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工保网

10万亿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工保网,第1张

湾区(Bay Area)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纵观 历史 ,横观世界,不难发现沿海湾区往往聚集了发展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基于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发展优势,如今 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在内的城市群,其 GDP已在2017年突破10万亿元 。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接力《珠三角规划纲要》,将指引该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无论是建设湾区,还是要实现经济腾飞与跨越式发展,都需 基建先行 。早在发改委2017年7月发布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联”便被列为了合作重点领域之首。此次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更是明确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发展目标:到2022年,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纲要》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一系列的基建计划,将给建设领域带来哪些利好呢?

1

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因此 交通基建 将成为大湾区早期的重点建设任务。《纲要》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 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 ,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结合广东省交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广州与珠三角各市 1 小时通达”目标,交通基建领域无疑会在区域建设中最先受益。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口粮”, 能源转型 也是大湾区引领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将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运的安全和稳定列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石油储备基地、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另外受益于“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绿色建筑 也将蓬勃发展。

水利 即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是大湾区克服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必过难关。《纲要》提出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这为以 海绵城市 为代表的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打开了政策大门。紧接《纲要》发布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也设立了十类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大力鼓励海绵城市建设。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在《纲要》发布以前的半年内,共有32家券商对18家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上市公司进行了87次调研,其中被调研的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装饰等热门行业。不难推断, 地产产业 将借助大湾区的人口集聚效应逐渐向好;基建、房建发展也将带动 建材以及机械设备 需求的大幅上升。

2

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 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成为焦点:围绕“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要想厚积薄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先行。《纲要》提出要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作为 5G 物联网 的基础协议, IPv6 的政策推进也为5G(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政策强心针。

被誉为“千年大计”的粤港澳大湾区,其目标对接世界三大湾区,自然要建设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与 互联网、大数据、BIM技术、人工智能 等深度融合,构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此外,为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纲要》还在第三章第二节明确“完善 市政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的目标;为打造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纲要》在第四章第一节中提到“支持 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 、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纲要》在第八章第三节要求“完善滨海 旅游 基础设施 ”。

《纲要》发布前的2月13日,深圳前海自贸区举行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达749亿元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纲要》落地的次日,东莞市也宣布首批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动工,2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34亿元——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打开的广阔市场,建设领域将再上一个台阶。

肇庆学院是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大学,距广州90公里,位于广东珠三角城市——肇庆。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肇庆学院两个校区均坐落在星湖风景名胜区内,总占地面积1500亩,环境优美,校园建筑风格与优秀旅游城市建设要求相适应,先后被评为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肇庆市花园式单位,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党委被授予先进党委称号,学生中党员比例达18%。
肇庆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0973人,其中本科生9791人,外国留学生65人。全校目前共有教职工1112人,其中专任教师637人。学校有“双聘”院士1人,教授52人,副教授等199人,博士4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241人,在读博士、硕士126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115万册,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综合性的科技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可提供400余种外文电子版学术期刊的《Springer Link》、《EBSCOHost》等多种全文期刊数据库,并设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相关链接。学校拥有省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实验室、省扶持学科基础数学学科。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并屡获殊荣。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全国及省级一、二、三等奖共25项,总成绩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0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一等奖;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东省复赛中,我校学生以全省专业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取得决赛资格,是广州以外的本科院校中唯一进入决赛的选手,并在决赛中获得优胜奖;在2003年举行的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共获得29枚奖牌,奖牌总数在全省31所本科院校中列第5名;学校共9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坚持“突出特色、以质立校;以生为本,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 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校训,具有优良校风和学风。学校注重教学质量,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上课。学校大力提倡并帮助本科生考研,取得显著成绩。办学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以服务意识好、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安心基层工作而受到社会一致好评,2002年我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43%,2003年为972%,2004年就业率达到9968%,2005年就业率达到9873%。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学校时指出:“肇庆学院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提出了“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建设名校”的殷切期望。肇庆学院正以此为目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为建设名校而奋斗!
我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九个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学校在广西、湖南、甘肃、湖北、河南、河北、江西、辽宁、云南、山西、吉林、海南、贵州、陕西 、山东等15个省招收本专科学生,还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

到公交公司办,即火车站旁,坐1号,12号,13号都可以去到。办理学生卡是要带上学生证的
办理IC卡可选择交纳按金。

校园一卡通是基于智能卡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理念融合于校园管理进行的统一身份认证、人事、学工等MIS应用系统的应用解决方案。

形式:

1、交纳按金形式:每张IC卡70元,其中按金20元(发给按金凭证),内存充值车资50元;

2、一次性出资购买形式:每张IC卡60元,其中工本费10元,内存充值车资50元。根据自愿原则,用户可一次性出资买断IC卡,本公司不出具IC卡工本费发票,购买时需签名登记确认,不履行签名登记手续的,不予办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26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