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在哪一年制定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

欧盟在哪一年制定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第1张

2009年,欧盟发布了一份以《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为题的报告,提出要采取措施确保欧洲在建构新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当今世界迫切需要新科技革命牵引走出泥潭新能源云计算等多个领域的科技进步也正处于喷薄欲出的新阶段,甚至有欧美学者预言称“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作为深陷经济危机的传统经济、科技“高地”,欧盟正在全力寻找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 
欧盟在2010年实施的10年发展规划“欧洲2020战略”中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2011年又强调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三大领域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相关的技术融合可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口。
在“数字经济”领域物联网、多网融合技术趋势日显。在云计算领域,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有微软、谷歌还有亚马逊等IT巨头。欧洲也处于国际先进之列,德国和法国的一些IT和电信企业纷纷开发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由于物联网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世界各国还没有分出绝对高低。欧洲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欧盟发布了一份以《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为题的报告,提出要采取措施确保欧洲在建构新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从人与人相连接,到万物互联,互联网技术的演进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随着物联网在近几年的爆炸式发展,IP地址变为稀缺资源,多国开始参与建设根服务器,以IPv6协议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正快速改变现有互联网的面貌与格局,全球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发展的“拐点”,本文将分析IPv6的发展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于5年后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进行预测。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发来的数据包, 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1] ]。

为了实现TCP/IP,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需要根据恰当的信息正确地配置。特别是,每个设备都需要分配一个本地的IP地址,以便让网络来认识这个设备。一个IP地址就是一个数字的标签,类似街道门牌号码,用一种“点+地址”的方式表述,每个十进制数字代表一串八个二进制数字——0和1。一个路由器如果要明白需要将哪个数据传输到哪个设备上,就必须用到IP地址。TCP/IP向路由器广播数据,用特定的IP地址来区分数据的接收者。路由器读到IP地址然后转发这个数据到这个地址的计算机上。

连接到今天的互联网上的每个服务器或设备都会被分配一个自己的IP地址。在未来的物联网世界里,每个单一的设备,不管多小,也必须要被分配IP地址。所以产生了由于需要联网的设备数量巨大,很容易超过可用的IP地址数量的问题——至少在当前的IPv4中。IPv4提供了大约43亿的唯一地址,其中的大部分已经被分配给了已有设备。

按照工信部在2010年的预估的5年间,我国IP需求量会增至345亿,包括移动互联网为10亿,物联网预计需求量为100亿,固定互联网为5亿(考虑IP地址33%的利用率)。而再要考虑到2025年,需求的增加将更将随着5G的部署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而翻倍。尽快普及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是一种解决方案,IPv6协议理论上扩充到了多达340个100万的11次幂的地址,远远超过所有可能的物联网设备所需要的地址。但是要预测5年后的全球IP地址数量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工程师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尝试通过各种办法为IPv4 协议续命延缓 IP 资源耗尽的时间。比如NAT 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 IPv4 的地址短缺问题并且能够保护私有内部的网络,提供防火墙的功能;IPv4 与 IPv6 协议完全不兼容,我们需要引入双协议栈、隧道技术或者 NAT64 解决兼容性问题,而应用这些技术也需要额外的成本;通过对资源的细粒度管控,并回收不再使用的 IP 地址,延缓 IP 地址耗尽的时间等。

但是,发展IPv6成为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解决方案,全球你追我赶普及IPv6的竞争态势正在形成。IPV6是一个网络拓扑的革命。不需要二手中转,也不需要P2P打洞,两个物联网的设备之间就可以非常好地自由地通讯。每一个设备也不需要躲在网关后面,就可以升级到网络世界的一等公民。而且因为都是直接IP, Ipv6网络可以降低10~30%的网络延时。在可预见的未来 IPv4 协议也终将被 IPv6 替代。而在接下来的5年,IPv6发展趋势依旧,到2025年,IPv6将占据大部分市场,5G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预测结果将基于IPv6。

根据APNIC Labs提供的全球IPv6 用户数及IPv6用户普及率的数据(该机构的测量工具对中国数据的测量可能不准确),截至2020年6月,全球IPv6用户数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印度(358亿)、美国(143亿)、中国(12亿)、巴西(5千万)、日本(4千万)。

在域名系统方面,根据Hurricane Electric提供的数据,截止2020年6月,在全球1511个顶级域中,有1489个支持IPv6,占总量的985%,在这1511个顶级域中,有1485个权威服务器支持IPv6,占顶级域总量的983%。另外,经测试全球共有至少15114074个拥有AAAA记录的域名,占总域名量的59%。在Alexa排名前100万的网站中,共有203197(203%)个网址在AAAA记录中提供IPv6地址。同时,全球共有5万1千多个网址可以通过IPv6起始的域名提供IPv6访问。

