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设立17个国家级新区有哪些?

中国已设立17个国家级新区有哪些?,第1张

现在是19个国家级新区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级新区成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改革的新区。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

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

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2016年2月长春新区成立,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成立。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此外,还有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等地区在申报中。

扩展资料:


新区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属的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认为,数十部区域性经济政策文件层次分明、定位清晰。这些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分三大类:国家级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区域规划。

国家级新区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

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江西赣江新区和河北雄安新区,面积以平方千米计。这些新区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发的区域。

同新区相比,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及相关试验区(合作区)范围比较大,包括:成都和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武汉和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区域政策各有侧重

国家级新区具有改革先行先试区、新产业集聚区等特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这些新区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经济更繁荣、环境更美好,比老城区更有吸引力,可吸引老城区的经济要素向新区转移,从而减轻老城区的压力。

“从促进改革的角度说,这些新区实际上就是新的特区。为促进所在区域加快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往往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规划建设新区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对于设立相关试验区(示范区、合作区),肖金成认为,主要是为了深化体制改革进行试验,为更大范围的改革进行探索和积累经验。

新区主要问题

国家级新区产城融合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

1、产业与城市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经济(产业)、社会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间缺乏有机联系与协调;新区规模论证与交通、就业、用地和布局等相脱节;产业功能的差异性不显著;产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功能分离。

2、土地管理制度问题。居住、工业和商业三类用地价格悬殊,导致土地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土地用途管理细碎,不符合用地综合发展趋势;土地供应结构性宽松,且高耗费,不集约利用土地现象严重;城乡结合部占用大量土地,被低端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占用过大。

3、低密度发展模式阻碍了服务业及低碳化发展。各类新城都存在低密度模式,导致土地使用不集约,缺乏当地就业,对服务业需求不足,不利于形成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服务价格高,便利性不足;前往中心城区的消费模式则导致出行成本上升,交通拥堵,不利于低碳化发展。

4、新城的公共服务资源满足不了当地需求。现行财政体制使得公共服务不能随着人口迁移而分散化,导致新城区域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生活不便,运行成本高,同时也无法支撑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

5、新城建设与周边区域发展脱节。“外部资源+特殊政策+异地市场”的开发区模式,容易与周边区域发展脱节,且产业园区、开发区缺乏功能配套,难以成为推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引擎。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规划体系内在产城分割。规划体系,包括城乡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规划、园区规划等,在工作目标、功能要求、空间范畴、技术标准、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交叉和矛盾,工作机制衔接不畅,存在不同步、不同向现象。

2、行政干预介入微观运行。政府对产业、人口、资金、土地等的不当干预,扭曲了资源配置,导致要素聚集及产业发展偏离最优路径,效率低下,债务与金融风险累积;公共服务集中在大城市,使得人口、产业过于向大城市集中,新城往往缺乏公共服务配套。

3、新城扩张缺乏制度、产业支撑与科学依据。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要素市场扭曲,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新城扩张缺乏制度与产业支撑。[39]

社会意义

1、优化发展环境

2、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3、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4、高效节约利用资源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六)强化组织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级新区

今年土地集中出让打响“第一q”。

今日(4月15日),最早公布首批集中供地计划的长春,在全国率先举行首批土地集中出让。不过,这场土地集中出让却显得有些平淡,仅吸引了4家头部房企竞拍。原计划的51宗待出让土地中有11宗终止挂牌,最终成交38宗住宅用地,其中32宗为底价成交,2宗流拍,全部集中在市辖区,成交总金额为19308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在内的15个城市公布了今年的首批土地集中供应计划,总计供地规模达4155万平方米。其中北京、杭州、广州、南京的首批供地的起始总价均超过800亿元。从各城首批集中供地的出让时间看,主要集中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时间。

来源:摄图网

首场土地集中出让平淡收场

在今日长春首批集中土地出让成交的38宗住宅用地中,有32宗为底价成交,成交平均楼面价为3225元/平方米,相较2020年长春住宅用地3278元/平方米的成交楼面价,地价保持相对稳定;溢价率则较2020年全年溢价率下降11个百分点,达到33%。本轮集中供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562万平方米,相当于2020年全年成交量的294%,可见长春推地节奏较为平均。

整体看,长春本次集中土地出让的热度并不高,仅吸引了中铁、华润、保利、万科4家头部房企关注。但在优质地块的竞争中,头部房企优势明显。

中铁置业在本次土拍中总投资达44亿元(其中39亿元用于住宅用地),取得长春朝阳区永春镇11宗住宅用地、1宗商办用地、1宗图书馆用地,所有地块均为底价成交,成交平均楼面价为2912元/平方米。

