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2020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第1张

1、2020年1月7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成功。此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高通量技术实验验证。2020年首发成功!

2、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宽幅01星发射成功。(又称“红旗一号-H9”),这是第16颗吉林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了NewSat7/8卫星、天启星座05低轨物联网卫星(人民一号)等3颗小卫星。

人民一号卫星质量40kg左右,设计寿命三年,可通过推进剂进行轨道和姿态调整。人民一号卫星共搭载了2台光学载荷,主载荷为一个为多光谱相机,地面分辨率为1米;同时搭载一台高光谱相机,地面分辨率为30米。

人民一号卫星具有专业级图像质量、高敏捷的机动性能、丰富的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的电子系统等技术特点。该卫星在农业遥感、生态环境监测、灾害应急、黄河生态监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森林防火预警、态势感知等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

3、2020年1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

这是我国民营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轨宽带卫星。该卫星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入轨后将开展相关技术和业务验证。

4、2020年2月2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轨道,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5、2020年3月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托举北斗三号GEO-2卫星直冲云霄。这是北斗系统的第54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3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卫星已经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算起,中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

6、2020年3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二丙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本次任务搭载验证一子级剩余推进剂再入排放技术,持续提升落区安全性。此次是今年长二丙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9次航天飞行。

7、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7月10日12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实施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分析排查。

2020年中国共进行了16次航天发射任务,一共失败了3次,3月17日长征七号甲火箭首飞失利,4月9日19时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度尼西亚PALAPA-N1卫星失利,以及今天的快舟11号首飞失利。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快舟十一号(KZ-11)运载火箭主要用以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直径达22米,起飞质量达78吨,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500kg,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00kg/700km,主要承担400km-1500km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直径最大的新型固态运载火箭。

来源:知乎:火星居士

这也意味着快舟11号的研制难度非常大。通过和其他国家火箭竞品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快舟除运载系数略低于猎鹰1e之外,其余都是优于其它火箭,国际商业发射中,小型运载发射报价一般为每公斤25—4万美元,快舟1A运载火箭的报价不到2万美元,快舟11型运载火箭报价不到1万美元。快舟十一号对于中国征战国际商业航天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快舟11号发射成功,Space X将会拥有一个强劲对手。

早在2017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就宣布研发生产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以“一箭六星”方式将在2018年实施首飞。并且表示,首飞技术方案和卫星搭载方案已经明确,各项分系统研制试验正加紧推进。即将发射的六颗星分别为“吉林一号高分02A星”、“向日葵一号A星”、“向日葵一号B星”、“欧科微一号”、“天仪四号”、“中卫一号”。

这在当时吸引了众多的的目光,因为有多家国内商业航天初创公司参与其中,中国也寄希望可以以此带动中国航天民企的发展。

然而,快舟十一号的首飞却推迟了3年,直到2020年7月10号才首飞,而且从一箭六星变成了一箭双星,分别是吉林一号高分02E星和微厘空间一号S2星,同样也是想推进中国航天民企的发展。

吉林一号是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长光卫星是中国首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吉林一号光学A星是长光卫星2015年发射的遥感卫星,创造了多项第一,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创造了由一个研发团队一箭成功发射四星的历史(还携带了2颗灵巧视频星以及1颗灵巧验证星),创造了多项第一,它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灵巧方式在轨成功成像、国产CMOS第一次在轨技术验证。

目前,长光卫星正在建设 “吉林一号”星座,由138颗涵盖高分辨、大幅宽、视频、多光谱等系列的高性能光学遥感卫星组成。

而微厘空间一号S2卫星是北京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在2018年的时候,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近年来,这几年来,中国也想办法吸引庞大的民间资本可以进入航天领域投资,这样的话其实可以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官方对航天领域的资金投入。另外民用航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航天领域人才流失的问题,所以航天科工大力实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计划,积极推进商业航天重点工程有序开展。

在2016年的时候,国家就打算重点实施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持续构建快舟、开拓、羽舟、巧舟、轻舟五大系列运载系统,开发天信系列空间信息应用产品,在“空、临、天”多层次着力构建全域信息网络。

