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什么?

物联网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公告显示,中联重科拟通过本次交易成为路畅 科技 的控股股东,后续公司将视届时情况,拟继续收购比例不低于目标公司总股本的1883%,确保公司持有股份比例不少于4882%。

对于这一举动,中联重科的解读是,收购股份的目的主要为了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转型是公司近几年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而路畅 科技 的业务涉及智能制造、 汽车 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工业互联网业务,因此比较看好其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中联重科的目标是在2023年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之王。而当前,机械龙头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优势均已展开工业互联网布局大计,中联重科在未来两年将如何打破传统制造,实现预定目标?

跨界工业互联网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曾在去年两会期间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工业制造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是实现工业强国的关键。

其实,早在2015年,中联重科就已经开始借“云”转型,谋变“互联网+”。而在2018年,中联重科在工业互联网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了工业互联网高 科技 公司中科云谷,其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以工业互联网高 科技 公司为定位,赋能传统产业领域、驱动传统商业模式变革。

据了解,基于中联重科十余年的 探索 与积累,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连接超过20万台套价值千亿级别的设备资产、采集超过9000余种数据参数、存量数据已达到PB级别,具备为设备制造商、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设备使用者、维修服务商等提供设备连接、工业互联平台、大数据分析、微服务应用APP等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价值服务的能力。

未来,中科云谷也将以应用场景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产业金融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为客户提供自主、领先的垂直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工业APP解决企业经营、城市建设、农业种植、应急救灾等典型业务场景中的关键痛点。

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当前,中联重科正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以40智能产品作为载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传感、互联等技术连结设备、企业与客户,不断挖掘创新的经营模式。

2018年,中联重科推进智能化40产品的优化与上市,仅半年时间就开发出了9款40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ZTC251、ZTC800智能 汽车 起重机搭载大数据及单机智能技术,远程故障诊断、设备管理被集成于手机APP,实现了施工安全、精准、高效,深受市场好评。

另外,中联重科与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联重科高起点跨入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成为国内首家AI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为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新动能。

中科云谷的打造,在继承和发展中联重科工业互联网优质基因的同时,提升了中联重科一直以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并将加速推动中联重科从“设备生产商”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目前中联重科数字化转型年均投入4亿至5亿元,其中每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研发投入超过4000万元,工业互联网应用产品开发费用超过2500万元,大数据和工业机理模型研究应用开发投入超过1800万元,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每年扩容费用10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联重科旗下年产值千亿规模的智慧产业城也正式开工,这意味着中联重科2021年四季度的产能将在原有800亿的规模基础上再叠加至少1000亿,有望在2022年突破2000亿产值规模。

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公司有望凭借国际化、数字化、电动化等优势走向全球龙头工程机械行业地位。

龙头企业“各显神通”

专家认为,就目前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到了后期博弈的红海竞争环节,在进入后期红海竞争阶段之后,部分企业选择转型探寻工业互联网“蓝海领域”

与中联重科同属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三一重工,从2008年开始就已筹划进军工业互联网,其孵化的树根互联依托三一重工在机械领域的背景,主要以机器为对象做万物互联,建立机器的数字模型,包括各种装备、机械等,同时以机器为中心,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

据悉,树根互联以PaaS平台为核心,在自研产品的基础上连接各个环节上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整体方案。同时,“根云平台”更是融合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把工厂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智慧体。

此外,还有另外一家企业徐工集团于2014年孵化工业互联网公司——徐工信息,也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代表。目前,徐工信息着力于5G技术与汉云平台的融合发展,主要聚焦于三个场景:5G智能终端应用试验、5G通信的遥 *** 作技术、5G智能工厂典型应用打造

而中联重科工业互联网目前正积极推进“2+2+3”战略转型,即立足产品和资本两个市场,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和金融两个融合,做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智慧农业”、“新型建筑材料”三个板块。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付玲表示,中联重科自主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工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核心承载平台,承担着实现中联重科“产品在网上、数据在云上、市场在掌上”新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

不难看出,国内机械龙头企业均已率先发力工业互联网,并且具备一定的优势。第一,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具备丰富的工业经验;第二,在接入能力上具备优势,其覆盖的工业协议和通讯协议足够广泛,并且数据的流向具备双向性;第三,具备跨行业、跨领域的实力。

未来,随着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布局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也会搭上工业互联网快车,为客户及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大价值。

大家现在在新闻里听到的区块链,常常与虚拟货币联系起来,实际上区块链远远不止于此。首先,区块链是信任引擎,是保障可信数据的技术;第二,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的技术。有一种说法是,两大改变世界的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人工智能改变的是生产力,区块链改变的是生产关系;第三,区块链是整合资源的平台技术,能够把跨行业的资源,包括金融、技术创新、人才参与,有效而极具创造性地整合到各种实体行业中。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会使用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时候,我们看到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首先,电池成本与寿命的矛盾毫无疑问是非常大的挑战。电池的高成本带来了消费者购车成本和购车意愿的问题。这必然不利于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成长。


第二是电池整体技术尚未最终“尘埃落定”,还在不断演进。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情,真正有生命力的行业才会这样。刚才张院士讲得非常好,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可避免地让整车厂商面临如何将快速成长的技术与自身的产品周期相结合的挑战。


