仅作为冷链存 储设备,更需要协助快消品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和创新销售方式。为了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需求,快消品企业对商用立式冷藏展示柜的定制化和差异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更新换代也更为频繁。因此,公司产品具备“冷链终端+广告工具”的双重功能。公 司招股书显示,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市场规模及 预测显示,2015-2019年我国商用展示柜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68%。

(二)产业位置: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

海容冷链的主要产品商用展示柜属于冷链物流设备中的终端设备,是冷链物流的最 终环节。冷链物流指商品从产地到消费者终端的受控低温运输过程,以保证产品品 质最小限度下降的专业物流形式。目前海容冷链业务主要集中在食品冷链物流终端 领域。食品冷链物流包括食品的冷冻(藏)加工、贮藏、运输及配送、终端销售等环 节,公司所提供产品位于该链条终端,承担着低温储存及企业形象展示的双重功能。

海容冷链所处的冷链终端设备行业,处于冷链产业链的终端,由于消费和广告属性 明显,行业盈利水平处于产业链较高位置。我们选取食品冷链产业5家代表性企业进 行比较。四方冷链的冷冻设备业务位于冷链物流中的生产、加工环节。冰轮环境、冰 山冷热专业从事冷链系统及工业冷冻设备的设计与生产,位于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加 工及贮藏环节。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位于销售终端环节的海容冷链毛利率处于产业 链较高水平,并呈上升趋势,食品冷链产业呈现出价值量向终端集中的特点。

从产业链上下游角度分析,海容冷链处于产业链中游冷链物流设备行业,上游主要 以钢材、异氰酸酯、组合聚醚、压缩机等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为主,近年来原材料采购 价格的波动使得公司毛利率收到了一定的影响;冷链物流设备行业下游应用较为广 泛,包括冰淇淋、乳制品、饮料、速冻食品、冷鲜食品、农产品、医药及生物制品等 行业。

上游压缩机等实现制冷功能的核心部件,在国内基本属于成熟的完全竞争性行业。 供应商主要有长虹华意、雪人股份等。雪人股份是中国最大的制冰设备及制冰系统 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包括压缩机系列、制冷剂系列、压力容器系列、一体机 系列等。长虹华意专业生产用于冰箱、冷柜、饮水机、制冷机及除湿机等制冷电器的 各类压缩机,同时也是海容冷链前五大供应商之一。近年来,海容冷链的毛利率位 于约30%的水平,高于雪人股份和长虹华意的压缩机业务。中游冷链物流设备行业 利润空间大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位于产业链的价值中心。

(一)商用冷柜龙头,积极开拓新品市场

从产品结构来看,2019年公司商用冷冻展示柜、商用冷藏展示柜、商超展示柜、商 用智能售货柜四大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207%、1703%、528%、075%。公司的 冷冻展示柜业务对营收贡献最大,并在积极开拓冷藏展示柜市场。从地区分布来看, 公司近年来内销、外销比例趋于稳定,19年内销、外销收入分别为965亿元、496亿 元,占营收比分别为6285%、3229%。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海容冷链的商用冷冻展示柜业务为行业龙头,近年来收入始 终保持高速增长,业务规模持续扩大,19年实现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接近40%, 创公司成立以来最高增速,继续巩固龙头地位。

19年冷藏展示柜业务收入规模有所下滑,主要由于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部分美国 客户将2019年采购计划提前至2018年下半年,减少了2019年的采购计划,使得19年 冷藏业务的国外收入规模下滑,预计2020年该项业务收入将有所改善。

商超展示柜业务不断深化通过内外知名商业超市和连锁品牌便利店的合作,收入规 模快速增长,连续两年收入翻番,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智能售货柜业务目前收入 基数较小,19年出现下滑主要由于该项业务发展尚未成熟,行业内未形成成熟稳定 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下游需求波动较大,预计未来随着该项业务逐步发展成熟, 其收入规模将趋于稳定。

从毛利的边际贡献来看,商用冷冻展示柜与商超展示柜对毛利的贡献最大,其中商 用冷冻展示柜业务毛利率水平大体呈增长态势,存在小幅波动,17-19年该项业务毛 利率分别为3432%、344%、3803%,盈利能力节节攀升;商超展示柜毛利率水平 仅次于商用冷冻展示柜,19年商超展示柜毛利率为3574%,相较于18年提高约3个 pct;智能售货柜毛利率水平相对于前两项业务存在一定差距, 19年毛利率提高了 10个pct,具有较大的盈利提升潜力;冷藏展示柜毛利水平近年来有所下滑。

公司的冷冻展示柜与冷藏展示柜两项业务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产量呈现一二 季度较高,三季度偏低,四季度回调的特征,主要由于冷冻展示柜下游客户以冷饮 行业为主,冷藏展示柜下游客户以饮料行业为主,两项业务的终端消费都具有明显 的季节性,因此每年的上半年和年底多为销售旺季,7-10月份进入销售淡季。商超 展示柜主要客户多为大型超市,商用智能售货柜下游客户主要是饮料、食品等行业 运营商,两项业务都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二)新品单价提升,利润率总体向上

根据18、19年各产品的销售额及销量计算出各产品单价,2019年商用冷冻展示 柜、商用冷藏展示柜、商超展示柜、商用智能售货柜的销售单价分别为196243元、 251814元、692088元、376632元,可以看出商超展示柜及商用智能售货柜的销售 单价较高,冷冻及冷藏展示柜的价格则相对较低。结合招股说明书披露的2012-2017 年各产品销售单价来看,商用冷冻展示柜、商用冷藏展示柜、商超展示柜的销售价 格已基本稳定,变化幅度较小,智能售货柜单价波动较大,预计随着该项业务逐渐 发展成熟,其价格水平将趋于稳定。

总体来看,公司冷冻展示柜业务一马当先,其他业务积极发展。在商用冷冻展示柜 细分领域,公司的市占率和知名度逐年提高,公司招股书显示市占率已居行业首位, 特别是在冷饮行业的市占率较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的冷藏展示柜业务相比 于冷冻展示柜业务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市场地位不及商用冷冻展示柜,但随着近 年来的不断发展,公司该细分领域在北美高端饮料行业已具有一定市占率,国内市 场客户已从早期的乳制品行业扩展至饮料行业,并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商超 展示柜领域,公司正逐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与市场开拓,与国内外知名商业超市、 社区超市和连锁品牌便利店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商用智能售货柜领域,公司不 断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陆续开发具备静态识别等各项技术的智能售货柜, 产品已初步投放市场。