根据We Are Social的全球数字报告数据,近五年全球联网的网民数量以稳定速度增加,2015年全球网民为342亿人;2016年全球网民达到377亿人;2017年全球网民达到402亿人;2018年全球网民达到439亿人;2019年全球网民达到454亿人。网民占全世界的总人口数量从46%增长到59%。从增长的趋势上看,全球的网民的增长速度稳定且逐渐增加。

在近五年中,非洲和南亚地区网民的增长数量极为显著,而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呈现小的增幅。整体来看,互联网用户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全球各地,在非洲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数量较少。所以虽然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网民数量上将要达到瓶颈峰值,但是在全球范围,增长的趋势在接下来的5年也将基本保持。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也是网民数量增长的一方面,预计2025年网民数量将可能突破60亿。考虑私人联网以移动设备的社交等基本需求为主,以人均一个IP地址作为基数,就至少需要60亿IP地址。

自2008年“智慧地球”提出以来,物联网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认可,并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今,物联网连接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物联网的商业化应用已经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在物流、交通、建筑、医疗等行业应用已得到发展,但在对智能化要求较高的领域如智慧交通、制造、能源等,仍处于分散的、小规模的状态。

从全球角度出发,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物联网行业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5G、AI、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行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各国为了抢占新一轮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先机,纷纷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美国的“SMART物联网法案、欧盟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战略”、韩国的“u-Korea”策略规划、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计划等都将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据市场分析公司高德纳(Gartner)估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9万亿美元。

各大机构对全球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预测如下表:

综合各大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全球各国物联网的增长速度,智能设备在2025年可突破750亿,万物互联要每一个智能设备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IP地址,全球对于IP地址的需要也达750亿。

物联网发展技术壁垒可能导致智能设备在普及用户方面受到限制而影响智能设备对于IP地址的需求量。根据《2014-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物联网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协同配合,物联网企业特别是从事跨越多层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企业,需具备较强的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专业研发能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微 *** 作系统、与硬件紧密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信息处理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这样的要求在5年完成也是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NAT可以避免内部IP的频繁修改,可以当做防火墙,保护内部网络,在IPv6快速部署中也有存在的空间,这样对于大量的智能设备而言,可能不需要独立的IP地址。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正快速改变现有互联网的面貌与格局,在未来将成为支撑前沿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石,有力支撑起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应用、新场景,最终惠及到每一个网民。全球产业界已经为快速普及IPv6做好准备。通过之前各项因素的考虑,预计5年之后,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在500亿左右,考虑到IP地址的利用率不是100%,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超过650亿。

[[1]] 叶舟IPv4向IPv6过渡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9 DOI:107666/dy1702450