其中飞云工程对应无人机载区域云网项目,快云工程对应临近空间飞艇载局域云网项目;行云工程对应星载窄带全球移动物联网项目;虹云工程对应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项目;腾云工程对应空天往返飞行项目,突破以组合动力、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完善试验设施建设,建成空天飞行器技术综合研究体系。

而在这其中,具有快速、灵活、经济特点的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则但仍执行发射任务的“主力军”。

该系列火箭中,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A,对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00千克;快舟十一号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00kg/700km;直径3米的快舟二十一号火箭预计2025年完成研制。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年产50发快舟系列火箭的生产能力。

而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商业运载发射服务、商业应用卫星研制、空间信息应用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其中,快舟系列火箭是航天科工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要成果之一,快舟一号甲分别于2017年、2018年成功完成了2次商业发射,标志着商业航天计划的起步,而此次快舟十一号的首飞失利对于中国的航天产业发展计划势必造成影响,快舟二十一号火箭研发也将推迟。

但是中国商业航天计划也才起步4年,我们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困难挫折是肯定有的,我们要学会克服困难挫折。中国航天人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终将走向胜利。

1、零售环节。RFID可以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同时,智能标签能够对某些具有时效性商品的有效期限进行监控;商店还能利用RFID系统在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取代人工收款方式。

在未来的数年中,RFID标签将大量用于供应链终端的销售环节,特别是在超市中,RFID标签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并能够生成100%准确的业务数据,因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目前,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即将淘汰条形码,全面采用RFID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售环节的效率。

2、存储环节。在仓库里,射频技术最广泛的使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 *** 作。在整个仓库管理中,通过将供应链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划、取货计划、装运计划等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 *** 作。

如指定堆放区域、上架/取货与补货等。这样,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节省劳动力(8%~35%)和库存空间,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中由于商品误置、送错、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

RFID技术的另一项好处就是在库存盘点时降低人力。RFID的设计就是要让商品的登记自动化,盘点时不需要人工的检查或扫瞄条码,更加快速准确,并且减少了损耗。RFID解决方案可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管理人员可由此快速识别并纠正低效率运作情况,从而实现快速供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存成本。

3、运输环节。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是通过在其上贴上RFID标签,例如将标签贴在集装箱和装备上通过射频识别来完成设备与跟踪控制。

RFID接收转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如门柱上、桥墩旁等),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地点。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

4、配送/分销环节。在配送环节,采用射频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武汉号”属于一个基于卫星通信的天基物联网 星座 ,整个 星座 计划由80颗卫星构成。

这个名为“行云工程”的项目,计划为全球提供基于卫星的通信服务。未来,无论汪洋大海、深山还是沙漠,卫星 星座 能覆盖的地方就有信号,为海洋、船舶、电力等领域提供无处不在的物联网服务。

行云02号卫星。中国航天科工

供图

为何命名为“武汉号”?

根据公开信息,快舟与行云卫星出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是我国两家航天央企之一,航天三江为其下属企业,总部位于武汉。

2018年3月15日,航天行云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行云公司)在武汉揭牌,对外发布天基物联网组建计划,首个“湖北造”天基物联网组建工作启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行云公司董事长张镝当时介绍,该公司致力于研制和发射在低轨道运行的小卫星并组网形成 星座 ,建设天基物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物联网信息的无缝获取、传输与共享。

实施发射任务的快舟一号甲火箭,是一款成熟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此前已完成8次商业发射,次次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火箭团队身处武汉,为表对医护人员的致敬与感激,火箭箭身涂刷了“致敬医护工作者群像”。

此次火箭箭身涂刷的“致敬医护工作者群像”。中国航天科工供图

“武汉号”上天所为何事?