华润是唯一在长春本轮集中供地中触发限价并用竞租赁面积的方式取得地块的房企,取得的地块位于宽城区小南街是长春北侧较为重要的核心城区。在到达限价后,经过36轮争夺,最终竞配建租赁住房4100平方米取得该地块,可售部分楼面价3585元/平方米,溢价率294%,为本轮供地的最高溢价率。

另外,保利、万科各取得1宗住宅用地,溢价率保持在4%以下。除此之外,其余地块全部为长春本地开发商取得,大部分为底价成交。本地房企取地中仅3宗住宅用地溢价率达到15%-20%,主要分布在南关区、长春新区、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长春主要发展区域。

“本轮长春集中供应竞拍方式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价高者得’转变为‘限价竞租赁住房面积’,稳地价的举措正逐渐落地。”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长春本轮集中供地结构有明显调整,主要分布为西侧、南侧。朝阳区、绿园区成为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占比增长最快的区域,占比较2020年全年增加10-20个百分点。相反,虽然保利、万科在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地,但该区域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占比较2020年减少139个百分点。

潘浩表示,今年长春还有两轮集中供地,整体供应结构仍需持续关注。本轮集中供地中有2宗住宅用地由于无房企报价而流拍,流拍率为82%,低于2020年年末的101%,流拍率呈现下降趋势。

15城首批集中供地超4000万平米

4月14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2021年第一批集中出让的6宗地块,预计将于5月13日集中挂牌拍卖。6宗地块分布在宝安尖岗山1宗、光明凤凰城1宗、龙华油松1宗、南山西丽1宗、深汕合作区2宗,总建筑面积9101万平方米,总起始价10576亿元。

至此,公布今年首批供地计划的城市已达15个,总计供地规模达4155万平方米。

而本次“双集中”土地供应新规,涵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以及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厦门、合肥、济南、武汉、成都、福州、郑州、无锡、苏州、沈阳、长春、宁波、青岛、长沙等18个热点城市,这些试点城市今年将分三个批次集中进行土地挂牌和出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有11个城市的今年首次集中供地规模超过了全年供地面积的30%。其中,广州首次集中供地规模为全年供地面积的62%,苏州、长春、沈阳的占比均超过40%。

此外,集中供地的土地性质并非单一的商品房用地,租赁用地等也得以突出,而且在竞拍规则上也有新变化。

如北京首批集中供应的30宗土地中,近四成涉及公租房。此前海淀树村地块一直尝试做竞拍共有产权份额,如今开始推广落实,使得北京住宅用地市场竞拍方式趋向多元化。

杭州的首次集中供地中,除2宗人才专用租赁住房用地外,所有地块均设置新房限价条件。其中平均限价为26038元/平方米,最高价为29227元/平方米,如实施装修销售的,装修价格平均限价3327元/平方米。

据贝壳研究院报告,广州本次集中供地应重点关注共有产权房、公租房等房源供应。其中政府性房源及自持住宅上限面积占本次供应的比例达到27%。政府性房源中,共有产权住房上限面积达83万平方米、政府性住宅达74万平方米、公租房达59万平方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不在22城名单中的城市也宣布将加入集中供地队伍行列。

4月9日,徐州市住建局发布通知,表示将加入“两集中”供地城市阵营,一年供地不超过4次,每次供地不低于1000亩,时间间隔、地块数量和区位要相对均衡;集中组织出让活动,挂牌公示结束后,交易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建立土拍熔断机制。土地招标拍卖过程中,当溢价率达50%或超过设置的最高限价时,中止网上竞价,采取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

在此之前的3月30日,西安市政府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房地联动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其中明确提到,“每年按季度集中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国有建设用地公开出让”。

集中供地新规下房企如何“抢地”?