2009年物联网开始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2009年开始,以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为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期的大背景下,物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信息化,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在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商成为了物联网的重要推动者。运营商将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带领整个通信产业,朝一个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一年中的所有节日、所有纪念日 公历2月7日:纪念日
公历2月14日:情人节
公历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公历3月1日:国际海豹节
公历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公历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公历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公历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公历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消除种族歧视日
公历3月22日:世界水日
公历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公历4月1日:愚人节
公历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
公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公历本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公历4月24日:世界青年团结日
公历4月25日:世界儿童日
公历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4日:中国青年节
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公历5月8日:世界红+字日
公历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公历5月17:世界电信日
公历5月30日:中国运动纪念日
公历5月31日:世界无烟草日
公历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节
公历6月4日:国际日
公历6月5日:国际环境日
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公历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公历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公历6月27日:国际禁毒日
公历7月1日:中国成立纪念日、国际建筑日
公历7月3日:国际合作节
公历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公历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扫盲日
公历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公历9月20日:中国爱牙日
公历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
公历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
公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公历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
公历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
公历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公历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公历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公历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公历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公历10月24日:联合国日
公历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公历11月1日:万圣节
公历11月17日:国际学生日
公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公历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公历12月5日: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公历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 诺贝尔日
公历12月25日:圣诞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农历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畲族会亲节
农历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农历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农历四月初八:牛王诞
农历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农历六月初六: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农历七月初七:女儿节
农历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
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回答者:没有网名的网民 - 进士出身 八级 10-11 03:08
一个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954
2 月 份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1995
2月21日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 月 份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 1983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2000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0 饶有情趣的世界妇女节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1979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节)
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1983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日 国际航海日
中国国医节 1929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1日 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 1972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1976
世界儿歌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1950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996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 月 份
4月1日 国际愚人节
4月2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1950
4月21日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1994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 1957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1986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2001
4月27日 联谊城日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三个星期日 世界儿童日 1986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秘书节
5 月 份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1889
国际示威游行日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1939
五四运动纪念日 1919
科技传播日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 1948
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1912
5月15日 国际家庭(咨询)日 1994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1969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1990
中国学生营养日 1990
5月26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1993
5月30日 "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纪念日 1925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8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914
救助贫困母亲日 1997
5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牛奶日 1961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1990
6 月 份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949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 1987
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联欢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7 月 份
7月1日 中国诞生日 1921
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
国际建筑日 1985
亚洲"三十亿人口日" 1988
7月2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937
7月11日 世界(50亿)人口日 1987
7月26日 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
7月30日 非洲妇女日
7月第一个星期六 国际合作节
8 月 份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27
8月6日 国际节 1932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1988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 1945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1993
9 月 份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
9月8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 1958
世界扫盲日 1966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985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1987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1931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1989
9月21日 国际和平日 2002 2002年以后
9月26日 快乐节日网建站日 2001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980?
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 1981 1981至2001年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民国防教育日 2001
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心脏日 2000?
世界海事日
10 月 份
10月1日 国庆节 1949
国际音乐日 1980
国际老人节 1990
10月2日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 1949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949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998
世界视觉日
国际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 1969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911
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1992
10月11日 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949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1884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969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1984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1979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1992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1945
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2000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10月第一个星期一 国际住房日 1982
10月第二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990
每年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2000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 1946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 1946
11月21日 世界电视日 1996
世界问候日 1973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12月份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988
12月2日 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992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2001
12月5日 (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1985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1935
世界足球日 1995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 1950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998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4
12月第二个星期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国际车
"国际年"是由联合国会员国或某个国际组织向联合国提议,经联合国讨论并作出相应决议而确定的。1980年,联合国制定有关"国际年"的原则是:选择的主题必须符合宪章;优先考虑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人道主义、人权相关的主题;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等。"国际年"的其目的是为了唤起世界公众对全球范围某个问题的关注,提请各国政府和人民为解决该问题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国际日
21世纪
2003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主题是"生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
2004年:国际稻米年
2003年:国际淡水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Freshwater)(2002年联合国大会设立)
2002年:国际山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s)
2002年:国际生态旅游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
2001-2010年:世界儿童和平与非暴力文化国际十年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a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oilence for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2001年:联合国不同文明间对话年 (UN Year of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
(第53届联大1998年11月4日决定设立)
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Volunteers)
2000年:国际感恩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anksgiving)
2000年:国际和平文化年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Culture of Peace)
20世纪
1999年:第一个百年-国际和平大会
(Centennial of the First - International Peace Conference)
1999年:国际老人年(联合国1992年决定设立)
(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rsons)
1998年:国际海洋年(第49届联大确立)(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Ocean)
1997-2006年:国际消除贫困第一个十年(第51届联大宣布设立)
(First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996年:国际消除贫困年(联大1993年12月21日宣布设立)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Eradiction of Poverty)
1995年:各国人民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死难者国际年(联大1994年12月2日宣布设立)
(Year of People's Commemoration of Victims of Second World War)
1995年:国际宽容年(联大1993年12月20日确立)
1995-2004年:联合国人权教育十年 (UN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1995年:国际青年年
1994-2004年:世界土著人国际十年(联大1993年12月21日确立)
(International Decade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
1994年:世界口腔卫生年 (World Year of Oral Health)
1994年:体育与奥林匹克理想国际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Sport and the Olympic Ideal)
1994年: 国际家庭年(联大1989年12月8月宣布设立)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
1993-2003年:向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战斗的第三个行动十年
(Third Decade to Combat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1993-2002年:亚太地区残疾人十年(Asian and Pacific Decade of Disabled Persons)
1993-2002年:第二个非洲工业发展十年
(Seco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cade for Africa)
1993年:世界土著人国际年
1992年:国际空间年(International Space Year)(第44届联大宣布)
1991-2000年:第二个非洲运输与交通十年
(Second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91-2000年:联合国禁止滥用麻醉品十年
(United Nations Decade Against Drug Abuse)
1991-2000年:联合国第四个发展十年
(Fourth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90-2000年:铲除殖民主义十年(联大1988年11月22日设立)
(Decade for the Eradication of Colonialism)
1990-1999年:联合国国际法十年(第44届联大宣布设立)
(UN Decade of International Law)
1990-1999年:第三个裁军十年(联大1990年11月9日决定设立)
(Third Disarmament Decade)
1990-1999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的十年(国际减灾十年)(第44届联大决定设立)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990年:国际扫盲年(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Year)
1988-1997年:世界文化发展十年
1987年:无家可归者收容安置国际年(国际住房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helter for the Homeless)
1986年:国际和平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Peace)
1985-1994年:亚洲及太平洋运输和通讯十年(Asian and Pacific Decace of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85年:国际森林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orests)
1985年:国际青年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Youth)
1985年:联合国年
1983年:世界通信年(联大1981年11月19日宣布)(World Communications Year)
1983-1993年:向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战斗的第二个行动十年 (Second Decade to Combat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1983-1992年:第一个非洲工业发展十年 (Firs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ecade for Africa)
1983-1992年:联合国残疾人十年 (UN Decade for the Disabled)
1982年:动员制裁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国际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obilization for Sanctions Against the Racist Regime of South Africa)
1981-1990年:第一个非洲运输与交通十年(First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81-1990年:联合国第三个发展十年 (Third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81-1990年: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第35届联大决定)
1981年:国际残疾人年 (International Year for Disabled Persons)
1980-1990年:第二个裁军十年 (Second Disarmament Decade)
1979年:国际儿童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Child)
1978年:反对种族隔离年
1976-1985年:国际妇女十年 (UN Decade for Women)
1975年:国际妇女年(联大1972年12月18日通过)
1974年:世界人口年
1973-1983年:向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战斗的第一个行动十年 (First Decade to Combat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1972年:国际图书年
1971-1980年:联合国第二个发展十年 (Second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71年: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行动国际年
1970-1980年:第一个裁军十年 (First Disarmament Decade)
1970年:国际教育年
1968年:国际人权年
1967年:国际旅游年
1966年:国际米年
1965年:国际协助年
1964-1965年:太阳极小期国际观测年
1961-1970年: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 (Firs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61年:世界种子年
1961年:国际保健医疗研究年
1960年:世界精神卫生年
1959-1960年:世界难民年
1957年:国际地球观测年