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5亿元、203亿元,营收增速从16 年的-2%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27%,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也实现了近四年来的最 高增速,高达47%,发展势头强劲。2020H1公司营收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2 亿元、1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98%、13%,疫情之下公司业绩仍保持着稳定 增长,凸显业绩较强韧性。

2018、2019、2020H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9%、34%、35%,毛利率水平持续增长, 主要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汇率变动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将澳柯玛、海尔智家、 长虹美菱的家用冰箱冰柜业务与海容冷链商用展示柜业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海容 冷链商用展示柜业务的盈利能力要强于白色家电企业,19年海容冷链、澳柯玛冰柜 冰箱系列、海尔智家电冰箱系列、长虹美菱冰箱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3227%、 2488%、2328%,海容冷链毛利率高于普通白色家电公司主要由于公司为下游客户 提供定制化的生产服务,生产出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产品除低温冷冻冷藏功能外还 兼具广告营销和企业形象展示这一功能,因此附加值较高。2018-2020H1公司净利 率分别为12%、14%、16%,与毛利率走势一致,公司的盈利能力稳步向好。

从经营性现金流来看,大部分年份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都集中在下半年,16、17年 H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较高原因为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相较于15年同 比增长约1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相较于15年同比下降约17%。19年 H1、H2经营性现金流为1223百万元、17997百万元,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回款主要 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旺季时订单较多,相应地应收账款也处于较高水平,17-19年 年中应收账款分别为34414百万元、48925百万元、55324百万元,年底时应收账 款分别为21214百万元、33023百万元、42004百万元,年底时应收账款余额显著 减少,再次印证公司上半年赊销、下半年逐渐回款的经营特征。2020H1经营活动现 金净流量为5774百万元,同比增长3722%,增长近4倍,现金流暴增主要由于公司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56%,为708亿元,而购买商品、接受劳 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8%,为49亿元。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存货逐年稳定增长,17-19年公司存货 分别为227亿元、267亿元、366亿元,复合增速为27%,接近于近两年的营收增速 26%。2019年公司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年底存货分别为33523百万元、 27948百万元、2151百万元、36606百万元,一季度末、年底存货多,二、三季度 末存货少,可以判断公司多在一、四季度备货,二、三季度发货,因此存货呈现出明 显的季节性特征。随着公司存货的逐年增加,存货周转率的水平则相对稳定,维持 在32-36次之间,说明公司存货的增加并未带来营运能力的衰减,其本质是业务规 模的扩大。

(三)研发保持高投入,技术驱动产品创新

冷链终端设备生产制造业整体技术含量较高,其研发生产与制冷、焊接、机械加工、 自动控制、电子信息等多领域技术相关,对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能力均有 较高要求。公司主要产品是商用展示柜,在该细分领域内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设计水平,包括对外观、尺寸、功能的设计,以及产品制冷效率、能 耗等;二是生产制造水平,生产过程涉及制冷、钣金加工、焊接、发泡、总装等多项 技术;三是物联网的融合技术,该项技术可帮助使用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投放到市 场终端的每一台设备信息实时监控和管理。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 雄厚、凝聚力强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大多拥有10年以上的行业从业经验,能 够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2016年以来,公司研发费用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17-19年研发费用分别达到3058百万元、379百万元、4726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 为1668%、2394%、247%,增速逐年小幅增长。2020H1公司的研发费用为2123 百万元,较上期同比增长127%。公司非常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逐年增长。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目前已形成了产品设计制造环节的多项核心技 术,这些技术均已应用于批量化生产。核心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技术、RFID物联网技 术、CASSETTE一体式制冷机组技术、嵌入式密封技术、自动关门和门体定位技术、 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微通道冷凝技术、超低温制冷技术、智能热气除霜技术、双风幕 循环风技术、海荣资产管理平台、分区式冷热转换技术。

根据2019年公司年报披露,在商用冷冻柜方面,公司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大力研发环保节能产品,满足市场新需求,提高客户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满意度; 在商用冷藏展示柜方面,公司将重点研发针对饮料柜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差异化产 品,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商超展示柜方面,公司将在研发标超产品基础上,重点 研发非标定制化产品,并打造物联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云共享;在商用智 能售货柜方面,公司将继续深化研发,丰富产品系列,推动行业技术革新。

(四)积累大量优质客户,与全球知名快消品企业长期合作

公司商用冷冻展示柜的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冷饮行业和速冻食品行业,以冷饮行业 为主;公司商用冷藏展示柜的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饮料行业(包括水饮料、功能性 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等)、乳制品行业及啤酒行业,以饮料行业为主;公司商超 展示柜的主要客户是大型商业超市、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等,用于放置奶制品、饮 料、蔬菜、冷鲜食品、速冻食品等;公司商用智能售货柜的下游客户主要是饮料、乳 制品、食品等行业的运营商和品牌商,应用于住宅小区、写字楼、地铁、机场、火车 站、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公司有显著的客户资源优势,其主要客户多数为国内外知名快速消费品企业,利于 公司在细分行业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公司还与国内外知名商业超市、连 锁品牌便利店、冰淇淋生产商、速冻食品生产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了覆 盖全国、辐射海外的销售网络。公司主要服务客户包括伊利、蒙牛、雀巢等众多知名 企业,且公司在销售、研发、生产、质控等环节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与客户建立了 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海外地区的收入主要来自美国和印尼市场,公司在美国市场主要和IDW公司 合作开展,IDW是一家定制商业制冷设备和采购的公司,专门从事创意设计和创新 生产方法,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的购买点设计和相应的客户服务,IDW下游客户为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Monster等国际知名饮料生产制造商,公司对其出售中高端定 制饮料展示柜。公司在印尼市场主要供应给联合利华和PT Glico Wings,PT Glico Wings主营冷冻甜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主要产品为冰淇淋。