第三是安全方面的问题。大家有时候会从新闻上看到电池着火的情况。而据有关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电动 汽车 安全事故分析中,电池问题引发的事故占据60%以上。

此外,新能源 汽车 电池使用效率极大限制单次充电的出行范围,虽然已经较以前大大改进,依然难免影响出行体验。


那么,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数字化挑战呢?关键是动力电池具有很高的产品价值和潜在环境影响,所以生命周期很长,从生产、整车集成、用户使用、二次回收作为储能设施、电力使用、最终环保回收,跨越了很多行业。跨行业数据收集和可信流转、共享非常困难。特别是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这两个数据孤岛如何打通,如何进行数据共享共用?电池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和充电站运营方也掌握着一部分数据。能储环节的当地供电商,回收环节的环保回收厂商,也都会有自己的数据。进而,不要忘记,金融行业也可以是数据流的利益相关方: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四成以上,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说,如何在可信数据流转的基础上,引入金融资源,降低整车厂商和消费者的成本压力?


前面提到,区块链是跨行业数据整合的引擎。它能做到让不同来源的数据通过隐私计算,在数据所有权被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形成数字孪生。这个数字孪生有很强的针对性。此前,当出现产品问题的时候,因为跨平台跨行业数据无法互通等问题,很难进行精准定位, 汽车 产品的召回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例如,原来发现了一个问题,需要召回60万台车。现在我们在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可信数据保障下,通过此前很难做到的跨平台数据整合和数据分析——对动力电池和新能源 汽车 进行非常精准的分析,发现非常高颗粒度的“问题组合”,或许就可以把召回的规模缩小到几千台甚至几百台。精准召回不但对消费者的安全是一种保障,而且可以极大降低整车厂商的成本。


电池数据的价值也还有待挖掘,不单单是电池生命周期和整体使用情况。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新能源 汽车 各个组件当中,动力电池能源供应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是最完整的。这样完整的数据不仅在动力电池自身的商业模式当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用户体验提升甚至城市管理也都有价值。


可以说,动力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 的关键 。我们可以把动力电池中嵌入相关的物联网设备;这个物联网设备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确保数据可信、不可篡改同时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收集数据,不仅可以形成动力电池可信的数字孪生,也帮助形成新能源 汽车 本身可信有效的数字孪生。此前,摩联 科技 与万向区块链合作推出了区块链蜂窝无线模组和PlatONE联盟链数据存证平台,能够赋能海量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安全上云可信上链。


再谈到商业模式,无论是回顾燃油 汽车 的发展 历史 ,还是展望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前景,如何让实体行业有效引入金融资源,都是拓展商业价值的重要方向。 车电分离指的是在换电模式基础上,车主购买整车后,由电池管理公司回购电池产权,车主以租赁方式获得电池使用权。 车电分离如果能够做到位,动力电池及充电站就可以成为资产包,且和新能源 汽车 本身是分开的,大家就可以针对资产包进行融资。这不仅仅是概念或者梦想,我们已经在和业界领先的公司在这方面展开了合作。


这个商业模式进一步规模化以后,会带来几个好处。第一,串联电池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回收、检测和改造再利用等各方的协同网络,高效可信的电池流转助力各方利益计量和分配结算,提高传统业务衔接协作效率;第二,能够让更多金融资源以可信方式进入迫切需要 社会 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有效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三,形成非常好的节奏。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车电分离后带来的商业模式有相当的稳定性。未来无论技术如何演变,这个行业都能够有效得到金融资源的配置,从而反过来为新技术的发展带去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活力;第四,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对底层资产进行穿透式监管,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控资产的运行收益,有效降低了资产和资金风险。


而对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会直接下降。比如以前买辆车30万,现在买车只要18或者20万,剩下的就是每月付车电分离的使用费,这是未来会推动的。同时也可以缩短充电时间,缓解续航焦虑;对新能源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而言,有机会引入更多的金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改善电池安全,减缓电池衰减;对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机构来说,通过动力电池和物联网设备,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可信、可靠的数字孪生并资产化,如碳中和等治理目标就可以更好地通过整合 社会 资源来管理和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电池标准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要实现新能源 汽车 的车电分离,我们当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第一是重资产:换电站建设前期投入高,融资需求大;第二是车企配合难度大:标准化技术应用推广难,不同车企不同车型差异性显著;第三是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开放使用形成规模效应;第四是运营服务体系不完善:电池多方流转难追溯。


为什么要讲挑战?传统的信息化技术难以建立多方间的信任,而且需要完整的顶层设计。面对以上的这些挑战,很难进行完整的顶层设计,势必会形成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要保证过程中整个业务方向不会失控,就是区块链组织生产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不仅是 汽车 ,所有跟新能源能储相关的行业,如未来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都可以使用物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通过对可信数字底座的打造,实现可信的数字孪生并资产化,从而降本增效,创造企业、消费者、政府机构多方共赢的 社会 经济价值。而这些我们并非仅在策划阶段,都已经实践中了。 包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动力电池资产化、在电动大巴上采用区块链基础上的电池与新能源管理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10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