3月29日,“行云工程”卫星团队已经全部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根据计划,4月中下旬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行云工程项目两颗首发星送入太空。

此次发射的是行云二号01、02号卫星。其中,“武汉号”就是行云二号01星。

根据官方信息,两颗卫星由航天三江下属航天行云 科技 有限公司研发,将在低轨道上承担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的通信传输服务功能,并在集装箱、海洋、船舶、电力、地灾、环境、林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开展应用测试。

行云公司天基物联网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分α、β、γ三个阶段。2017年1月,首颗技术验证星行云试验一号乘快舟一号甲火箭已成功发射入轨。

具体而言,α阶段为试运营、示范工程建设,计划建设由行云二号01星与02星组成的系统。β阶段实现小规模组网,完成小 星座 系统构建,并开展第一阶段系统运营和市场开拓工作。γ阶段完成全系统构建,进行国内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外市场的开拓。

本月的这次发射,行云二号01、02号两星入轨运行后,就将启动项目α阶段。

据项目方介绍,与传统物联网相比,天基物联网具有许多优势。系统覆盖区域地域广,能够实现全球无盲区通信。现阶段,全球超过80%的陆地及95%以上的海洋,移动蜂窝网络都无法覆盖,在海洋、岛屿、沙漠等偏远地区,天基物联网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云工程建成后的服务领域示意图。

中国航天科工供图

“武汉号”市场环境如何?

近年来,小卫星 星座 成为商业航天市场热门领域,众多航天企业先后公布雄心勃勃的 星座 计划,规模从数百颗卫星到上万颗不等。

其中,竞争最热门的领域为低轨通信卫星 星座 ,也就是为用户提供卫星互联网的 星座 。例如同属于中国航天科工的行云 星座 “兄弟 星座 ”——虹云 星座 ,计划构建156颗卫星组成的卫星宽带互联网,让沙漠、海洋、飞机上的用户也能享受优质互联网服务。

国内类似计划还有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的“鸿雁”通信卫星 星座 。2018年12月29日,“鸿雁” 星座 首颗试验星已经在酒泉发射成功。

据官方发布的消息,“鸿雁” 星座 计划到2022年完成系统一期60颗卫星的组网运营,成为中国首个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二期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鸿雁” 星座 系统由数百颗宽带通信卫星组成,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

在全球,SpaceX公司的星链计划(starlink)走在了前面。

2019年-2020年,SpaceX用6枚猎鹰火箭,以每次60颗卫星的速度,将360颗标准化的星链卫星送入太空。星链计划规模庞大,第一步就准备用1600颗卫星完成初步覆盖,轨道高度1150公里左右。第二步,用2825颗卫星完成全球组网。第三步,一共12万颗卫星组成低轨 星座 ,为全球提供5G级别的高速互联网服务。

此外,还有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Project Kuiper项目,以及Inmarsat、Intelsat SA和Eutelsat Communications SA等公司提出的相关 星座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就建设过66颗卫星组成的铱星 星座 ,但遇上海底电缆和光纤技术突飞猛进,加之铱星用费高昂,导致用户不多,运营15个月后破产。

航天专家、小火箭公众号创始人邢强认为,星链与铱星相比,发射成本更低、用户面更广、通信技术更为先进,因而比铱星前景更为乐观。

编辑 张畅 校对 卢茜

2020年11月7日15时12分,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且顺利将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预定轨道。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可以满足近地轨道微小型卫星发射的需求。

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十一星是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数据采集的传输的服务。在2015年的时候马斯克宣布了SpaceX的卫星互联网服务的计划,SpaceX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如今中国法发射了第一个商业运载火箭,可以说这是中国航天的一大进步。

围绕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星河动力开展了多项创新,自出研制了低室压、高比冲、高装填比的姿轨控动力系统,实现了减重增效。本次发射也是垂直自瞄准、矢量固体推力控制等技术在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上面的首次应用。除了完成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星河动力有人在积极推动航天科技与社会文化的跨界融合,以将航天精神传递给青年一代为目标。

在此之前,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在9月中旬的时候透露,为了助力科普启蒙,由B站定制的视频遥感卫星,也成功升空。B站希望通过这个卫星来鼓励年轻的一代保持一颗好奇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对于谷神星一号是中国商业运载火箭成功首飞的火箭,这样的意义肯定是不小的,中国又在一个领域当中做到了创新,虽然比其他国家晚了一些,但是也是中国航天的一大进步,并且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086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