(一)消费升级,带动低温消费和冷链终端设备需求

目前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冷饮行业、速冻食品行业和饮料行业。公司商用冷冻展示 柜的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冷饮行业和速冻食品行业,以冷饮行业为主;商用冷藏展 示柜的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饮料行业(包括水饮料、功能性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 等)、乳制品行业及啤酒行业,以饮料行业为主。因此下游食品饮料行业的消费趋势 对于行业发展有着长期的影响。

从行业需求角度看,商用展示柜需求的提升有两大驱动要素,分别是饮料消费升级 和零售业门店扩产。一方面,在消费升级趋势影响下,冷冻饮品品类扩产、低温乳制 品消费提升,以及速冻食品的普及,都带来商家对于展示柜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 连锁便利店的不断扩张也直接带动终端冰柜需求。

同时,冷链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新零售的崛起,也打开了行业长期发展空间。在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终端低温产品消费需求得到满足;而随着生鲜电商线下崛起,终端展示需求向低温食品、水产品等生鲜领域验收,展示柜应用场景开始多元化。

中国是全球最大软饮料市场之一。现阶段我国软饮种类繁多,包括包装饮用水、蛋 白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固体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风味饮料、咖啡饮料、 其他饮料共十种。根据农夫山泉招股说明书中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软饮料市场规模为9914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230亿元,预计复合 增长率为59%。从类别划分来看,2019年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果汁饮料以及功 能性饮料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017亿元、14174亿元、1435亿元、1119亿元,占据着 较大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 社会 大众对饮料(水饮料、碳酸 饮料、茶饮料、功能性饮料等)、乳制品、啤酒等快消品的冷链存储需求增加,因此 商用冷藏展示柜,特别是商用立式冷藏展示柜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比如,在果汁饮料中NFC(非浓缩还原汁)逐渐成为市场热点,NFC果汁是水果经 过榨汁后直接进行巴氏杀菌,在低温环境中加工而成,营养损失少,更好地保持了 新鲜水果的原汁原味,适合低温保存,属于低温冷链型为主的品类。2015年前后市 场涌现出30-40个NFC果汁品牌,到2017年市场多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所占据。

另外,随着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及消费结构也发生了 改变。城镇居民对食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瓜果、蔬 菜、鲜奶制品、速冻食品、生鲜肉消费量快速增长。尼尔森冷冻食品报告显示,冷冻 食品市场增长快于整体快消品市场,饺子和汤圆是该市场销售额占比最大的两大子 品类,加总后的销售额占到冷冻食品市场销售额的50%。

我国乳制品销量正逐步进入平稳阶段,行业竞争从常温市场向低温市场转移。低温奶的潜在客户人群较大,低温产品成长空间广阔,鲜奶是重要的低温品类。这将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冷链物流设备带来需求量的大幅提升。

受疫情影响,饮品冷饮和速冻食品的销售渠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八喜、雀巢 等冷饮品牌通过与盒马、大润发淘鲜达、饿了么、美团等新零售及到家平台的合作, 实现了销售的逆势增长。销售渠道的拓宽将助力饮料冷饮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商 用展示柜设备需求。

总体来看,下游饮品冷饮行业不断扩容,加之新型饮品的推出,饮料零售市场规模 将进一步扩大,继而带动商用展示柜冷链设备的需求。海容冷链作为行业龙头,有 望持续受益下游消费升级的趋势。

(二)门店扩张,商用展示柜助力新型零售升级

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连锁便利店的发展模式不同于超市和大型卖场,呈现更快的开店速度。大型卖场由于距离因素加上超市较大的铺货面积以及繁多的产品陈设, 都极大的消耗了购物者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饮料、冰淇淋等随意性消费的购物者来 说街头的连锁便利店很好的解决了需求痛点。便利店的发展,有效地满足了用户需 要的快捷、方便的消费方式。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9年中国便利店数量超 过12万家,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海容冷链,一直以来持续通过下游快消品客户为便利店、连锁超市提供冷链终端设 备。未来公司将在现有商用展示柜的技术基础上,结合 RFID、图像识别、智能控制 等技术,开展智能化、无人化产品的研发,力争为目前日益增长的无人化零售场景 及市场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一)专业市场,海容冷链国内领先

国外商用展示柜经过多年竞争发展,行业格局较为稳定,以AHT、LIEBHERR、IARP、 Uğur、EPTA、Carrier为代表的大型制造商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部分区域性品牌在 当地市场占据少量市场份额。国内商用展示柜领域企业众多,尚未形成大型垄断企 业。商用冷链展示柜,属于专业性强的细分市场,海容冷链在生产、研发等方面相比 家电公司更具竞争优势。行业内的白色家电市场参与者,其商用展示柜仅占业务一 部分,所涉及产品也大多集中在某一细分行业。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在国外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 升空间。14-17年公司商用展示柜出口量分别为85059台、107990台、141915台、 158473台,占国外商用展示柜市场规模比例分别为072%、091%、116%、126%, 可见市占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保持逐年增长,在商用冷藏展示柜细分领域,公司在北 美高端饮料行业具有一定的市占率。总体来说,公司在国外市场规模份额有较大提 升空间。

(二)产销两旺,先进产能等待释放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因此四类产品的产销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9 年商用冷冻展示柜与冷藏展示柜产量销量均有较大的突破,实现产量分别为6262万 台、1223万台,销量分别为564万台、1039万台,产销两旺。

公司2018年11月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年产50万台冷链终端设备项 目”、“年产10万台超低温冷链设备项目”、“冷链设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其 中,年产50万台冷链终端项目,主要用于扩大、中型商用展示柜的产能,优化产品 结构,满足业务和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市场份额;年产10万台超低温冷链设备生产 项目,主要目的是抢占新的冷链产品应用市场,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冷链设备研 发中心建设项目,能加大公司在冷链设备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公司的研发创 新能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快速、 健康 发展。

基于商用立式冷藏展示柜市场的快速增长,2019年4月公司公告变更募投项目,将 原有“年产10万台超低温冷链设备项目”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8,37218万元用于新 项目“商用立式冷藏展示柜扩大生产项目”的建设投资。

