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第1张

一、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510-81710066,该校联系地址为江苏省宜兴市荆邑南路99号、邮编为214000、联系邮箱为wxgyzjb@wxgyxycn。

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美丽富饶、人文荟萃的陶都宜兴。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前身系创建于1958年的陶都工业大学,1959年调整为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立宜兴陶瓷科职业学校。1985年更名为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2004年升格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走内涵提升的发展道路,办学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以“优秀”通过高职专科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2011年以优异成绩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4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专家组验收,以优异成绩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又以优异成绩通过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党风廉政建设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已成为以紫砂陶为特色,以艺术设计专业群为重点,覆盖电线电缆、眼视光技术、旅游管理、物联网技术等艺工文技相融合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现设有陶瓷学院、传媒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时尚艺术与设计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42个,其中陶瓷设计与工艺、陶瓷制造工艺、美术(雕塑)、电线电缆制造技术、眼视光技术等是省属高职院校中独具特色的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着力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

您好,宜兴电大有以下专业:
1 法学;
2 工商管理;
3 会计学;
4 经济学;
5 英语;
6 日语;
7 汉语言文学;
8 数学;
9 物理学;
10 化学;
11 生物学;
12 地理学;
13 历史学;
14 政治学;
15 新闻传播学;
16 图书馆学;
17 情报学;
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 软件工程;
20 电子商务;
21 网络工程;
22 电子信息工程;
23 工业设计;
24 动画;
25 广播电视编导;
26 广告学;
27 社会工作;
28 公共事业管理;
29 公共关系学;
30 国际经济与贸易;
31 劳动与社会保障;
32 社会学;
3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4 旅游管理;
35 动物科学;
36 农业经济管理;
37 农学;
38 植物保护;
39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40 农村区域发展;
41 农业资源与环境;
42 生物技术;
43 动物医学;
44 动物科学;
45 生物工程;
46 生物信息学;
47 农业经济管理;
48 农业推广技术;
49 农业贸易管理;
50 农业资源利用;
5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52 农业电气化技术;
53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54 农业水利工程;
55 农业工程;
56 农业经济管理;
57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
农业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型信息化集成技术,正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当前,蓬勃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存在哪些瓶颈,如何推动其更好发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智慧农业啥样
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不间断监测室外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指标,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和生物信息参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网络型灌溉管理系统能节水69%,智能施药系统可节省农药15%至20%,整个系统可使得菊花分化到现蕾的时间缩短5至7天,商品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的一个核心基地。该示范工程初步建设了5000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直接带动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核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北京市农委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告诉记者,由于前期示范的良好效果,今年又有6个农业企业和一些农户主动提出安装传感器,通过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
“农业物联网主要有感知、传输和控制三大作用。”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所长许世卫解释,农业物联网不仅能感知水、肥、热、气、光等外部环境变量,还能感知生物本体,比如,对水稻叶片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感知。“如果感知到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缺氮了,就要添加氮肥。如果等到肉眼看到叶片发黄再追肥,就晚了。”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说,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目标是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
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无锡养殖业等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农业部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等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认定了40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外,各地农业物联网发展也方兴未艾。
制约瓶颈在哪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要解决谁为应用买单的问题。”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柏斯维认为,试点示范并不代表真正实现产业化,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农业是弱势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明显不同于在工业等领域,导致了其发展初期受资金制约严重。
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首要问题。记者采访发现,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的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是从事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普通种植大田的农民是无力承担的。
“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我国传感器主要集中在对温度、湿度的监测,对其他环境因子关注较少,尤其对生物本体的感知还很少。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经常需要校正,而且器材寿命短。
同时,物联网设备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概念性产品多,实际产业化率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
“物联网设备要力求方便实用和‘傻瓜化’。”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李道亮教授告诉记者,宜兴水产养殖物联网从实验室概念型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一共研发了3代产品,对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了上百次,大部分都是为适应当地环境特点和农民 *** 作简便进行的改进。
发展途径何在
“农业物联网项目要以‘测得出、传得快、算得灵、用得好’为建设标准,重点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进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张合成对记者说。
据介绍,农业部正在积极谋划,争取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益(e)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此鼓励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个复杂的工程,总体处于试验阶段,既要重视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要与现有信息化工作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物联网发展应用应突出重点,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行业入手。他认为,应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等领域优先发展。
面对国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有关专家表示,要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提升农业物联网的自主创新能力,难度大的技术要加快引进吸收,短平快的技术要自主研发,把传感器转换成低成本、便携式的仪器设备,通过单项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步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208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