“双集中”供地新规的落地,无疑将给不同梯队的房企拿地产生相应影响。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此前曾表示,今年土地集中供应新规,要求企业资金有很大的d性,如果没有很大的d性,面对集中土地供应会遇到很大的压力。

“整体来看,政策对龙湖这样的企业是存在利好意义。政策对优质的房地产从业者来说应该是利好,可能对高杠杆公司或中小公司可能会有一些压力。”龙湖CEO邵明晓也谈到了对集中供地的看法,“政策的出现考验房企的运营能力,集中推盘营销的能力,也考虑房企交付时的能力,从拿地、到策划、到方案、到开工、到建设、到交付、到客户服务、到一系列全链条的能力。”

但中小企业可能相对艰难。一位区域型房企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集中供地对我们这些中小房企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面对集中供地,我们需要和很多巨头房企同场竞技,也需要一次性地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参与拍地,和资金相对雄厚的头部房企相比,我们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夸张一点说,如果我们在今年的首批集中供地中我们没能抢到,那么下半年我们有可能面临无米下炊的窘境。”

“所以面对集中供地,我们计划采取的方式是引入合作伙伴,多方抱团取暖,多参与一些土地竞拍,也分散风险。”上述房企高管表示。

某院报告认为,去年“三道红线”融资新规试点以来,行业进入降负债、降杠杆的阶段,销售回款成为企业“回血”重要来源。集中供地新规的实施,对企业营销端将带来深刻变化,以往的销售节奏与营销节点也需要重新铺排,以面对集中的拿地资金需求。

面对22个重点城市的集中大量供地,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取舍,需要企业对城市发展趋势及板块价值进行科学研判,若集中跟进多个地块,也需要投拓人员更加高效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22城多为房企的战略重点布局城市,如果这些城市的供地节奏趋同,房企若要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则需要对不同区域及城市的潜力、市场周期进行精准研判。

总体来看,资金实力强的企业仍将获得更多的拿地机会,而资金压力大的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冲击,企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为了更多地参与竞拍,提高拿地成功的概率,企业可采取联合拿地的方式,共担资金压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集中供地政策虽然近期能够影响到土拍市场,但市场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土地供应量。

“如果只是拍地方式变化,土地的供应没有上升,甚至还下降了总量,那么对地价的影响就会非常有限。只有各个地方集中拍地,同时供地总量能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才会影响到土地价格,保持平稳甚至稳中有降。只有土地的价格保持稳中有降,而且土地供应量增加,才会传导到房价稳定和不大幅上涨。”秦虹表示。

原标题:长春打响土地集中出让“第一q”:11宗中止挂牌,32宗底价成交,仅有4家头部房企参与

从两篇文章谈“激进”布局的吉电股份。
激进,百度一下意思是:是指急于变革和进取。个人理解吉电股份是激进布局,稳健经营,财技高超;吉电股份的估值如果看市盈率(TTM)有失偏颇,若是如此N多电力公司比如隔壁中国电力亏损如何估值?个人认为要看新能源的装机和投运规模,其实经过清洁技术改造后的煤电也提升估值,因为经过清洁改造后的煤电起到调峰和储能的关键作用。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装机容量12058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8758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例为7263%;按照1个GW40亿市值测算,总装机120585GW,市值应该是48234亿;仅考虑新能源装机87585GW,市值应该是35064GW;今天吉电市值20675亿,非常低估;这是目前的存量装机和投运量。
第一、何为激进的布局?
较第一篇2021年10月23日《激进投资新能源,吉电股份债台高筑》到2022年7月4日《吉电股份激进转型,拟投127亿建水电资金仅84亿、债务450亿,财务持续承压》
何谓“激进”?在国企激进是天大的好事,怕的是“耗日子、挨时辰、得过且过的”那种。具体到吉电股份,在布局新能源应该说不激进,无布局。因为光伏、风电、抽水储能等等受到地理位置约束,吉电也好、控股公司国家电投也好,不按照任务清单推进,就会被收回 指标,五大四小以及地方新能源运营企业都在虎视眈眈。在此期间,吉电股份又“激进”签约或者开工几个百亿的大项目:(可能统计不全有漏掉,或者未有公开信息披露的)
1、投资100亿元,打造14GW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产业园;
2020年9月,吉电与潍坊滨海新区签约战合,拟在十四五(2021年—2025年)投资200亿,200亿投资包括两大部分:在综合智慧能源产业投资100亿元,打造14GW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产业园;
2、33亿,883MW,吉电股份进军户用光伏;
2021年11月8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所属合肥吉昭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南等6省份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
3、格尔木市政府签署4GW大基地光储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3月,吉电股份华东区域公司与格尔木市政府签署4GW大基地光储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迎来首季发展工作“开门红”。
4、2022年5月,40亿投建20GW铅碳电池产线;
一期建设将年生产5GW铅碳电池,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GW铅碳电池的能力。目前进度,该项目预计今年8月末可完成研发楼与综合楼封顶,10月末可完成库房、厂房及其他构筑物主体封闭。2023年3月份开始试生产,6月份投产运行。建成后每年可为白城市创造约8000万 税收。
5、汪清抽水蓄能电站5GW,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抽水储能电站;
进度:6月29日至30日,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吉林汪清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审查,预计一期规模180万千瓦,计划投资额127亿元。
以上。。。
其中已经快速推进的是:
(1)20GW铅碳电池项目,吉电股份积极投身白城“陆上风光三峡”工程,主动承担20个GW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以“两个基地一条走廊”构筑起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氢能产业集群。白城市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会影响储能应用,一般电池储能技术性能与储能容量会受到低温影响,轻者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与使用寿命,严重低温冷冻甚至无法工作。面对环境的严格要求或许铅碳电池是最佳选择。
(2)5GW抽水储能项目,吉电股份称之为积极融入“山水蓄能三峡”建设,大力推进抽水蓄能、县域开发、核能供热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积极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从5月12日公告到7月1日通过可研审查一期投资127亿,仅仅2个月时间;
以上两个大项目目前貌似根本没有体现到吉电股份的市值当中,很是微妙:)