根据2019年年报披露,“冷链设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正处于项目规划设计阶 段。根据公司2020半年报披露,“商用立式冷藏展示柜扩大生产项目”主体部分已完 工,目前正在办理房产证;设备部分已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调试;软件和信息化系 统部分正在导入实施。“年产50万台冷链终端设备项目”中的4号厂房按照项目实施 计划开始主体工程施工。

(一)可比估值

可比公司估值:在商业冷链行业,相关上市公司雪人股份、冰轮环境(无Wind一 致盈利预测)等,在冷柜领域,相关上市公司澳柯玛。海容冷链核心产品的应用场 景、客户结构、市场空间与上述可比公司均有一定差异。

相比传统家用冷柜企业澳柯玛,海容冷链主营的商用展示柜主要用于商业销售,下 游需求随消费品龙头扩张,收入增长中枢更高(17-19年营收复合增速,海容/雪人/ 澳柯玛分别为262%/ 271%/175%)。相比传统冷链环节如制冷机组、制冰机等 企业,海容冷链产品主要用于终端展示,产品附加值更高(19年净利率,海容/雪 人/澳柯玛分别为1432%/317%/312%)。因此考虑到海容冷链的成长性和盈利水 平,结合未来3年公司业绩预测,给予公司2021年合理PE估值30x。

(二)盈利预测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1 商用冷冻展示柜;2 商用冷藏展示柜;3 商超展示柜;4 其他业务。其中商用冷冻展示柜为核心业务。

1 商用冷冻展示柜:19年实现营收1107亿元,同比增长39%。20H1公司未具体 披露分项业务,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7%,显示疫情之下公司业绩仍较强韧性。公司 招股书显示,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市场规模及预 测显示,2015-2019年我国商用展示柜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68%。考虑到行业增速 及公司份额提升,预计未来3年营收保持20%的增长速度。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和产 品售价相对稳定,预测未来3年毛利率维持在38%。

2 商用冷藏展示柜:19年实现营收262亿元,同比微降5%,主要是业务基数较小 以及海外客户验收错配导致。考虑到该领域成长性及海外需求恢复,预计该业务未 来3年分别实现10/15/20%的增长速度。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和产品售价相对稳定, 预测未来3年毛利率维持在17%。

3 商超展示柜。19年实现营收0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1%,主要是业务基数较 小以及公司不断深化与知名商业超市和连锁便利店的合作的结果。考虑到业务成长 性及收入基数扩大,预计未来3年收入增速70/60/50%。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和产品 售价相对稳定,预测未来3年毛利率维持在35%。

4 其他业务:主要为配件、售后等辅助业务,规模相对稳定,预计未来3年营收维 持现有规模。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和产品售价相对稳定,预测未来3年毛利率维持在 22%。

公司核心业务商用冷冻展示柜,19年该业务实现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40%,收入占比72%。招股书显示公司在该领域市占率已居行业首位,处于行业领 先地位。冷藏展示柜业务起步较晚但在北美高端饮料行业已具有一定市占率,国内市场客户已从早期的乳制品行业扩展至饮料行业。公司同时还积极开拓商超展示柜和智能售货柜业务,未来有望实现产品种类横向扩张+下游应用的纵向延伸。

预测公司2020-22年EPS分别为18/228/28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 27/21/17倍。考虑到行业增速和公司业务份额提升,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 2021年合理PE估值30x

标识环节

物联网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4个环节,因此物联网每个环节主要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阅读器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

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RFID)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

