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具体是怎样的?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具体是怎样的?,第1张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能源车

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两极分化明显
得益于我国环保事业的纵深挺进,并且开局就迎来了政策补贴,所以新能源车企发展事半功倍。如今,补贴退坡,准入门槛浮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更多却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相关车企的质量和技术等系统“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性能,造车技术,整车服务等领域都将成为各企业的争夺点。如此,新能源车企有没有创新力,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完整产业链就决定了市场份额争夺的最终结果。很显然,在市场加速优胜劣汰条件下,内部分化现象是必然会出现的一次大清洗。
2、电动化标签日渐清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如今,纵然在续航能力,电池科技,维修和管理等方面还有缺陷,但是仍具备超越传统燃油车的先天优势。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哪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会并存于市场,今后的发展标签依旧会是“电动化”。
这从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变化中可以初窥端倪,从不到2%到超越传统燃油汽车,业界预计也就是十几年间会发生的变化。如果从环保和耗能的角度来看,只要跨过成本障碍,建起完整的运维体系,纯电驱动的未来蓝图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3、智能化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的概念,想必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再陌生。智能、信息网、自动化这些理念正在走入千家万户,同样的也在渗透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如果说,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向未来看齐,那么新能源汽车则是凭借“起步晚”的优势,抢先踏入了科技前沿的领域。
汽车产业发展到如今,功能化趋势愈发凸显,网联技术就是这种多维度延伸的支线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高地,均已布局先进辅驾系统,对接成熟智能网科技,内嵌传感器、雷达等新型配套零部件,致力于为产品增添更多附加价值。
4、产业链主支线并起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必然不会是一条主干通到底。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的板块主要是整车制造、电池体系以及售后运维。如今,发展需求带来的产业链延伸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添加了众多分支。
首先,竞争加剧带来了兼并重组浪潮,不管是携资本,携技术,还是携周边产业入局,都会影响到产业链形态;其次,车企与新材料公司合作,车企与智能系统开发商合作,车企与氢燃料科技品牌合作……上下游,左右墙全打通;再者,轻量化、多模式、高智能等标签,直接串联起了新能源汽车现代化产业链的主支线。
5、有望跃居国际舞台
实际上,根据专家预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有望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线。作为机动车保有量的一线大国,新能源汽车替代和新增市场潜力颇为可观。消费模式多元化是我国新能源车企“走出去”的优势之一,技术和规模等也有望后续跟进。
截至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出口方面陷入瓶颈,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呈现涨势。一般的新能源出口均价低,出口量大,档次较高的纯电动客车出口规模小,但是单价高。也就是说,不论是技术工艺较好的还是平常的都自有其出口优势。而且,新能源车企在对外合作上也非常主动,或是研发合作,或是资本合作,或是贸易合作,不一而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快自然也存在“后遗症”。但是,只要循着脉络走,坚持打有准备的仗,始终围绕强化自身实力的核心,在迎合需求的基础上寻得更有价值的产业优势,自然能够在市场新旧更替的浪潮中坚如磐石。


易车讯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稳定消费市场。


后续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编制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工作。


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目前各国发展都比较快,也是减排的重要选择。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又一个丰收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这个数据还是很喜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还是非常强劲的。


二是关键技术有效突破。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超过48千瓦/公斤,最高转速达到16万转/分钟,这些指标表明我们的关键组件部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座舱等方面,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了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6席,我们的竞争力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出来。


四是配套设施环境日益优化。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我们累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后续,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政策供给。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编制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工作。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稳定消费市场。


三是支持融合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以及车用 *** 作系统等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严格生产准入管理,加强对投资的指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和布局,保障好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使用便利性,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设施和环境。



易车超级评测体系重磅上线!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云集,易车年度车型榜单新鲜出炉!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等你来看!

你好,选择新能源汽车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是车企的品牌,国产的还是合资,然后根据平时驾驶的方式,高速长途多还是城市道路多,选择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还要关注是车辆的质保时间,尤其是电池的质保时间。厂家的金融优惠也可以关注下。

朋友你好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联网的未来
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等概念走进千家万户,也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为了未来,那么新能源汽车凭借“起步晚”的优势,进入尖端技术领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的高度,纷纷布置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对接智能化网络技术成熟、嵌入式传感器、雷达等新部件,更致力于为产
摩托化标签越来越清晰
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时至今日,即使在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维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优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共存的市场,未来的发展标签仍将“摩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生产方面
两极分化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深度受益,并开始迎来政策补贴。现在,补贴回落、准入门槛上浮、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多,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汽车价格相关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如“硬件”的新一轮考验。
产业链主线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肯定不会是一个主干到终点。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板块主要是汽车制造、电池系统和售后运营维护。今天,由需求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许多分支。
望采纳 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188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