参考资料: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物联网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及并确认概念,在1995年至2005年间经历了萌芽期。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拓展,物联网行业进入初步发展期。2009年,中国、欧盟、美国对于物联网都提出国家战略层面的行动计划,全球物联网行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整体来看,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当前,全球物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136万亿美元。

2009年8月,温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互联网
中国第一封email
1987年9月20日
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
虽然互联网还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话题,但早在1987年9月 20日中国首封电子邮件就上网了。这一天,钱天白向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Email)“穿越长城,走向世界”,从而在中国首次实现与Internet的联接,使中国成为国际互联网络大家庭的一员。

说到物联网,肯定是要与当今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关联到一块,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内容及阶段,它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 of things(IoT),解释也可以通俗易懂点,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组成了物联网。物联网凭借着只能感知、部分识别技术、通信感知技术等等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网络应用中,这样的发展也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核心是应用创新能力。所以把握好了用户的感受,以用户为核心那么物联网技术必定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其实物联网技术不是对现在的技术加以翻新革命,而是通过对现有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目前有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物联网相关专业,其实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比较混杂的学科,涉及到计算机课程、通信技术课程、电子技术课程、测控技术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可能有的学校会开设一些管理学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课程知识。相关专业也开设了有6-7年左右了,很多学校也专门制定了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学习包括基础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技术、数模电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嵌入式等等相关技术,另外做物联网开发、IT开发的人员,都需要对外语能力有一定要求,因为很多产品芯片资料都是外文的,需要保证可以读得懂才行。另外,因为物联网专业是们交叉学科,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多,所以在本科阶段如果想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话难度很大,所以面对找工作来说不仅要求学历,而且技术深度专业方向、应用能力都是企业用人的标准。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技术及产业创新的重要战略。美国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发全球物联网关注热潮,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先进的硬件设计制造技术,已经趋于完善的通信互联网络均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环境监测、建筑、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积累。
我国就物联网发展也做出了多项国家政策及规划,推进物联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物联网发展的十个专项行动计划》,以及近期颁发的《中国制造2025》等多项政策不断出台,并指出“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物联网发展热潮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虽然增长率近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2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75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呈加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
我国目前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工业、医疗、交通、金融以及安防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今很多的产品其实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比如我们身边的共享单车、进出地铁站需要刷卡的射频技术、手机移动端的考勤管理软件、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等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产品。物联网产品就在我们身边,未来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就必定会有嵌入式产品、物联网产品存在,这些产品与人类是脱离不了的。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17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