大余县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供销社 > 工作动态
索 引 号:
B23000-2022-5095849
文件编号:
分类:
生成日期:
2022-07-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责任部门:
用数字化推动果蔬冷链物流变革
访问量:49
来源:江西省供销集团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到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已经深入到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根据农业的产业链条划分,目前农业大数据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及农业管理等领域。农业大数据是农业不可或缺的支持,也必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将大数据融入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不仅可以高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物流成本,还有利于搭建农产品流通平台,保障农产品的配送质量。
2014年,国家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冷链运输物流领域的应用。
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果冷链供应链是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优化供应链,对保障果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探究大数据在我国水果冷链供应链中的应用,以此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冷链物流及大数据应用
01
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或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高效运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水果的品质和新鲜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果冷链物流也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食品消费大国,水果冷链物流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水果冷链物流的产生
我国长期以来就是水果生产大国,苹果、柑橘、梨等果树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近年来,水果总产量由2003年的148亿t提高到了2018年的244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由2387%提高到了2807%。苹果、柑橘和梨的产量及所占比重整体呈增长趋势,至2018年,苹果、柑橘和梨的产量分别达到039亿t、042亿t和016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555%、2749%和6824%。
由于新鲜水果含水量高、湿度大,易腐烂变质,常温贮藏时间较短,我国果蔬的产后流通损耗率为20%~30%。同时,我国水果流通规模较大,除了出口至其他各国以外,在国内的流通量非常大。冷链物流有利于减少水果产后损失,带动水果随季节均衡销售和促进农民增收。因此,我国果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
03
水果冷链物流对大数据应用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生鲜电商平台的大量涌现,尽管有RFID、GPS等技术为支撑,仅冷链物流单一业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品质保障的更高要求,因此冷链物流融入大数据分析的多业态模式应运而生。
水果作为重要的生鲜农产品之一,其冷链供应链对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尤为突出。一方面,水果配送条件极为苛刻,光照、温度、湿度等细微变化将直接影响果实品质及腐损率,而基于海量实时反馈的大数据分析能不断优化配送环境,直至最佳。另一方面,因大部分水果产地局限于小范围地区,导致配送距离较远,而基于路径优化的大数据分析能将水果快速、准确地送达目的地,以确保水果品质几乎不变。此外,水果冷链供应链的后台 *** 作、人员调配及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大数据应用,还将带来溢出效益及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04
我国水果冷链供应链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果蔬冷链物流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展还比较缓慢,国际竞争力较弱,与水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17年,我国果蔬的冷链流通率为22%,冷藏运输率为35%,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为95%~98%,冷藏运输率也已超过90%,差距较大。
基础设施落后
完备的冷链基础设施是保障水果跨地域流通的关键,目前我国各项冷链设施还比较落后,这也是制约水果流通率和运输率低的主要原因。
2015—2019年,我国冷库的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冷库总量约6053万t,新增库容8145万t,但与实际需求量差距较大。从冷藏车的数目来看,区域差异比较明显。2017年,华东、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冷藏车分别为268万、140万、162万、110万辆,而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分别为022万、027万、017万辆。
目前,我国已有的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商用的冷藏库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资源较集中的区域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冷链供应链体系不健全
冷链供应链是通过最大化的标准化和集约化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的。目前,我国水果冷链供应链的体系还不够健全。一方面,缺乏系统规范化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化体系不够健全甚至缺失。如冷链供应链各环节温度调控和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缺失,无法保障水果品质,降低了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各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导致冷链技术和资源利用率低,增加了冷链物流成本。
冷链信息化程度低
水果的冷链物流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保鲜措施,更需要快速响应消费市场动态的信息系统,以满足冷链物流时效性高的特点。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还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水果的供需矛盾,长期以来,极易造成水果“滞销”。解决线上和线下的信息交流是化解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
05
大数据在水果冷链供应链中的应用
随着我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各行业都在转变生产方式,种植业也是如此。大数据以及互联网元素的应用,让水果的冷链物流供应链有了更多优化的空间,这也是现阶段破解我国水果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大数据进行果品质量安全控制
水果冷链物流不仅要提升运输效率,还要保障物流过程中果品的质量及安全。利用物联网、智能追溯等技术,收集水果生产数据源。在果品进入冷藏仓库时,再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根据RFID标签携带的全部产品信息,监控果品的贮存环境。以此为依据建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数据库,从而将水果生产信息和物流信息相关联,构建一体化的信息链。
以陕西省苹果为例,该省苹果产业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具有应用大数据的基础。2019年初,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落户陕西省。目前,苹果产业大数据平台已覆盖了苹果生产资料投入到贸易等全产业链环节,能够实现对苹果种植的精准化管理,提高果品质量。通过该平台也能够对陕西省苹果进行品牌认证和质量分级,及时剔除不合格产品,保障冷链流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解决品牌认证的数据可信问题,快速提升品牌价值。陕西省也将建设苹果数字试验站和智慧果园,对果库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多元化。
利用大数据优化仓储
仓储物流是冷链物流运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物流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依据大数据及其他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的农产品仓储物流管理系统,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一体化的发展。这一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快速检索和上传,为物流整体的运作提供技术支持,不仅工作效率高,还有效节省了企业物流环节中的运作成本。
利用大数据优化水果物流运输
利用GPS技术、车载移动终端构建水果智能运输系统,实现对冷藏车辆的配送和动态管理,从而提升物流效率,减少浪费。在果品配送之前,建立包括载重、容量、贮存条件等信息在内的冷藏车辆数据系统。在此基础上,将每辆车与对应的司机相关联,进行“一对一”匹配,通过车辆与司机身份的绑定,能够为果品运输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也为物流企业降低了运营风险。在配送中,利用GPS定位和可视化技术对冷链运输中车辆的位置、运行速度、运行轨迹及人员进行远程监控,为物流企业进行车辆调度和指挥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
贵州省是全国大数据创新创业的“试验田”,为加快实施智慧农业工程,该省积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3S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及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农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加快冷链信息平台建设。
以修文县的猕猴桃为例,过去一直受易软易腐、不耐贮藏的困扰。但目前,通过大数据调度“冷链运输体系”,72h内就能将猕猴桃运送至北京、上海等地。从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物流大数据中心的显示屏上,就可以看到猕猴桃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
利用大数据实现果品信息的实时动态反馈
冷链物流对水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因素对保证水果的品质至关重要。如何保障果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是整个冷链体系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冷藏车无法实现对果品在运输中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在物流车辆内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送至控制中心,就能够根据实时情况作出调整,达到降低果品损耗的目的。
截至2017年底,山东省有80%以上的冷链物流企业在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设施中安装了温湿度传感器、记录仪等监控设备,所有温湿度信息实现了在山东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时监控。
利用大数据推动冷库果品精准化销售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全国水果价格、成本以及市场供需开展动态监测,进行供需匹配,可避免因供需失衡和价格剧烈波动导致市场混乱,实现冷库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了解客户的行为和反馈,深刻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不断调整不同果品的方向,制定科学的销售策略。不断推进目标市场的精确定位、销售价格的精确评估和销售数量的精确预报。
06
大数据背景下水果冷链供应链发展建议
(1)
重视顶层设计
大数据时代,水果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部门、质检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互联网各行业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各地区需要统筹规划,建立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相联动的机制,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发展。
(2)
加强水果冷链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效载体。大数据的应用也是建立在完备的供应链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快冷链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加快冷库的建设,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和贫困区域。在这方面,政府可提供一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可通过设立农村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冷链物流领域,适度扩大对农村物流用地、用电等政策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加大对铁路、公路、航运等冷链运输设施和冷藏车、冷藏箱等冷链设备的投入,确保冷链运输的可能性。
(3)
做好大数据收集工作
完备的数据存储是进行利用高新技术的前提,也是建立水果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积极做好水果从生产、包装、仓储、运输到销售等环节的数据搜集工作,构成果品的生产、仓储、销售、流通和服务的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
(4)
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
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由于大数据本身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既需要掌握生产知识、物流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应当加强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加强水果冷链物流、农产品存储、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等领域人才的培养,为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应重视对直接参与水果冷链物流的公司职员、农民、货运司机等进行专业化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水果保鲜知识、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分析和设备维护等。同时,还可引进国外高技术人才,为大数据在我国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提供帮助,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相关文章
主办:大余县人民政府  承办:大余县大数据中心  ICP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155号-2
公网安备 336072302000001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7230023  :0797-8711398   网站地图