第二,何为稳健经营?
看看两则机构访谈的数据说明,吉电股份激进但不失稳健,一步一脚印,非常扎实;
吉电股份机构调研
公告日期:2022年4月16日(周六)
编号:2022-001和编号:2022-002,两个调研信息摘录如下,排序按照个人理解,与原来调研公开资料序号有差异:
截至2021年末,公司装机容量1,04457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71457万千瓦,占比6841%。资产总额66752亿元,较期初增长1901%;净资产1428亿元,较期初增长264%;资产负债率7861%。
2022年公司继续按“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能源 生态系统集成商”的战略定位,坚持“清洁低碳、改革创新、效益优先、一流发展”的总发展思路,以先进能源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为基础,以能源生态系统集成为方向,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7公司2021年各业务板块的净利润是多少?
答:2021年度火电(含热力)净利润-113亿元,风电净利润515亿元,光伏净利润374亿元。
感谢各位投资者对吉电股份的关注与支持,公司2021年经营情况已发布,主要利润来源为新能源板块。受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火电业务板块亏损,但对比同区域内同类公司亏损额最少。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提质增效,坚持“持续大力发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综合智慧能源、创新发展氢能产业集群、全面开拓储能充换电业务”四条发展方向,从电力生产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
92022年一季度新增装机情况?
答:公司一季度新增装机16128万千瓦,新增装机主要为2022年一季度计划投产项目及2021年调试后并网的项目。
10公司2022年是否有重启资产重组的计划?
答:后续还要看公司实控人国家电投的整体安排,目前没有相关的通知。公司将按照既定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新能源,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18公司的融资成本在什么水平?
答:公司发展符合国家“3060”战略,同时紧抓政策机遇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融资成本处于同地区、同行业较低水平,项目贷款成本37%-418%区间。
5公司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规划?
答:公司从2018年开始谋划氢能产业,公司产业布局和发展步伐超前于整个行业。目前公司开发的白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长春中韩示范区“光伏+PEM电解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大安市化工园区开发的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 该石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按照公司氢能产业规划,公司将在吉林省内开发“两个基地、一条走廊”,即在吉林西部白城区域建设千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基地,在吉林中部长春中韩示范区建设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并在白城、长春间打通形成制氢、储运和化工产业 应用的氢能走廊,发展吉林省氢能全产业链。
6经营范围涉及核电及生物质发电,公司在这两方面业务的谋划情况?
答:核能方面,吉电股份没有相关业务,公司实控人国家电投集团有核电业务;
生物质能方面,目前公司已投产生物质供热项目,正在开发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并将生物质能源利用与县域开发结合 ,开发县域生物质清洁供暖、生物质燃料和生物质废渣制有机肥项目,实现生物质能全产业链发展。

第三、何为财技高超?
回到两篇谈吉电股份激进布局的文章,建议好好的、认真的读一读,虽然很啰嗦:),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激进布局,债务高筑,但是经营非常稳健,然后呢?布局不易,就国家电投来讲,指标不容易丢失和废掉,那如何解决?国企改革,何种方式自行脑补。

长春铁路法院局长是杨启龙。他是中国***党员,曾在黑龙江省公安机关担任过领导职务,具有较丰富的法律和执法经验。在担任长春铁路法院局长期间,他始终坚持以司法为中心,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司法服务体系,为保障辖区内的铁路交通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他还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杨启龙局长的领导经验和法律素养,使长春铁路法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进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肯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179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