实时监测功能
通过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棚外温度与风速等数据;将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给服务管理平台,服务服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远程控制功能
针对条件较好的大棚,安装有电动卷帘,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机电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农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的开关;也可设定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内外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卷帘机、水阀、风机等大棚机电设备。
查询功能
农户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后,可以实时查询温室(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历史温湿度曲线、历史机电设备 *** 作记录、历史照片等信息; 登录系统后,还可以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专家通告等,实现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
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预先设定适合条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值可根据农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修改。 当某个数据超出限值时,系统立即将警告信息发送给相应的农户,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
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部决定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下称区试工程),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为确保区试工程顺利进行,制定如下方案。一、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越来越重。实施区试工程,对于探索农业物联网理论研究、系统集成、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提高农业物联网理论及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一)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把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规律,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是新生事物,是多种学科技术的集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农业是个古老产业,兼具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实施区试工程,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集成、组装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促进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适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探索构建国家农业物联网标准框架体系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积累农业物联网应用经验,促进农业物联网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尚处于尝试性起步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和建设规模明显落后于电力、医疗、环保等其它行业。各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本呈各自为战、散兵游勇式发展,点多面广,严重缺乏顶层设计,为示范而示范的现象较普遍,重复投入问题较突出,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较少。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逐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全面、整体、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积累经验。(三)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虽然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发展农业物联网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稳定投入,系统推动的后劲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物联网效果发挥和长远发展。实施区试工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工程项目的示范、引导和带动,能够促进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二、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工程目标。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研究,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标准、政策体系;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产学研和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创新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适时开展成功经验模式的推广应用。(二)总体思路。按照“统一规划、系统设计、领域侧重、统分结合、整体推进、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遵从“先集中规划后分区试验,先集中建平台后组装集成,先试点试验、积累经验后推广应用”的指导思想分步推进实施。在系统规划设计的同时,支持天津、上海和安徽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分别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力图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标准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分阶段推广应用。(三)重点任务一是研究和部署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物联网重大行业应用,重点突破多源信息融合、海量信息分布式管理、智能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农业资源规划与管理、生产过程精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领域的共性的服务。二是研究和制定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行业标准。联合产学研用单位,研究和编制农业领域条形码(一维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等的使用规范,制修订一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及传感节点、数据采集、应用软件接口、服务对象注册以及面向大田、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用等方面标准。三是中试和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装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重点中试和熟化动植物环境(土壤、水、大气)、生命信息(生长、发育、营养、病变、胁迫等)传感器,研制成熟度、营养组分、形态、有害物残留、产品包装标识等传感器,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装备的系统引进和自主研发,加强动植物生长过程数字化监测手段、模型研究,突破农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四是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技术应用模式。针对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电子商务、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等的监测监控,分别研发系列专用传感、传输、控制等设备,开发相应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构建全程技术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机制。五是培育农业物联网产业。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路,围绕农业物联网的感知识别、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智能控制和信息服务等环节,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六是强化政策措施研究。总结区试工程经验,研究提出促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的政策建议,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营造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良好环境。三、试验布局 围绕天津、上海和安徽农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统筹考虑行业及产业链布局,逐步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试点省市的整体推进。(一)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天津毗邻北京,经济和交通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设施农业发达,目前拥有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6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2万亩,规模化水产养殖小区55个,蔬菜和水产品自给率高。试验重点是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小区等开展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探索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信息化管理,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有效减少交易环节,提高交易效率。一是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环境信息采集技术产品集成应用。选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小区,探索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及可持续商业模式。二是设施农业生命信息感知技术引进与创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作物生命信息感知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作物径流、叶面温度、蒸腾量等作物关键生理生态信息在线获取,实现即时灌溉决策与在线营养诊断。三是设施蔬菜病虫害和水产病害特征信息提取与预警防控。融合设施环境、视频、动植物生命感知信息,引进创新设施农业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特征信息提取技术,实现设施农业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信息实时提取与预警、事前防治与控制。四是探索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与服务模式。集成现有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设施农业物联网集成应用服务平台,面向农业主管部门、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人员、农户等提供多渠道、内容丰富的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服务;总结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服务模式。五是农产品交易流通平台。以天津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综合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实现物流、配送、仓储高效管理,并依托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国的2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构建“产地装车、销地卸车、网上交易撮合、单品种全国互联互通”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二)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农产品主要依靠外阜输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对确保大中城市食品安全具有普遍意义。试验重点是农产品(水稻、绿叶菜、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条码技术,搭建农产品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全过程智能化监控,有效追溯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消费全过程信息。一是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系统。集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生产环境信息实时在线采集技术,研究生产履历信息现场快速采集技术,开发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系统,实现产前提示、产中预警和产后反馈。二是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物联网系统。在农业生产环节,建立水稻、绿叶菜等农产品田间 *** 作电子化档案,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来源清楚,领用清晰,用量明确。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引进与创新。引进、消化国外农业物联网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相关技术基础上,研制集多种传感器、车辆定位、无线传输于一体的冷链物流过程监测设备,力争在稳定性、可靠性、低成本和低能耗方面有进展。开发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基于物流过程的实时化监测与智能化决策。四是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构建与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数据库,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提供从农田到餐桌为主线的物联网综合应用服务,实现以追溯为核心的多方式溯源服务。培育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商业化服务模式。五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示范。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和推广从农产品生产至终端销售全程追溯的应用系统,搭建农产品产销服务信息平台。(三)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安徽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服务为重点,通过远程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一是建设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基于传感网数据采集,集成开发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以及灾情的动态高精度监测。二是建立基于感知数据的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基于信息采集点感知数据,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开发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管理。三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基于无线传感、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调度指挥。四是构建集成于12316平台的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12316平台为基础,集成现有信息资源和各类专业服务系统,构建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情监测、生产决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机调度、市场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五是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在小麦、水稻等主产县(市、区)建设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开展“四情”监测预警、农业生产管理、农机作业调度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探索物联网在大田作物生产上的技术应用模式和机制。六是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设施蔬菜、畜牧、渔业、茶叶、水果等产业,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规模种养殖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探索适合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四、条件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有序、高效推进区试工程任务,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区试工作由农业部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建区试工程技术专家组,由国家有关科研、教育系统的专家参与,负责研究制定区试工程总体技术解决方案,指导区试工程建设,研究和突破关键技术,制定农业物联网相关标准等。试点省市要成立以分管省市领导为组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涉农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技术专家组,负责推进本省区试工程。(二)明确工作分工。农业部负责组织制定区试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区试工程,组织专家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标准规范、共性技术和设备研究与熟化工作,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应用模式及经验推广;试点省市领导小组及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落实配套经费、推进区试工程及技术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加强资金监管及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等工作。(三)确保稳定投入。要按区试总体方案安排,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以确保区试工程整体、稳步推进。农业部负责监督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试点省市要按不少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办法;注重积极引导有关IT企业和有实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参与区试工程,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注重商业模式的培育,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扩展到了任其用户端延伸和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整个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从应用角度来看,物联网中三个层次值得关注,也即是说,物联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如图2.4所示,它主要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17]。

图24 EPC系统的构成图
(1)EPC编码标准
EPC编码是EP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实体及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并规范化的编码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
(2)EPC标签
EPC标签是装载了产品电子代码的射频标签,通常EPC标签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存储被识别对象相关信息。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可由读写器进行非接触读/写。
32 EPC系统特点
(1)开放的体系结构
EPC系统采用全球最大的公用的刀又TERNET网络系统。这就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还有利于系统的增值。梅特卡夫(Metcalfe)定律表明,一个网络大的价值是用户本系统是应该开放的结构体系远比复杂的多重结构更有价值。
(2)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互动性
EPC系统识别的对象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实体对象,因此,不可能有那一种技术适用所有的识别对象。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也不相同。所以开放的结构体系必须具有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交互 *** 作性。EPC系统网络建立在INTERNET网络系统上可以与INTERNET网络所有可能的组成部分协同工作
(3)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EPC系统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可在不替换原有体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系统升级。整体的EPC网络 *** 作依赖于RFID系统和网络应用系统的介入,使产品信息有效的传播。安装在不同需求链环境的解读器可以读取标签中储存的产品数据。因此供应链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检查、更新或者交换信息。
33 EPC编码编码标准
EPC码是新一代与EAN/UPC码兼容的编码标准,在EPC系统中EPC编码与现行GTIN相结合,因而EPC并不是取代现行的条码标准,而是由现行的条码标准逐渐过渡到EPC标准或者是在未来的供应链中EPC和EAN.UCC系统共存。EPC中码段的分配是由EAN.UCC来管理的。在我国,EAN.UCC系统中GTIN编码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分配和管理。同样,ANCC也即将启动EPC服务来满足国内企业使用EPC的需求。
EPC码是由一个版本号加上另外三段数据(依次为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序列号)组成的一组数字。其中版本号标识EPC的版本号,它使得EPC随后的码段可以有不同的长度;域名管理是描述与此EPC相关的生产厂商的信息。
第四章 物联网在家庭中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后我们社会面临的现状将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在照看自己小孩的同时,还要照看2~6对老人,这就为全社会出了一个难题。每家都雇保姆,显然不现实;那么,只能通过科技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了,靠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质、方便家庭与外界的信息交互、用传感节点感知家里发生的情况等,这就为家庭物联网的实现奠定了社会基础。
物联网的概念正大行其道,也使人们看到了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物联网大部分却停留在概念阶段,真正规模应用还有待时日。家庭区域相对狭小、需求比较明确,最有可能优先实现物联网的应用。它不只是现代家庭现实的需要(照看老人、孩童),更是人们日益增强的家庭安全
41家庭物联网应用领域
寒冷的冬季,供暖系统使北方城市家庭充满温暖,而当白天大部分人离家上班的时候,空空的房间仍温暖如春。我们需要一个智能化的供暖控制系统。在生产安全领域,在食品卫生领域,在工程控制领域,在城市管理领域,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人们的娱乐活动中,都需要建立随时能与物体沟通的智能系统。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在电度表上装上传感器,供电部门随时都可知道用户的用电情况,实现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侧管理等高效一体化管理,一年来降低电损。在电梯装上传感器,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无需乘客报警、电梯管理部门会借助网络在第一时间得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去现场处理故障。
42发展历程
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被提出,10年间,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物联网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型机、主机的联网,第二个阶段是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相联,第三个阶段是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的互联,第四阶段是嵌入式互联网兴起阶段,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设备,包括洗衣机、冰箱、电视、微波炉等都将加入互联互通的行列,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物联网”。
对于互联网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黄金时代,这段时间出了一个知名的人物——鲍勃•卡恩(BobKahn),他被人们称为互联网之父(被赋予同样称呼的人还有好几个)。在为互联网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他也非常有远见的为另一个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项目——分布式传感网(DistributedSensorNet,简称DSN)——做了奠基。在那个年代,传感器远比我手上的这个大得多,要用一辆卡车来拉。这么大的传感器作为一个个节点组织在一起,通过微波彼此相连,就组成了传感网。
庞大的传感器在体积方面跟不上人们对其功用上的期望,于是研究者们就开始思考能不能把它做得小一点、再小一点。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智能微尘”(SmartDust)这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出现了,提出者是KrisPister,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这一概念认为可以将计算和通讯集成在约1~2平方毫米的超微型传感器中,用以对周围环境的参数进行探测。其核心的成分是微电机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简称MEMS;这个概念在当时引起非常大的轰动),该系统中可以集成很多和机械有关的传感器。
当时KrisPister这批人有一个幻想——在蒲公英上面悬挂一个传感芯片,蒲公英飞到哪里就探测哪里的信号,再把信号传递回来。虽然只是一个假想,但当时真有科学家信心百倍地投入其中,并且还把所需的数据算出来了。比如有空气动力学专家计算出了芯片应有的重量等等。在200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真做出了这种理想中的芯片雏形,比米粒还小,可谓“细如发丝,薄如蝉翼”。他们送给了我一个,当时我还精心包装了一下。可惜最近找不到了,特别遗憾。倘若芯片里面还有电留存的话,说不定我就能通过网络定位到它的“安身之所”了。
在这一时期,有三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传感器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一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KrisPister为代表,他们提出了“智能微尘”理论),另外两个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们提出了“微无线技术”)和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PARC)。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团队主要由我带领,我们做的是传感信息处理和“智能物质”(SmartMatter),希望能把计算、微电机系统放到物理世界中,与“智能微尘”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自本世纪初以来,对于传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很多学校和大公司的研发机构开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并有许多新兴公司借此东风异军突起。将传感器连接成“网”或“系统”,就成了传感网。除了传感网以外,类似的概念也相继提出,比如“CyberPhysicalSystem”和“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相较而言,IOT的概念在提出的初期更接近于日常生活,比如常见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就是它的一部分。
关于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历史,若从大的传感器开始算起,传感网诞生至今应有30年了;而若从微传感网(MicroWirelessSensorNetwork)来说,应该仅有15至20年:微传感网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期的人们刚刚提出“微电机系统”的概念,试图把传感器和计算机处理和通讯全部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即“智慧微尘”。
其实传感器的历史,归结起来就八个字——从大到小,以点到面。这八个字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要想让传感器真正“飞入寻常世界中”,它必需在体积、造价、能耗等方面进行“瘦身”,这样它才真正能够进入到物理世界。
然而,造型的缩小并不是传感进入生活的唯一条件,还需要互联网技术的配合以实现从点到面的网际联系。就IP地址而言,物联网应采用IPv6(IPv4必然不够),它有128位两进制的IP网址数,这相当于给世界上的每个沙粒都赋予了一个 IP地址。唯有当所有的物体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IP的时候,物联网才能真正实现。总而言之,物联网的实现需要这两方面的相辅相成:一是利用微处理技术(micro-fabrication),提高集成度;其二是运用IP技术,以提供足够丰富的网址。
43面临的问题
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存在很多问题。1、进入门槛较高,一般一次性投入要1、2万元,这就大大限制了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购买需求。2、功能华而不实,很多都是遥控个灯光、音响,需求跟投入不成比例。3、生搬硬套,将原来很多工业上使用的东西直接照搬到家庭里,缺少人性化,不能完全适合家居生活需要。4、很多智能家居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东拼西凑,组成个系统就推广,导致成本增高、企业竞争力下降。
RFID超高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项目的应用只是试点,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也没有在供链上应用。比如,只在某一个仓库里应用,或只在生产线上应用。应该说,这些试点项目全
都属于闭环状态的应用,在供应链上串起来应用的案例国内还没有出现。
物联网发展潜力无限,但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建设物联网过程将涉及到许多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标准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范的制订和完善。
首先是技术标准问题。标准是一种交流规则,关系着物联网物品间的沟通。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其次是安全的问题。物联网中的物品间联系更紧密,物品和人也连接起来,使得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大量使用,数据泄密也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何实现大量的数据及用户隐私的保护,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协议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CPRS、短信、传感器、TD-SCDMA、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基础。
第四,终端问题。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各异议,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的一大挑战。
第五,地址问题。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IPv4 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兼容性问题。
第六,费用问题。目前物联网所需的芯片等组件的费用较高,若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花费自然不少,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考虑。
第七,规模化问题。规模化是运营商业绩的重要指标,终端的价格、产品多样性、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地用户规模产生影响,如何实现规模化是具有待商讨的问题。
第八,商业模式问题。物联网在商业应用方面的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明朗,商业模式问题值得更进一步探讨。
第九,产业链问题。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单体形式存在。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大难点必须解决: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物品的监控和追踪。
实现物联网,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等存储体,并需安装众多读取设备和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已有的事实均证明,在现阶段,物联网的技术效率并没有转化为规模的经济效率,目前的所谓物联网应用也没有一个在商业上获得了较大成功。例如,智能抄表系统能将电表的读数通过商用无线系统(如GSM短消息)传递到电力系统的数据中心,但电力系统仍没有规模使用这类技术,原因在于这类技术没有经济效率。
物联网的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包括“云计算”、无线网络的扩容和优化等均是物联网普及需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才能使数以亿计的种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从目前国内产业发展水平而言,传感器产业人水平较低,高端产品为国外厂商垄断。

1、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对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监控。

2、产品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很少采取预冷措施,对 *** 作的规范性要求不高。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 *** 作, *** 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不能确定是具体的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 *** 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够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事故的责任归属。

3、在产品生产完成以后,不是直接进入市场,而是要进行储存,再根据需求进行物流配送到物流中心或者是销售点。储存水平相对于以前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储存,这样可能造成部分产品在仓库的储存时间过长,后面的销售时间很短的情况,特别是冷藏的产品的保质期短,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之后,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的简便、快捷高效。在生产加工时对产品的电子标签,在储存的时候运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在入库的时候通过读写器就能很快的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仓库的管理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员逐个地进行清点盘查,通过读写器进行快速的读取或者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数据就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的时候,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确定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现象的发生。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还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并把数据反馈给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处理,调节仓库的环境,提高储存质量。

4、移动设备上制冷的成本高,效果差。其运输过程是冷链物流中最薄弱的环节。运输车辆多种方式并存,特别是长距离的冷藏效果不好,造成大部分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使产品失去使用功能。通过产品上的电子标签,把在运输途中的信息反馈给予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及时控制调查节制冷设备,可以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

5、由于销售点分散,销售量小,销售次数多,销售过程复杂多变。同样的商品在同时间可能面临不同的温度。通过物联网的电子标签,可以清楚地知道具体情况,根据冷链物流的控制中心,控制其制冷设备,销售人员根据数据的提示,快捷地找到相应生产日期在前的产品。以确保先生产先消费,避免产品超过了保质期还未出售的情况。

6、在冷链物流中利用物联网的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顾客满意度,降低生产成本,划分冷链上相关的责任。同时,也便于政府部门对冷链上产品监测。

7、冷链物流大多是以生产端结合市场的情况进行生产和配送,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及时、准确性低以及高成本,生产和配送无法达到最优化。在生产和用户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库存,造成生产厂家的资金积压,影响其资金的流动周期。因此,在冷链物流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控制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到用户的全部信息,在销售端也能够很迅速的把销售的情况反馈给生产厂家。生产厂家获得了信息后,能够根据市场的具体变化来安排生产,在减少库存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生产风险。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可控,必定是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方面主要包括实时温控,物流车辆线路数据化。
实时温控和车辆实时定位,这个主要利用物联网技术,目前易流科技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物流车辆线路数据化,目前国内在这个方面做出尝试和运用的企业有 马力冷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2417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